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今年底結束——
“淨值型”理財普及率咋樣了?
截至8月31日,上市銀行全部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其中,理財業務的結構和變化趨勢備受關注。從多家大型銀行的半年報來看,理財業務發展穩中有進,“淨值型”理財產品佔比顯著提高,前些年火爆一時、具有剛性兑付屬性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則逐漸淡出。
專家表示,延長後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將在今年底結束,隨着行業制度規範不斷完善,理財行業的定位將更加清晰,理財市場也將在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撐的同時,更好地回報社會。
淨值型產品已成主流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是很多人打理閒錢時的出發點。2018年,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通常稱“資管新規”),明確了打破剛性兑付等一系列改革方向。在此之前,銀行理財產品大多是約定時間、約定收益的“預期收益型”產品。資管新規發佈後,不承諾固定收益、隨行就市的淨值型理財產品佔比開始上升。
從各大銀行披露的半年報看,目前淨值型產品已經成為主流。其中,交通銀行半年報顯示,交通銀行建立“沃德優選”理財品牌,打造細分客羣專享理財體系,推進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理財產品規模持續增長,截至今年上半年,交通銀行淨值型產品規模8210.11億元,在集團表外理財產品中的佔比高達71.32%,較上年末提升9.74個百分點。寧波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寧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餘額為2831億元,其中淨值型產品規模為233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51億元,佔比78.9%,較上年末上升10.1%。光大銀行在半年報中稱,光大銀行“七彩陽光”淨值型產品體系日益豐富,產品規模達6639.2億元,佔比75.69%。
與此同時,券商理財加速向淨值化轉型。華泰證券針對不同期限及風險偏好的客户推出了“日享添益”“月享添益”“雙季添益”等增值理財服務,通過每日實時更新淨值及收益,代替原有的預期收益型產品。該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該公司從業人員中投資顧問佔比超過32%,基金投資顧問業務客户數量超過18萬,金融產品銷售業務規模穩步增長。
8月13日,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1年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25.8萬億元,同比增長5.37%,上半年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4137.51億元。其中,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0.39萬億元,佔比近八成,同比提高23.9個百分點;保本型產品持續壓降,截至6月底存續餘額0.15萬億元,同比減少90.68%;開放式產品規模及佔比不斷上升,募集資金同比增長10.09%。
投資者心態更趨理性
淨值型理財產品快速增長的背後,是投資者心態更加趨於理性。
山西省大同市居民謝曉寧之前一直在銀行進行定期存款或者購買國債,理財求穩。最近,她剛買了晉商銀行一款淨值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大概在4%,收益比銀行定期存款高,風險比傳統的基金相對低一些。淨值型理財產品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我們做好了短期之內浮虧的心理準備。畢竟,投資是一個放眼長線的事,要用平常心看待。”謝曉寧説。
上海居民韓飛揚平時十分關注理財市場的變化。在他看來,淨值化理財產品是大勢所趨。“一方面,相對此前‘預期收益型’的保本理財產品,淨值型理財的波動更加市場化,風險表現更貼近實際,更考驗投資者的理財經驗和知識積累;另一方面,淨值型理財在底層資產流向、風險提示、風險等級等信息披露上更充分,從‘PR1’到‘PR5’的風險評級也更利於投資者做出合理選擇。因此,淨值型理財機遇與挑戰並存。”他説。
家住山東濰坊的李鈺最近看中了中國銀行旗下中銀理財一款開放淨值型產品,風險等級是PR2。她説,雖然收益低了一些,但過去6個月的淨值變化總體比較穩定,適合自己這樣的“入門級”選手。李鈺認為,合理規劃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十分重要。“既然想着投資獲取收益,就必然需要承擔風險,做好各種心理預期。”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我國銀行理財發展時間短,投資者專業素質和風險承受能力一般,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投資者教育活動。特別是銀行理財發展與投資者需求之間還有差距。下一步,要從提升國民金融能力的高度出發,提升投資者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堅決打破剛性兑付,實現“賣者盡責”與“買者自負”有機統一,推動銀行理財健康可持續發展。
未來仍需穩健發展
在供給端,各大金融機構都把做好淨值型理財產品作為實現自身業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發力點。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表示,資管新規的實施,有力促進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建設銀行嚴格遵循監管導向,積極推進理財業務轉型,大力發展淨值型產品,不斷優化資產結構,存量理財整改的相關進度符合或超出預期。同時,建設銀行持續推進集團資產管理新體系建設,強化資產配置、渠道銷售、投資研究、風險管理等重點工作,加快資產管理業務模式轉型與創新,努力打造新的業務發展支柱。
“建信理財作為承接集團理財業務的主要載體,開業兩年多來,資產規模快速增長,盈利能力持續增強。截至今年6月末,建信理財管理產品700只,均為符合新規的淨值型產品;產品餘額9463億元,較年初增長2493億元。”紀志宏説,下一步,建設銀行將繼續有序推進存量業務整改工作,迴歸資管業務本源,實現產品錯位佈局,不斷豐富產品線,加強自主投資能力,持續拓展核心客羣,全方位滿足客户投資理財需求。
光大理財董事長張旭陽表示,光大理財採取三種策略促進淨值型理財產品發展:一是使用不同顏色標識投向產品的曲線,提升投資者對不同理財產品的辨識度;二是將強化彈性資產的投研能力建設,努力形成有別於傳統公募基金的投資一體化、產投一體化投研框架;三是繼續從企業成長中獲得創造價值,發揮光大銀行公司業務與光大理財、投行、資管聯動的優勢,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可持續投資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投資者更傾向於淨值產品中的短期產品。
在南京從事傳媒行業的吳越亮把自己定位為“平衡偏激進型”的投資者,平時投資主要是基金和股票,其次才是銀行的各類理財產品。“淨值型理財產品不約定收益,這意味着收益的不確定性增強了。所以我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更傾向於投6個月以下的,以便自己後期轉投。”吳越亮説。
“要看到,大眾對理財‘保本保息’的心理預期依然較強,更偏好短期產品,同時在資管新規要求下,銀行理財需要募集更長期限資金以匹配投資端。”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説,理財公司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理順運行模式、改進激勵機制、積累投資經驗、完善產品佈局。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隨着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臨近結束以及行業制度規範的不斷完善,理財行業的定位將更加清晰,整個資管市場的競合格局也將在調整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在理財方面,銀行業進一步加強與其他領域資管機構的合作,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王俊嶺 李曉舒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