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雲健康三年虧超76億,“慢病管理”外衣下是“賣藥”的軀殼?

  艾媒網獲悉,7月6日,一站式慢病管理和智慧醫療平台智雲健康(9955.HK)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30.50港元/股,截至當日收盤,股價下跌7.54%,收報28.2港元,市值165.5億港元。

  上市即大跌,三年虧損超76億

  號稱國內“慢病管理第一股”的智雲健康上市首日即破發,截至7月8日收盤,智雲健康股價為27.000港元/股,跌超4%。截至7月12日收盤,智雲健康股價為28.250 港元/股,跌0.88%。

智雲健康三年虧超76億,“慢病管理”外衣下是“賣藥”的軀殼?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智雲健康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24億元、8.39億元與17.57億元,2020年和2021年的同比增幅分別為60.0%和109.4%,增勢十分明顯。

智雲健康三年虧超76億,“慢病管理”外衣下是“賣藥”的軀殼?

圖源:智雲健康招股書

  艾媒網分析發現,在營收高速增長的同時,智雲健康一直處於虧損境地。2019-2021年間,智雲健康的年內虧損分別為5.65億元、28.97億元與41.53億元。短短三年間,智雲健康的虧損超76億元。且經調整後,淨虧損分別為1.50億元、6.36億元與4.44億元,智雲健康始終未能實現盈利。

  鉅額虧損背後,原因何在?

  當前,在疫情和各方面原因的推動下,醫療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盈利難依舊是行業內的普遍現象,智雲健康也未能逃脱鉅額虧損的盈利困境。

  其虧損背後的原因為何?艾媒網分析梳理出了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智雲健康慢病管理解決方案處於剛起步階段,暫未獲得較高盈利。

  從收入結構來看,智雲健康的收入主要來自三個板塊,分別為院內解決方案、藥店解決方案、個人慢病管理解決方案及其他。

  院內解決方案包括銷售醫療器械、耗材及藥品、醫院SaaS及面向製藥公司的數字營銷服務;藥店解決方案包括銷售醫療器械、耗材、藥品及其他類別商品以及公司的藥店SaaS;個人慢病管理管理解決方案主要將醫生與患者聯繫起來,為慢病管理實現院外問診和處方開具。

  從2021年的數據來看,院內解決方案收入佔比72.4%;藥店解決方案收入佔比19.9%;而個人慢病管理解決方案收入佔比僅為7.7%。

  可見,智雲健康並非一家專注慢病管理解決方案的公司,更像是一家賣“醫療產品”的公司。

智雲健康三年虧超76億,“慢病管理”外衣下是“賣藥”的軀殼?

圖源:智雲健康招股書

  

  其次,智雲健康研發及營銷成本激增,且研發投入遠低於營銷投入。

  據招股書披露,智雲健康研發人員成本由2019年的0.181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2.035億元;銷售及營銷人員成本由2019年的0.752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6.11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智雲健康的銷售及營銷人員成本是研發人員成本三倍之多。其招股書中還提及,未來將實施新的業務舉措,繼續推廣產品及服務,銷售及營銷開支會進一步擴大。

  按此趨勢,智雲健康還是會把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到營銷上,而智雲健康所主攻的慢病管理行業為技術密集型市場,需要緊跟用户需求提升技術水平,若研發投入跟不上,產品將無法很好落地,而這也與以技術為驅動的SaaS企業背道而馳。

  對此,艾媒網分析認為,營銷與研發要“兩頭抓”,技術是企業生存的基石,而營銷只是企業發展的手段。如若投入了大量的營銷費用,卻不能提升智雲健康的品牌認知度及C端客户數量,也不能助力銷售渠道的拓寬及用户變現,那麼,這時候就應該調整戰略,尋找其他破局方式,否則其入不敷出的局面將越來越嚴重。

  此外,智雲健康產品能力、“造血”能力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產品方面,智雲健康SaaS產品的兼容性和趨同性較強,與其他企業產品功能上的區隔並不明顯,沒有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壁壘。

  現金流方面,2019-2021年間,智雲健康經營性活動現金流分別為-3.6億元、-4.38億元以及-6.66億元,依靠不斷融資為生,在經營成本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如何保證現金流的穩定,成為智雲健康面對的一次大考。

  同時,智雲健康在SaaS業務變現方面也較為艱難。

  據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間,部署醫院SaaS的醫院數量從377家增長至2369家,部署量實現高速增長。但為SaaS服務付費的醫院數量寥寥無幾,2021年僅有118家,與2020年的184家相比減少了66家,且交易製藥公司數量在2021年也沒有明顯的突破。

  可以直觀地看到,智雲健康在商業化道路上走的並不順利,上市也難掩盈利困境。

智雲健康三年虧超76億,“慢病管理”外衣下是“賣藥”的軀殼?

  巨頭爭相入局,智雲健康值得看好嗎?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2年數字健康管理行業核心市場規模預計達2246.4億元,2024年預估達2418億元;2022年中國數字健康管理帶動市場規模將達9984億元,2024年將超1.2萬億元。隨着《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互聯網+健康”、“互聯網+體育”以及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的國家倡導和執行方針落實,數字健康管理市場行業成長空間大。

智雲健康三年虧超76億,“慢病管理”外衣下是“賣藥”的軀殼?

  慢病管理作為數字健康管理行業的細分賽道也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眾多巨頭紛紛加碼互聯網+慢病管理。其中不乏字節、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數字醫療價值凸顯。

  例如,阿里健康先後與科倫藥業、歐佳隆、拜耳達等實力藥企達成合作,進一步拓寬自己在慢病管理的版圖;百度藉助AI技術,打造了AI醫療智慧醫療平台——靈醫智惠,向醫療機構提供臨牀輔助決策系統(CDSS)、眼底影像分析系統、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智能診前助手、慢病管理等解決方案;字節跳動推出醫療健康領域的首個業務品牌“小荷醫療”,同時發佈了面向醫生的小荷醫生App以及面向消費者的小荷App,向患者提供綜合性醫療服務;京東健康攜手賽諾菲中國,以糖尿病為切口,探索基於互聯網醫院的慢病管理新模式;美團買藥在全國各地推出“慢病關愛計劃”,並聯合當地各大藥房,緩解慢病患者買藥難題......

  面對眾多背景雄厚的競爭對手,智雲健康無論是從資金投入、流量競爭上,還是技術優勢、品牌信任度亦或人才儲備上,無疑是處於弱勢的一方,難以與互聯網大廠等對手相匹敵。

  總體來看,數字健康管理這個行業的潛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在當下行業監管趨嚴、互聯網大廠擠壓的形勢下,智雲健康如何扭虧為盈走出困境?如何提升產品能力形成差異化優勢?如何將鉅額營銷成本有效轉化為可觀的營業收入?如何堅守初心,深耕“慢病管理”賽道?這些都將成為智雲健康戰勝競爭對手的關鍵,如此看來,要坐穩“慢病管理第一股”寶座並不輕鬆,充滿挑戰。

  本文內容相關推薦為艾媒研究院發佈的《2022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狀況及標杆企業研究報告》,查看高清完整報告及更多相關行業數據可登陸下方鏈接:

  https://report.iimedia.cn/repo12-0/43178.html?acPlatCode=tt&acFrom=86736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50 字。

轉載請註明: 智雲健康三年虧超76億,“慢病管理”外衣下是“賣藥”的軀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