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AI獨角獸進入了上市倒計時。
投資界獲悉,商湯科技明日在港正式開啓招股,此次發行價區間為每股3.85港元至3.99港元,擬募資總額高達56.55億港元。此次IPO,商湯科技的基石投資陣容也頗為亮眼,基石認購比例已達60%,包括中國誠通發起設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國盛海外香港、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股權投資基金、上汽香港、廣發基金、Pleiad基金、WT、Focustar及Hel Ved等的知名機構均位列商湯科技的基石之列。
商湯科技,誕生於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間實驗室。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的湯曉鷗,在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畢業的次年,遠赴美國深造,一口氣拿下了碩士和博士學位。從麻省理工博士畢業後,湯曉鷗決定回國加入香港中文大學,並一手創立日後赫赫有名的港中大多媒體實驗室。正是在這間實驗室,湯曉鷗帶出了商湯科技的創始團隊。
商湯科技創始人及執行董事 湯曉鷗教授
歷經7年的創業之路,商湯科技已發展成亞洲收入最高的 AI軟件公司,同時佔據了國內計算機視覺市場11%的份額,最新的投後估值達到130億美元。而商湯科技衝刺IPO,也離不開背後一羣投資者的堅定支持,這份豪華名單包含了阿里巴巴、春華資本、銀湖資本、IDG資本、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上海國際集團、賽領資本、鼎暉投資等知名機構的身影。
人工智能,未來已來。當下,我們正身處一個AI大爆發的時代,無時無刻不被AI所影響和顛覆。正如商湯科技自誕生以來就確立的使命:堅持原創,讓AI引領人類進步。接下來,商湯科技仍將繼續踏上這段未知的征程。
教授天團聯手打造AI獨角獸7年做出800億估值商湯科技的故事,離不開一羣博士和教授。
在創立商湯科技之前,湯曉鷗在2001年一手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MMLab),專注於計算機視覺領域研究,也正是這間實驗室孕育出了商湯科技這家今天亞洲最大的AI軟件平台公司。
在港中大,湯曉鷗結識了一位年輕人——徐立。來自上海的徐立, 天賦極高,2000年被保送至上海交大計算機系,四年後更是又直接被保送研究生。隨後,他在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
2014年,商湯糰隊發表DeepID系列人臉識別算法擊敗Facebook,全球首次超過人眼識別率。
但研究成果如果不能商業化落地,所創造的價值也將大打折扣。於是,商湯科技,在2014年10月正式成立,志在開創AI新的時代。
創業需要人才,湯曉鷗和徐立為此組建了一支豪華的AI軍團。在幾位聯合創始人中,王曉剛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並先後獲得了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學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學位和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博士學位;徐冰同樣來自港中大多媒體實驗室,他在上大二時,就修讀了湯曉鷗的計算機視覺課程,之後加入多媒體實驗室;而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多年的楊帆,也加入這支創業團隊。
團隊成型之後,商湯科技開啓了創業之路:在2015年研發深度學習培訓框架SenseParrots®,這是中國最早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2016年推出智慧生活軟件平台SenseMARS,賦能200多款手機、AR及VR設備、智慧大屏及消費級無人機,2017年開始研發城市方舟平台,並與本田共同進行自動駕駛研發;2019年成為第一家將無感通行支付技術集成至地鐵售票系統的企業;2020年啓動建設臨港超算中心。
經過7年時間,商湯科技已成長為一隻超級獨角獸,其最新投後估值超過1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30億元。自去年以來,外界曾多次傳出商湯科技IPO計劃的消息,如今這隻AI獨角獸終於要登上IPO舞台。
742頁招股書一窺商湯科技的崛起之路透過這份詳盡的招股書可以發現,深耕計算機視覺技術多年的商湯科技,已實現全棧式人工智能能力。具體來看,商湯科技所要打造的是“一個平台、四個支柱”的業務結構。其中,“一個平台”即為SenseCore通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商湯科技將其稱作“AI大裝置”,用於打通算力、算法和平台;而“四個支柱”就是把所有落地的場景劃分成四大業務板塊——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
依託龐大的業務規模,商湯科技交出了一份營收成績單:招股書顯示,該公司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18.5億元、30.3億元和34.5億元;2021年上半年營收為16.5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8.61億元增長91.8%。
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報告,按2020 年收入計算,商湯科技已是亞洲收入排名最高的 AI公司,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計算機視覺軟件提供商,佔據國內計算機視覺市場11%的份額。報告同時指出,中國計算機視覺市場預計於2025年達到1017億元,所佔全球整體市場份額也將提升至23%。由此可見,商湯科技的增長潛力空間依然廣闊。
此前市場對商湯科技的認知還有些誤讀,認為其只是一家安防、人臉識別公司,但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來看,商湯已經一家平台化的人工智能軟件企業。基於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商湯得以量產AI模型,研發和生產效率都得到極大的提升,降低了AI生產成本,解決並覆蓋了更多行業更多場景更多需求。因此,可以看到商湯涉獵的行業板塊很多,基於AI大裝置這個基座,從而影響了十多個行業的AI智能化、數字化的升級。
截至今年6月底,商湯科技軟件平台的客户數超2400 家,其中超250家《財富》500強企業及上市公司、119個城市以及超過30餘家汽車企業,同時賦能超過4.5億部手機及 200多款手機應用程序。
在商湯科技創立之初,徐立就曾表示:“人工智能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截止今年6月底,商湯科技擁有一支囊括了40位教授、250多名博士和博士生,以及3593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技術研發團隊,佔比公司全員超三分之二,且平均年齡僅為31歲。
自2014年創辦以來,商湯科技累計拿下70多個相關領域全球冠軍,600多篇頂級學術論文,擁有8000多項AI發明專利,在全球三大計算機視覺會議上發表的論文總數全球排名第一,這一切也得益於在研發方面的巨大投入。
對於研發的投入,商湯科技並未停止。在此次IPO募資用途上,商湯科技預計將60%用於研發,其中10%用於擴大臨港超算中心算力,10%用於加強人工智能芯片的設計能力及開發自有的人工智能芯片解決方案,15%用於提升與人工智能模型有關的能力,25%用於進一步開發產品,並增強其他人工智能研發能力,以維持行業領先地位。
背後站着一羣戰友融資至少12輪,VC/PE陣容豪華成立7年,商湯科技背後聚集了一支豪華投資陣容。
據投資界統計,商湯科技至今已完成多達12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達到52億美元。投資方中不乏阿里巴巴、春華資本、銀湖資本、IDG資本、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上海國際集團、賽領資本、鼎暉投資等知名機構的身影。
時間回到2014年,在看到港中文多媒體實驗室轟動一時的人臉識別算法論文後,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決定去親自拜訪。來到香港後,牛奎光發現過去三年的全球29篇深度學習論文中,有14篇是商湯糰隊發表的,這大大增加了他對商湯科技研發實力的信心。於是,只看了五六個計算機識別技術的Demo,IDG資本就決定投資數千萬美元,“這是IDG唯一一個沒有看產品就投資的項目。”並給出了2億美元的估值。
為了加速發展,商湯科技在創立之初就開始堅定打造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並持續進行了大量的研發投入。這期間,由演員任泉創立的StarVC,出手了對商湯科技的數千萬美元A+輪投資。
作為一名投資人,任泉曾提及投資商湯科技的邏輯,原因是他認為AI在10年週期上是絕對不可逆的趨勢,一定會有下一個BAT級別的企業出現。在他看來商湯在學術研究上已經有這樣的徵兆,沒有人可以在學術研究上與之對抗。
在這之後,商湯科技愈加得到VC/PE的青睞。僅2017年一年,商湯科技就連續完成三輪融資。作為商湯科技B1輪領投方,鼎暉投資董事長吳尚志曾表示,在互聯網時代,中國以人口紅利+微創新的方式孕育出了BAT等世界級的公司,與谷歌、亞馬遜、Facebook同台競技。“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更希望看到打着中國標籤的世界AI巨頭。”
2018年4月,商湯科技宣佈完成6億美元C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集團領投,淡馬錫、蘇寧等跟投,這也創下了當時AI公司的單筆融資紀錄。對於此次領投,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認為,商湯科技積極拓展人工智能領域,尤其在深度學習和視覺計算方面,科研能力讓人印象深刻。
股權結構顯示,截至IPO前,淘寶中國持股7.59%,春華資本持股3.08%,銀湖資本持股3.05%,IDG資本持股1.42%。而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則持股21.73%,聯合創始人兼CEO徐立持股0.9%;此外,SenseTalent(徐立、王曉剛、徐冰所持B類股票)持股12.17%。
AI獨角獸一個個奔赴IPO硬科技時代,他們站上了舞台中央儘管商湯科技在諸多AI企業中提交招股書時間最晚,但整體IPO節奏卻更快。以商湯科技為代表的即將IPO的企業,無疑為整個市場劃出一道光亮。在這個時間節點IPO,對商湯來講可能只是一小步,但是對整個行業意義重大。這意味着新時代的開啓,未來會有更多的硬科技企業會登陸資本市場。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哪家AI獨角獸率先完成上市,勢必將在行業內確立更高的知名度,掌握市場話語權。
曾幾何時,無VC不投AI。數據顯示,在2018年最高峯時,AI領域投資總額過千億元,投資筆數接近500筆。但在燒錢、虧損的質疑下,國內AI行業迎來沉寂期。如今,身處硬科技的黃金時代,真正的AI企業終於要熬出頭了。
今年年初,國家工信部在發佈的文件中再次指出,要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支撐技術攻關,支持工業5G芯片模組、邊緣計算專用芯片與操作系統、工業人工智能芯片及工業視覺傳感器等基礎軟硬件的研發突破。這也意味着商湯科技等硬科技企業,將繼互聯網企業之後成為新的核心資產。
根據Gartner所提出的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包含了萌芽期、期望膨脹期、泡沫破裂低谷期、穩步恢復期及生產成熟期五大階段,好在AI行業正在朝最後的階段走去。Gartner同時指出,多半技術有望在兩到五年內被廣泛採用,包括邊緣AI、計算機視覺、決策智能和機器學習在內。
目前的人工智能企業,暫時不能像消費類企業一樣快速地產生巨大的收入和利潤規模。硬科技方向的一個特點就是需要很多的投入,在研發上比純粹的互聯網以及傳統行業,都要投入更多,因此要有長期思維才能夠沉澱技術、迭代成長。資本市場需要換一種視角,換一種更加長線的視角去評價硬科技企業,不能套用傳統行業的評價體系和思維,投資上要秉持更加長線的思維和主義。
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個賽道,更是一個時代的大的篇章,以商湯為代表的硬核科技企業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當下,無論是A股市場還是港股市場都處在一個深刻變革的過程中,市場需要像商湯科技這樣針對硬科技、潛心做原創技術和AI基礎設施的企業。
歷經7年,商湯科技終於等到AI開花結果的這一天。回顧創業時,徐立曾感慨,創業就像跑百米一樣,要跑的非常快,第一個到達終點才可以活下來,但是這個跑道並不是塑膠跑道,而是滿地都是坑的土路。“這場賽跑有兩個結局,一個是全力跑到最快,另外一個是剛起步就掉到坑裏了。”
如今,商湯科技正越來越接近這一程的終點,也是邁向下一段旅程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