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歐洲佈局光伏產業,中企要警惕四點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財經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付鴻烈】面對地緣政治、極端氣候等因素導致的能源危機,歐盟委員會近期接連制定計劃,準備在光伏領域大興土木。10月11日,歐盟委員會在其官網宣佈,正式批准成立新的太陽能光伏產業聯盟,加速整個歐盟的太陽能發電設施部署。有最新研究表明,由於能源價格上漲,製造成本增加,歐盟“雄心勃勃”的光伏佈局面臨被擱置的風險。一方面是歐盟對光伏的高需求,另一方面是當地不斷上漲的製造成本,令中國光伏產業規模化、成本低的優勢再次凸顯,這也為中國光伏企業在歐洲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平台。

10月10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盟數字峯會上公開表示,歐盟將加速可再生清潔能源的轉型,以實現儘快擺脱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據悉,對此歐盟已制定兩項詳盡的計劃。據路透社報道,歐盟即將公佈的“能源系統數字化計劃”的草案要求,2027年前歐盟地區所有商業和公共建築的屋頂上都將安裝太陽能電池板;2029年前,歐盟地區所有新住宅建築上也將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今年5月,歐盟曾發佈名為“REPowerEU”的能源計劃,也提到歐盟對光伏設施的佈局。該計劃要求,2025年歐盟整體光伏累計裝機達到320吉瓦,2030年達到600吉瓦。可見,在歐盟追求“能源自由”的過程中,太陽能發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豐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洲正經歷能源危機的‘陣痛’,太陽能發電對當地能源補充作用明顯。長期看,當下開始大規模佈局太陽能發電對歐洲實現可再生能源轉型也起到加速作用。”

但不可迴避的是,歐洲光伏產業正面臨成本壓力。能源諮詢機構Rystad Energy的研究發現,由於電價上漲,歐洲當地的光伏產業製造成本大幅增加,因此約有35吉瓦的光伏製造項目面臨被擱置的風險。Rystad Energy還表示,由於經營成本的上升,當地光伏產業鏈中能源密集型的企業已經暫時關閉了生產線,這也導致相關項目的融資存在失敗的風險。

與此同時,香港《南華早報》10月5日報道稱,中國對歐洲的太陽能設備出口正“大放光彩”。據悉,中國目前是光伏組件第一大出口國,歐洲也是中國光伏組件最大的出口市場。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22年上半年,中國光伏出口組件總量達78.6吉瓦,組件出口額達到220.2億美元,同比劇增116.1%,其中對歐洲地區的出口額高達一半以上。“中國光伏產業的優勢愈發凸顯。相比歐洲,中國在技術、產業規模、製造成本等方面的競爭力更強。最為重要的是,中國光伏產業的生產經驗與實踐經驗更為豐富,這些都將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進入歐洲光伏市場。”王元豐對《環球時報》記者稱。

他還提出,面對藍海市場,中國企業需保持警惕。首先,在貿易層面,中國企業要做到為可能的“反壟斷”舉措未雨綢繆,避免被動局面。其次,在地緣政治層面,之前有聲音説歐洲不要對中國光伏形成依賴,否則就會出現像依賴俄羅斯能源一樣的局面。因此中國光伏企業也要為地緣政治的影響做好準備。在技術方面,中國還要做到避免被歐美“卡脖子”。最為重要的是,中國光伏產業需要減少全產業鏈的碳排放,避免被歐洲未來可能施行“碳足跡”規定“圍剿”。作為全球光伏產業領頭羊,中國應與國際合作,共同發起、制定相關規程,為中國光伏出口到全球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