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新星”氫能走紅,歐盟多國競相佈局

2020年,全球化石能源逐步式微,氫能作為能源轉型的重要探索方向,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成為各國積蓄力量的焦點。歐盟委員會發布《歐盟氫能戰略》,以大力促進氫能發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的發展以及氫能的廣泛應用。在此背景下,法國、西班牙等歐盟成員國相繼宣佈其內部氫能路線圖,跨國企業殼牌、BP、道達爾等均在推進各自的氫能項目落地。

人民日報海外網輿情中心將基於數據監測與分析,從歐盟政策重點、氫能投資利用難題等出發,為中企推動相關合作提出建議。

1、 歐盟氫能產業發展躍入關鍵期

氫能作為零碳能源,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暖和環境污染、推進能源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專家將氫能稱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國際能源署(IEA)在2020年6月發佈的《全球氫能進展》報告中指出,氫能技術在2019年保持了強勁發展勢頭,引起了各國政府和企業投資者的濃厚興趣。在氫能消費領域,能源、化工、製造企業之間“跨界”合作蓬勃興起,氫燃料電池汽車快速搶佔市場,氫動力火車、船舶、卡車等“氫能社會”話題也引起關注。

歐盟各國政府跟風而動,正以空前力度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此種趨勢主要基於:一是氫能被視為歐盟國家推進能源結構向低碳轉型的關鍵,在工業、交通、建築等領域內極具潛力。歐洲氫能研究所(Hydrogen Europe Research)在2020年4月發佈的《為實現歐洲綠色協議的2x40 GW綠氫行動計劃》顯示,到2030年,氫的使用量將比2015年增加一倍多,若歐盟2030年前在本土部署40吉瓦“綠氫”產能,周邊國家部署40吉瓦,則歐盟未來每年可減少碳排放8200萬噸。二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英歐“和平分手”、難民危機加劇、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等多重因素下,歐盟各國出現部分產業投資意願消退,急需新興產業拉動經濟回升,氫能將催動運輸、儲存等行業的發展升級,拉動相關投資。根據歐盟委員會預計,2030年,氫能將帶動歐盟可再生能源發電達到80-120吉瓦水平,同時拉動氫能運輸和儲存行業650億歐元投資。三是隨着國際能源轉型加快,日韓、沙特、阿聯酋、智利等國家也日漸重視氫能技術發展和商業化應用探索,以加強在氫能領域中的話語權。在此環境下,歐盟內部發展氫能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政界、企業、學界、智庫等均呼籲對氫能產業加大投入,力爭歐盟成為氫能經濟的“領頭羊”。

從氫能產業推進步伐來看,2019年12月,歐盟委員會公佈《歐洲綠色協定》,重點推進歐盟能源和經濟向可持續、綠色、低碳方向發展,以實現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氣候目標。2020年7月,歐盟委員會先後發佈《歐盟氫能戰略》、《歐盟能源系統整合策略》和《氣候中性的歐洲氫能戰略》等文件,明確了歐盟氫能發展路線圖、建立歐盟氫能產業聯盟、政策扶植和基礎設施投入、國際合作、氫能技術創新等方面。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歐盟相關政策注重建立由成員國和地區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智庫機構等組成的產業聯盟,並以此作為推動發展氫能產業的重要平台。歐盟還發布成立“氫能聯盟”倡議,截至目前,歐盟22國與挪威共同簽署意向書,同意支持歐洲價值鏈發展,特別是綠色氫能。其次,在氫能產業政策支持上,歐盟2021年將制定有關氫能發展的國家補助政策框架,屆時也將規定各產業使用氫能的最低消費比例,保證氫能獲得足夠的市場需求,鼓勵和擴大氫能應用。最後,在國際合作方面,歐盟認為氫能發展需藉助國際合作和依託國際市場。當前歐盟重點推動與周邊鄰國發展電解氫產能、探索與北非地區國家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的可能性,另歐盟國家也在多邊論壇上促進國際標準的制定,以加強在氫能技術標準、法規和定義上的領導地位。

2、 “綠氫”發展倒逼氫能技術創新

氫氣因其環境友好性被譽為“終極能源”,依據碳強度由高到底,可分為:從天然氣或煤炭中提取的“灰氫”;二氧化碳通過捕集、埋存、利用所得的“藍氫”;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電解水提取的“綠氫”。根據路透社報道,2020年,“綠氫”成為多國首選的未來綠色燃料,全球宣佈總額超1500億美元的“綠氫”項目。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也表示,在當前全球原油經濟大幅震盪背景下,“綠氫”正在迎來“屬於它的時代”。

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角度來看,相對重工業、航空業等排放較為嚴重的行業,利用“綠氫”越來越被視為一劑靈丹妙藥。從經濟角度來看,“綠氫”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將為具有技術和競爭優勢的國家帶來豐厚回報。無疑,歐盟也已決意從中分得一杯羹。在歐盟公佈的《歐盟氫能戰略》中,已提出將把“綠氫”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計劃到2030年使氫能成為“歐洲能源系統的固有組成部分”,建成40吉瓦的電解制“綠氫”產能,將“綠氫”產量提升至1000萬噸;2030年之後,爭取實現將“綠氫”大規模部署在各個難以實現脱碳化發展的行業之中。此外,自2020年6月份以來,德國、法國、西班牙等成員國的國家級氫能戰略也頻頻出台,將“綠氫”視為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載體,積極支持擴大“綠氫”市場。當前僅德國生產的“綠氫”約佔全球總量的20%,歐盟在建或已經確定訂立的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產能達1.5-2.3吉瓦,規劃的產能達到22吉瓦。相關動態獲得了國際各界的極大關注。

能源“新星”氫能走紅,歐盟多國競相佈局

圖1 歐盟氫能路線規劃

目前,以德國為代表的歐盟成員國已實現了制氫、運輸、儲存及燃料電池應用的氫能全產業鏈,且已將燃料電池技術應用到汽車、船舶和發電站等多個領域。但由於可再生能源制氫仍無法被廣泛使用,歐盟氫能戰略實現及企業赴歐投資相關產業的瓶頸問題也成為各界關注話題。相關論點包括:一是“綠氫”製取技術單一,當前主要製取方法有電解水制氫、光催化分解制氫、熱化學法制氫、生物制氫等,其中僅電解水制氫技術相對較成熟;二是在成本方面,產業設備改造和可再生能源電力制氫費用較高,製取一公斤氫氣約需60度電,由此可再生電力度電成本必須降到0.2元以下才與“灰氫”成本相當;三是歐盟國家可再生能源難以大規模生產,無法支撐龐大的“綠氫”需求;四是在國際合作上,歐盟各國優先同周邊國家、北非國家聯合建立大型光伏電站就地制氫,但受資金問題、跨地中海電網鋪設、地區局勢動盪等一系列問題影響,能否順利尚未可知;五是氫氣運輸面臨舊有法規的掣肘,例如德國在2020年初即規劃5900公里長的氫氣管線,但氫氣在德國法律意義上並未被認定為管道氣體。

能源“新星”氫能走紅,歐盟多國競相佈局

圖2 歐盟氫能發展面臨的難題

歐盟“綠氫”發展雖存在技術、產能等“攔路虎”,但另一方面,也將助推氫能技術創新,為企業赴歐投資創造機遇點。綜合歐盟各成員國2020年以來氫能產業開發情況,德國和法國表現最為突出。其中德國在《歐盟氫能戰略》發佈之前,即官宣《國家氫能戰略》,提出支持擴大“綠氫”市場。在此框架下,2021年1月,德國聯邦教研部發表公報,將斥資約7億歐元開展氫能重點研究項目,具體包括“H2Giga”、“H2Mare”和“TransHyDE”,項目將分別解決德國發展氫能經濟過程中的電解槽批量生產、海上風能制氫和氫氣安全運輸等技術障礙。法國在國家氫能路線指導下,兩大能源巨頭道達爾和恩吉公司同在1月份宣佈合作投建綠色制氫基地Masshylia,最為值得關注的是,該基地對氫氣的生產和儲存採用了創新的解決方案,這在歐洲尚屬首例。業內認為,道達爾和恩吉即將開創歐洲氫能產業的新格局,掀起氫能技術創新的高潮。法國政府也表示,Masshylia制氫基地是一個極富創新的項目,有望推出一套最經濟可行的綠色制氫解決方案,包括項目所在地等多個法國地方政府都表達了極大興趣。(海外網輿情高級研究員 劉倩倩)

本文為部分內容,完整報告載於2021年第2期《一帶一路輿情報告》,歡迎撥打010-65367540諮詢訂閲。

人民日報海外網《一帶一路輿情報告》以全球海量網絡信息和數據為基礎,應用海外輿情監測和大數據分析方法,追蹤最新政情、商情、輿情熱點,全面客觀呈現輿論態度,幫助中國的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及時瞭解海外輿論關切、權威解讀相關政策法規,提升中國企業品牌形象,助力“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來源:海外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94 字。

轉載請註明: 能源“新星”氫能走紅,歐盟多國競相佈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