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4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高蕾)今日,記者從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成就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的排名,從2017年的第22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2位。多個細分指標上的良好表現,表明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高蕾攝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五年來,全國知識產權系統推動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有力支撐了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我國知識產權創造質量持續提升,五年來,累計授權發明專利253.1萬件,年均增長13.4%;累計註冊商標2770.5萬件,年均增長29.0%。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顯著增強,知識產權保護原則寫入民法典。
與此同時,知識產權運用效益加速顯現,有關統計和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2.13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11.97%。版權產業增加值達到7.51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7.39%。全球領先的5000個品牌中,中國佔到408個,總價值達1.6萬億美元。特別是我國還通過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植物新品種惠農,有力發揮知識產權在助力脱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打造了知識產權助力精準脱貧的中國樣本。
申長雨表示,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成就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的排名,也從2017年的第22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2位,整整上升了10位,穩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是世界上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在多個細分指標上表現良好,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三年位居世界首位,知識產權收入在貿易總額中的佔比持續提高,進入全球百強的科技集羣數量躍居全球第二,表明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示,中國排名持續穩步上升,預示着全球創新地理格局正在向東方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