《投資者網》王柱力
因氫能燃料電池市場的升温,“氫能源第一股”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339.SH,下稱“億華通”)引起市場關注。該股在去年8月上市以後,曾在10月底暫時回落至約145元/股,此後便一路上漲。2021年2月,一度達到約348元/股,即便如今略有回調,截至5月24日仍報收263元/股。
億華通股價
(資料來源:同花順)
然而,億華通發佈的2020年報和今年一季報,卻都出現業績虧損,未來公司業績如何?公司如此高的股價靠什麼支撐?這是市場急於尋找的答案。就係列相關問題,《投資者網》致函億華通,公司董秘做出了某些回覆。
應收賬款 難題待解
據年報,億華通2020年營收5.72億元,與2019年營收5.54億元相比、同比上漲3.37%。不過,公司淨利潤卻報虧損,2020年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約為2252萬元,扣非淨利潤虧損約為4037萬元。
億華通淨利潤
(資料來源:同花順)
營收與淨利潤為何背道而馳?吃掉公司利潤的很重要一部分是壞賬計提,而在這背後,又是公司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困境。
對此,億華通公告稱,去年受疫情影響,燃料電池汽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公司部分客户回款情況不及預期。從去年中報起至年底,公司的應收賬款節節攀升,中報內的應收賬款約為5.51億元,年報中的應收賬款升至8.75億元,同比上漲29.86%。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報應收賬款雖然有所回落,但仍有8.31億元。由於大量貨款不能以現金形式入賬,導致公司現金流為負。2020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出約2.3億元,2019年約為1.7億元。到今年一季度,公司現金流依然未見明顯好轉,淨流出約為4289萬元。
其中,對大客户申龍客車的計提嚴重影響了公司的淨利潤。截至2020年底,億華通對申龍客車的應收賬款餘額約2.9億元,對申龍客車的計提準備金約為1.16億元,對其已計提的壞賬損失約為6919萬元。
申龍客車之所以形成如此大的風險,主要因其母公司東旭光電因流動性緊張,對已發行的債券未能如期兑付,從而也累及申龍客車這個子公司的償付能力。億華通稱,“如果東旭光電信用風險未來得不到改善,公司對申龍客車的應收賬款可能存在無法全額回收的風險。”
那麼,應收賬款成了難題,是否因億華通急於提高營收,對客户的選擇不夠謹慎,對風險的評估不夠充足?《投資者網》就此問題諮詢億華通,公司回覆稱,“公司客户基本為國內大型知名整車廠商,主要包括北汽福田、宇通客車、中通客車等,公司對於客户信用管理主要從客户市場地位、經營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
值得一提的是,從行業發展情況來看,就算公司對客户資質進一步嚴謹評估,避免申龍客車這樣的個別案例,短時間內,公司的應收賬款似乎也很難達到較低水平。
億華通方面對此詳細解釋稱:“公司應收賬款餘額偏高的原因主要系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產業,享受國家補貼政策。為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應用,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銷售產品時,按照扣減補貼後的價格與消費者進行結算後,在符合補貼發放標準後,再申請由中央財政將企業墊付的補貼資金撥付給生產企業。受上述補貼政策的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普遍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資金週轉問題。”
客户集中 依賴較強
除了國家補貼方式外,對大客户依賴度較高也是推高應收款的原因之一,億華通董秘回覆稱,由於整車廠在汽車產業鏈中處於相對強勢的地位,公司銷售回款情況受整車廠資金情況影響較大。”
實際上,這一點在公司財報中也有所反應。2020年,公司對前五名客户的銷售額約為4.44億元,佔年度銷售總額的77.65%。同時,公司的供應商也較為集中,去年對前五名供應商的採購額約1.72萬元,佔比50.43%,對排名第一的供應商的採購規模就達到約9788萬元,佔比28.68%。
綜合比較應收款與應付款,可以看出億華通對上游供應商的佔款有所上升。去年中報,公司應付款約為1.61億元,年底約為2.87億元,同比上漲30.48%。在當前階段,由於掌握氫能源技術的公司不多,能規模生產氫能源電池的企業更少,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大多會與億華通合作,這意味着,億華通對供應商保有相對優勢地位。
氫能源電池是整車生產的一環,產品還要依靠整車廠商才能最終產生價值,故下游客户雖佔用億華通資金較多,目前公司對此或許尚無良好對策。公司在年報中稱,“如果目前主要客户業務拓展不利,或者公司無法繼續深入開拓新客户或新市場,則可能會對公司持續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
對於行業發展現狀,億華通稱:“目前燃料電池汽車仍然處於商業化的初期階段,全行業本身的產銷規模相對較小,現階段行業仍然具有較高的准入壁壘,進入企業普遍擁有較強的研發實力、資金實力及生產能力,且我國商用車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公司客户主要為較早進入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的國內知名商用車生產企業,隨着行業市場的發展,公司客户集中度呈現下降趨勢,前五大客户佔比從2017年的92.61%下降至2020年度的77.65% 的水平。未來,公司將根據行業市場的情況以及公司自身的經營計劃,適時拓展海外市場。”
應對沖擊 有何良策
有業內觀點稱,雖然中國氫能源得到大力扶持,然而相比一些發達國家仍有差距。
如果中國開放氫能源領域市場,億華通受到的衝擊強度、未來行業發展潛力、政策支持力度、產業規模等,這些都是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億華通認為,氫能源對於改善能源結構、推動交通領域低碳轉型以及提升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許多發達國家均非常重視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尤其是中國也明確了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戰略地位。不僅如此,地方政府在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方面也紛紛發力,相繼發佈了產業相關政策及規劃,鼓勵區域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目前全國已初步形成京津冀、華東、華南、華中等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集羣,產業鏈逐步完善、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建立。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路線圖》規劃,我國燃料電池汽車到2025年將實現較大區域應用,規模超過5萬輛,燃料電池系統產能超過1萬套/企業;到2030年將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規模超過100萬輛,燃料電池系統產能超過10萬套/企業,整機性能達到與傳統內燃機相當。現階段氫能產業仍處在快速發展期之中。
公司對此解釋道:“燃料電池汽車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之一,國家從產業環境、政策等各方面均給與了充分的支持,未來隨着技術的進步,產業規模的擴大,即使放開國外市場,國內燃料電池企業也能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持續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面對未來國外品牌可能帶來的衝擊,億華通也在主動尋求新機會。今年3月底,億華通公告稱,公司與豐田合資成立華豐燃料電池,雙方各出資22.5億日元,持股比例為1:1,新公司首款產品將搭載豐田MIRAI的燃料電池系統,並計劃今年年內投入中國市場。
西部證券雷肖依表示,與豐田的合作的不斷深入將進一步鞏固公司中長期競爭力。他認為2022年,億華通歸母淨利潤將達到2.2億元,2023年有望達到3.1億元,但同時,他也提示了風險,例如燃料電池政策不及預期,產業鏈降本不及預期等。
不難看出,行業億華通雖有一定技術實力和行業優勢,但扭虧為盈仍是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投資者普遍關心,億華通技術實力能否幫助公司未來扭虧及持續增長?公司董秘對此表現出一定信心,稱:“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自主研發的發展道路,遵循由表及裏的縱向開發路徑,通過在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及電堆領域的深耕,形成了一系列自主核心知識產權,其中包括146項燃料電池相關發明專利與91項發動機控制相關軟件著作權。同時,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上海市科委等重大專項的支持下,通過完成國家科技專項課題形成了豐富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儲備。”(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