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暴跌50%,市值蒸發900億,“AI第一股”為何“崩盤”了?
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6月30日,商湯科技開盤股價就暴跌40%,盤中一度跌超50%,收盤時依然跌了47%,市值蒸發900多億港元。
商湯科技閃崩的直接導火索,是鉅額解禁。招股書顯示,商湯的早期投資者及基石投資者,昨日均已經解禁。
其實,就算沒有解禁,從二級市場來看,商湯科技的股價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去年12月30日,商湯科技正式在港股上市。上市後一週內,股價曾迎來短暫的飛漲,最高達到了9.7港元,總市值也一度突破3000億港元。
不過,此後股價便開始一路下跌,今年4月底一度跌到了4.3港元附近,和最高點相比已經腰斬。5月份開始緩慢反彈,6月28日股價一度收復至6.2港元。
然而,僅僅兩天之後,商湯科技卻突然迎來“崩盤”時刻,股價大跌近50%,市值在一天之內蒸發了近900億港元。
到底誰會拋售?
針對股價暴跌,商湯科技回應稱,今天是公司股票解禁的時間,公司一早也發了公告,商湯科技高管及若干管理層作出自願禁售承諾,管理層對本集團長期價值及前景充滿信心。
雖然商湯管理層對公司充滿信心,但投資者們似乎並不買賬,不少投資者更是直接在股吧評論説:“被埋了”、“這麼便宜,股東快出來增持啊”、“機構的鐮刀真嚇人”.......
6月30日,上市之後的首次解禁,早期投資者和基石投資人全部解禁,涉及233億股,持股合計佔比超70%。
如果全部減持的話,商湯科技是兜不住的。而商湯科技發行價為3.85港元,截至收盤報價為3.13港元,這也意味着基石投資者如果沒有賣出將全部虧損。
這場正在上演的資本大逃亡遊戲,規則倒也簡單,誰撤退得快,或可鎖定收益,跑得慢的玩家,也就只能承擔虧損後果了。
上市時,商湯科技的外部投資者包括:軟銀持有商湯科技14.21%的股份,是商湯科技最大外部機構股東,阿里巴巴旗下淘寶持股7.24%。
此外,春華資本、銀湖資本、IDG資本、國調基金、上海國際集團、賽領基金、鼎暉基金,以及科大訊飛、國美零售、上海電氣等也持有商湯科技少數股權。那麼,解禁的投資者就有可能是這些。
要知道,軟銀集團最近的日子並不好過,據媒體報道稱,軟銀願景基金2021財年淨虧損27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更糟糕的是,目前軟銀集團計息淨債務高達346億美元(約合2321億元人民幣),或許是在巨大的債務壓力下,軟銀集團很可能大舉拋售商湯科技等股票資產來還債。
此外,商湯科技的另一大股東阿里巴巴集團,自反壟斷之後,就一直處於戰略收縮狀態,今年5月17日,印度最大電商企業Paytm Mall發佈公告稱,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集團退出該公司股東,此前,阿里還相繼出售了芒果超媒、36氪、財新傳媒等多家公司的持股,退出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商湯科技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且盈利似乎遙遙無期,此番禁售期滿,阿里巴巴或也有可能選擇減持退出。
四年虧損近400億
其實,商湯股價的暴跌,除了受到“解禁”的影響外,或許還因為其持續虧損的業績。
“商湯科技自身的基本面也算不上堅實,導致市場信心不足,無力承接鉅額解禁拋盤”,有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從財報數據來看,2018年至2021年,商湯的營收分別為18.53億元、30.27億元、34.51億元、47億元,實現了逐年增長。
但卻陷入了增收不盈利的怪圈,其淨利潤持續虧損,淨虧損分別為34.33億元、49.68億元、121.58億元和171億元。四年一共虧損了376億元,並且虧損金額還在逐漸擴大。
不過,商湯科技2021年171億元的虧損額中,大部分是由於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而導致。3月25日晚間,商湯科技發佈上市後的第一份財報,其中提到經調整後2021年虧損額約為14.18億元。
不過,調不調整意義並不是很大,反正都是虧損。
而持續的虧損也讓商湯科技面臨較大流動性壓力。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商湯淨負債分別為53.64億元、106.54億元、209.32億元、229.61億元。 經營性現金流分別為-7.5億元、-28.7億元、-12.3億元及-8.3億元。
股價的暴跌和持續的虧損,讓很多人對這家“國內人工智能第一股”的實力再次產生了質疑。
此外,雖然商湯科技是“AI四小龍”之首,但人工智能市場已經匯聚了眾多重量級玩家,商湯不僅要面對同類型的曠視、雲從、依圖;還有華為、BAT等重量級的科技巨頭,以及海康威視、大華等傳統AI巨頭,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因此,對於商湯科技來説,未來如何“造血”才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商湯亟待破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