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業績?看規模?基金挑選之道 你悟到了嗎?

  轉眼間,2021年已經接近尾聲,這一年裏我們看到,市場熱點輪動速度加快,基金數量也越來越多。而站在當下回顧今年的基金投資歷程,不知各位朋友對自己的表現是否滿意,在市場的磨礪之中又有何新的投資感悟?

  不同投資者在選基時候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和側重點,但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考慮到以下兩個因素,一個是基金的過往業績,一個是基金規模。對於前者,基金業績可以看作是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一種綜合反映,而理論上來説能力強的基金經理有望在未來持續創造優異的業績;而對於基金規模,不同投資者之間則是莫衷一是,有人覺得買基金就好比網購,貨比三家後選擇銷量大的準沒錯,也有些人覺得基金“船小好調頭”,小規模的基金在未來更具有創造超額收益的潛質。

  那麼這兩條基金挑選之道究竟有無道理呢?希望今天的內容能讓大家有所感悟。

  盯業績很重要,但業績二字不僅僅等同於近期漲跌幅

  “只看業績買基金是否靠譜”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面對着市場上多達8000餘隻基金,大部分投資者一時間還是很難下手,所以各類平台上給出的近1月、近3月和今年以來收益率就成為了很多人基金投資的“錨”,很可能打開排名前幾的基金看看“順不順眼”就做出了決定。

  然而這條樸素的選基邏輯在今年卻陷入了時而有效、時而“打臉”的境地,相信大家對春節前後市場的畫風突變依舊記憶猶新,而就在前不久的9月下旬之後,一些前期淨值曲線陡峭的基金紛紛出現了相當程度的回撤,往日的風光無兩不復存在;隨着近期市場的逐漸回暖,上述這些基金之中又有不少重新歸來,甚至收復了之前的失地,再度創出新高。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統計過這樣一個數據,今年9月15日之前漲幅超過50%的基金在之後的平均最大回撤超過了15%,且前期的漲幅越大,近期的平均最大回撤也越大,甚至不乏回撤超過20%者;但如果現在再去看10月12日市場近期低點以來的收益情況,上述基金又收穫了接近15%的平均漲幅,如此過山車一般的體驗實在讓人大呼把握不住。

表1:今年前期業績突出的偏股基金近期的表現情況

盯業績?看規模?基金挑選之道 你悟到了嗎?

數據來源:Wind,數據區間:2021/1/1-2021/11/22

  這種業績變臉現象背後的原因,可以歸結為近期市場風格的散亂、熱點的快速切換等,但我們也不禁疑問:這種現象只在今年才發生嗎?

  我們以全市場成立滿半年的所有權益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僅統計初始份額)為樣本,測算了2016年以來相鄰兩個季度之間的業績延續性,即前一季度排名前1/2的基金在後一季度排名仍在前1/2的概率。結果表明:基金業績的弱延續性在歷史上一直存在,保持業績在前一半的比例一直維持在50%上下,並沒有明顯趨勢,而在市場風格切換劇烈的今年上半年,業績能保持在1/2的比例甚至只有37.41%。

圖2:2016年以來相鄰兩個季度之間的權益基金業績延續性情況

盯業績?看規模?基金挑選之道 你悟到了嗎?

數據來源:Wind,數據區間:2016/1/1-2021/11/12

  上述結果也就充分證明了:基金業績的弱延續性屬於市場常態,單看收益去選基金是不夠全面的,不論是近一個月還是近三個月漲幅,都不能作為衡量基金未來表現的唯一依據,如果只是單純追逐基金,收益可能不盡如人意。究其背後原因,要想在某一階段業績排名前列,往往需要在某種風格或者行業上做到極致,而市場中的板塊輪動永不停歇,這類基金往往受到基金經理能力圈和基金投資範圍等限制而難以長期跑贏市場。要想靠這種方法一直買到排名前列的基金,就需要對板塊與賽道的準確預判了,而這對普通投資者來説絕非易事。

  所以説,與其不斷追逐市場熱點,不如對基金業績“另眼相看”,選出真正讓我們省心的基金。盯業績不僅僅看近期漲跌幅,還要看其中長期內相對偏股基金的勝率和超額收益是否穩定、看其回撤和波動控制能力是否上佳、看其在調整後的回撤修復能力和創新高能力如何。業績不僅僅等同於近期漲跌幅,擴寬業績這兩個字的內涵,你的投基之路將會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基金規模並非單純的“越大越好”或者“越小越好”

  近年來,隨着公募基金市場不斷擴容,大量增量資金流入市場,也催生了不少熱門基金產品,百億基金已經不再是稀罕物。以主動權益基金為例,百億基金的數量在去年一年之間就從21只上升到了86只,翻了四倍之多。

圖3:2017-2021年主動權益基金不同層級規模的產品數量(個)

盯業績?看規模?基金挑選之道 你悟到了嗎?

數據來源:Wind,數據區間:2015/12/31-2021/9/30,主動權益基金統計範圍涵蓋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型基金,下同

  大規模基金數量和比重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於“明星基金”的偏好,畢竟基金的管理規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投資者對該產品真金白銀的支持,是大家用腳投票的結果。而且相比於持倉個股、基金風格、基金經理能力等信息,基金規模是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數字,也更容易成為大家選基的常用指標。那麼,這種方法的有效性究竟如何呢?

  拿今年的數據來看,截至9月30日,2020年底時規模在百億以上的基金年初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為-1.63%,而規模在2億以下的基金平均收益率卻在8.36%,其中的反差相當明顯。

圖4:2021年以來主動權益基金不同層級規模的收益率(%)

盯業績?看規模?基金挑選之道 你悟到了嗎?

數據來源:Wind,數據區間:2020/12/31-2021/9/30

  所以説,這種現象是一直存在的嗎?小基金從長期來看真的比大基金更有優勢嗎?

  我們回溯了2010年以來每一期末主動權益基金規模和其未來一年業績回報之間的關係。其中組1代表規模前20%基金(大基金組),組5代表規模後20%基金(小基金組)。我們發現,基金規模分組和其未來一年業績的整體相關程度並不高,而且存在一定的輪動效應

圖5:2010年底以來不同規模組別主動權益基金未來一年的收益率情況(%)

盯業績?看規模?基金挑選之道 你悟到了嗎?

數據來源:Wind,數據區間:2010/12/31-2021/9/30

  那麼這背後是否會受到市場風格切換的影響呢?是不是大盤風格表現較好的年份,大規模基金的表現也相對更佳?我們又統計了2011年以來每年中證500指數與滬深300指數的收益之差與上述小基金組與大基金組的平均收益之差情況,結果顯示二者之間的聯動性並非完全保持一致,即基金規模下的業績分化現象並不能完全由市場風格的切換解釋。

圖6:2010年底以來市場大小盤風格與和大小規模基金年度相對收益情況(%)

盯業績?看規模?基金挑選之道 你悟到了嗎?

數據來源:Wind,數據區間:2010/12/31-2021/9/30

  回到基金產品本身的視角,一方面,基金規模的增大對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保證投資組合的流動性和分散性,基金經理需要覆蓋更多的投資標的,同時,由於其投資於單一個股的金額增加,難免會面臨更大的流動性成本和交易難度,使得基金的業績彈性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基金規模與業績之間的關聯還與基金的投資風格有關,善於發掘價值、大盤型股票的基金對於規模的容忍度相對更高,而對於部分擅長投資於中小市值股票、換手較為頻繁的基金來説,保持在適度合理的規模對其業績的保持相對有利。

  而落實到投資決策上,從長期來看,基金規模與其未來收益之間存在着一定的非線性關係,但這個關係並不是單純的正相關或負相關,也就是説單靠基金規模這一指標也難以對未來收益做出判斷。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不同規模的基金受其風格影響,也會呈現不同的風險回報特徵,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

(文章來源:交銀施羅德基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36 字。

轉載請註明: 盯業績?看規模?基金挑選之道 你悟到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