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市場平穩運行有支撐

本文轉自:光明網

外匯市場平穩運行有支撐

今年以來,外部環境更加嚴峻複雜,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緊縮加快,對全球跨境投融資產生較大影響。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我國外債的相關風險?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日元和歐元貶值,如何看待下半年人民幣匯率前景?

外債保持合理有序

當前,全球流動性趨向收緊,外部融資成本上升,一季度我國外債餘額出現下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最新外債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全口徑外債餘額27102億美元,比上年末下降364億美元,降幅1%。對於此變動,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認為較温和:“在美聯儲貨幣政策加快收緊等各種複雜外部因素的影響下,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外債會保持合理有序發展態勢。下一步,外匯局將加強外債形勢監測和分析,有效防範可能出現的風險。”

首先,外債增幅相對穩定。近幾年,我國全口徑外債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始終在14%至16%之間,外債增幅和實體經濟發展相匹配,沒有出現過度積累。“在本輪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期間,沒有出現持續的、集中的跨境融資情況,也就是説我國外債沒有過度加槓桿,所以去槓桿風險應該説是可控的。”王春英表示,近期,外部環境發生調整的時候,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繼續呈現雙向波動格局,匯率預期也相對穩定,所以外債過度去槓桿風險並不高。

其次,我國外債結構不斷優化。今年外債增長主要來自境外機構投資境內人民幣債券,大部分具有長期投資需求。傳統融資型外債增幅比較小,中國外債債務類型結構、幣種結構以及期限結構都有所優化。同時,我國對外資產和負債對比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從總體上看,中國依然是對外淨債權國,各類對外資產超過各類對外負債2萬億美元,即一季度國際投資頭寸表顯示的對外淨債權是2萬億美元。

數據顯示,一季度末,銀行和企業、民間部門的外債餘額為2.1萬億美元,佔全口徑外債餘額的比例是79%;民間部門對外債權類資產是3萬億美元,高於民間部門承擔的外債規模。債權類的資產主要是債券、存貸款等流動性比較高的資產。“在外匯市場有效調節下,銀行、企業等民間部門有條件和能力滿足債務償還義務,實現對外資產和負債的自主匹配。”王春英説。

再次,中國外債安全性指標保持穩健。我國是淨儲蓄國,經常賬户持續保持一定規模順差。從衡量償付能力的幾個具體指標看,2021年外債負債率、債務率、償債率都在國際公認安全線以內,而且遠低於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整體水平。從短期流動性來看,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居全球首位,短期外債和外匯儲備的比例是45%,這也遠低於國際警戒線100%的要求。

在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看來,為防範化解外債風險,政府和市場層面有必要加強對國內外形勢邊際變化的研判,健全跨境資本流動監測,擬定應對資本流向反轉的預案。此外,還應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進一步發揮匯率調節國際收支平衡、吸收內外部衝擊的“減震器”作用;繼續穩慎推進包括債券市場在內的制度型金融開放,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可預期性,提高交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吸引中長期資本流入。

跨境資金影響有限

當前,面對多年來少見的通脹,全球大部分經濟體加快貨幣緊縮步伐,新興市場面臨資本外流、匯率貶值的壓力。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是否平穩成為市場多方關注的焦點問題。對此,多位專家認為,當前,我們更有信心也更有條件,可以有效化解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對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的影響。中國外匯市場有望延續平穩運行態勢。

我國綜合實力更雄厚,可以更好發揮吸收外部衝擊的能力。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去年國內生產總值是2012年的2.1倍,佔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從2012年的11%增長到18%以上,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都邁上了新台階。近期,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宏觀經濟指標較快企穩回升,經濟總體保持恢復發展態勢。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已經回到榮枯線以上,消費和投資也在繼續回升,經濟增長動能增強。隨着各項穩增長政策的落地見效,未來中國經濟會逐步恢復,保持平穩增長。

我國國際收支結構更加穩健,可以更好保障跨境資金流動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近年來,中國經常賬户順差和GDP的比率一直在2%左右,始終處於均衡合理區間,國際收支的平衡性與穩健性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表現突出。同時,中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逐步優化,外匯儲備規模穩居世界首位;民間部門持有對外資產接近6萬億美元,抵禦外部衝擊的資源更加多元,也更加充足;外債增長和經濟增速相匹配,而且穩定性提高,外債各項安全性指標都在國際公認安全線以內,風險總體可控。

中國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可以更好地拓展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我國營商環境逐漸改善,外資准入負面清單落地實施,更多外企來華投資興業。同時,中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增加了外匯市場的主體類型,也增加了資金的來源類型,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更有能力吸納或平滑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動,有利於促進跨境資金流動的總體均衡。

外匯市場調節機制更加成熟,可以更好地發揮人民幣匯率調節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功能。近年來,我國一直堅持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能夠及時有效地釋放外部壓力。而且,市場主體交易保持理性有序,預期總體穩定。企業匯率風險中性也在增強,能夠更加適應匯率的雙向波動。因此,當前更有條件通過市場化手段來防範化解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對美元利率、匯率的影響以及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關注。其實,美聯儲也面臨着控通脹和穩經濟之間的兩難選擇,對於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力度、節奏,未來都需要盯緊觀察。”王春英説,我們會進一步統籌發展和安全,密切關注外部變化,及時評估影響,同時有序推動外匯領域的改革開放,為有效防範化解外部衝擊做好準備。

人民幣穩定性突出

匯率走勢牽動着外匯市場神經。今年以來,受美聯儲加息、地緣政治衝突等多重因素影響,國際外匯市場變化的主線是美元走強,主要非美貨幣走弱。在這個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出現了一定程度貶值,但是與國際主要貨幣相比,人民幣幣值的穩定性仍然較強。

據測算,今年以來美元指數累計上漲超過11%,歐元、英鎊和日元兑美元的貶值幅度在10%至17%之間,人民幣兑美元貶值5.8%。從多邊匯率來看,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0.1%,説明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基本穩定。從匯率預期來看,外匯遠期和期權相關指標顯示,人民幣匯率沒有明顯的升值和貶值預期,市場主體總體保持理性有序的交易模式。

“從最近的表現來看,雖然美元進一步走強,但是隨着國內經濟企穩回升,人民幣匯率在全球主要貨幣中的穩定性更加突出。7月以來多邊匯率穩中有升。”王春英表示,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表現相對穩健。下半年,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仍有堅實支撐。

一方面,中國經濟企穩恢復,主要經濟指標向好,產業鏈、供應鏈保持穩定,將繼續發揮支撐人民幣匯率的根本性作用。另一方面,中國的外貿和外資發展韌性較強,貿易投資等實體經濟層面的資金仍會是流入的基本盤,有助於外匯市場供求的基本平衡。市場主體匯率預期基本穩定,保持“逢低購匯、逢高結匯”的理性交易模式。此外,中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不斷優化,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仍然發揮着穩定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的重要“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展望未來,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強勢美元對於人民幣及非美貨幣會構成一定擾動,但不會改變人民幣基本穩定格局,主要原因在於,國內經濟與市場趨勢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市場沒有理由單邊看空人民幣匯率。“目前來看,在我國外貿保持韌性、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強、跨境資本雙向有序流動、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等因素支撐下,人民幣匯率仍有望保持在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常態化。”周茂華説。

“從實踐來看,匯率靈活有助於及時釋放壓力避免預期積累,發揮匯率浮動、吸收內外部衝擊的減震器作用。”管濤表示,匯率靈活就變成了“彈簧”,能夠吸收內外部衝擊;匯率如果不靈活,衝擊會直接傳導進來。匯率政策僵化既可能掣肘國內貨幣政策,又可能影響外匯投資者的信心。要以平常心看待匯率的漲跌,做好自己的事情,讓匯率反映經濟基本面的變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19 字。

轉載請註明: 外匯市場平穩運行有支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