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考慮在華擴張、增加資產管理部門人手
瑞銀集團正在探索擴大其中國資產管理業務的各種選項,乘相關規定放鬆之機,在這個規模100萬億元人民幣(14.8萬億美元)的市場中捍衞自己在外資機構裏的領先地位。
根據今年出台的新規定,瑞銀等外國公司可以取得它們在華合資公募基金公司的百分百控制權,也可以尋求與本地銀行的資產管理部門合作以增加產品供應。
瑞銀資產管理亞太區主管殷雷在上海辦公室接受採訪稱,他們不排除任何機會,但未給出任何具體計劃。“我們將繼續在中國市場投資,以保持我們的領先地位。”
中國正在推進金融業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甚至在中美局勢日益緊張之際都繼續吸引全球機構。像貝萊德之類的一些公司就抓住了機會,該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在過去一個月裏獲得了首張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牌照以及成立一家財富管理合資公司的許可。
外資機構競爭加劇給像瑞銀這類長期以來受益於在華先發優勢的老牌機構帶來壓力。根據上海諮詢公司Z-Ben Advisors Ltd.的數據,瑞銀今年已成為大中華基金最大全球管理者,市場份額為9.1%,高於2018年的5.1%。
殷雷説,不管下一步行動的最終決定是什麼,這家瑞士銀行的資金管理部門都計劃在未來幾年內讓中國員工人數實現兩位數增長;該部門的員工人數自2017年以來已增加一倍,至40多人。
除了增長潛力外,在監管機構實施新規以結束本土公司的隱性剛兑、促進淨值型產品發展來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後,中國的資產管理市場對全球管理公司的吸引力也在變大。
這家總部位於蘇黎世的銀行已獲得從銀行、證券到基金管理的各類牌照,從而擁有了當屬在華外國公司中最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之一。瑞銀在2018年還成為了第一家獲得本土證券合資企業控制權的國際機構。
殷雷説,通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提供現成的客户基礎,入華較早對瑞銀的資產管理業務構成了支撐,降低阻礙了新進入者的兩個主要障礙。
在殘酷的私募基金市場上,包括橋水在內的28家外國公司今年只推出了18支產品,還不到去年總數的一半,踏空了這輪股票上漲行情。相比之下,中國本土基金正在以五年來最快的速度發行新產品。在公募基金方面,與本土機構合作的外國公司今年吸引了約4,700億美元的新資產,僅為中國基金吸金水平的一半。
不過根據格上財富,瑞銀今年推出了7支私募基金,截至7月31日其全資控股的私募基金業務所管理資產規模擴大至23.4億元人民幣。這使其有望超過最大外資私募基金公司、David Harding的元勝(Winton Group)--目前就差3000萬元人民幣。
殷雷説,瑞銀絕對渴望在參與私募基金行業的外國機構中成為第一名。他説,瑞銀後續準備推出一些新產品,進一步拓展已然是最為多樣化的產品組合。
業績記錄
殷雷表示,無論是今年還是自成立以來,瑞銀旗下的16支私募基金都取得了正回報,這一穩定的業績記錄有助於贏得客户。他還表示,瑞銀去年在全球基金經理中率先推出了對沖基金的基金,取得了非常穩定的回報,贖回的很少,今年又吸引了新的資金流入,但他沒有提供具體數據。
至於瑞銀持股49%的公募基金合資企業國投瑞銀基金管理公司,殷雷表示,瑞銀仍在投入更多資源,並對所有選擇持開放態度。
殷雷補充説,雖然疫情給銀行家和客户都造成了干擾,但相對於一些將地區總部設在香港或新加坡的外國對手而言,有一位亞太區主管常駐內地也是瑞銀的一個優勢。
殷雷説,現在,當他拜訪北京和上海的客户時,他是桌旁唯一一位主管亞太地區業務的人,因為內地以外的其他高層管理人員進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