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一邊是以貨幣基金為代表的固收類資產收益率持續下滑,一邊是以股票基金為代表的權益類資產結構性機會紛呈,三季度以來國內資產配置的風向標正發生着微妙的變化。
在無風險收益率持續下行和“房住不炒”漸成常態下,國內財富管理市場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如何在儘量少承受市場波動的同時,實現財富穩健的保值增值?
“財富保值增值正面臨一個新環境,但現有的資管產品並不能滿足風險偏好介於固收和權益資產之間的投資者。”在最新接受財聯社記者專訪時,天弘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熊軍表示。
在熊軍看來,對於大多數中低風險偏好的投資人,無論低風險的貨幣基金,還是高風險的股票基金,都無法直接匹配自己的風險偏好,需要將基金產品重新組合配置,才能滿足這些投資人的理財需求。
“多資產策略”攻守兼備
最近一兩年,貨幣基金、銀行理財、債券基金等固定收益類金融工具收益率持續下行,與此同時,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房地產的投資價值也在日趨邊緣,相比之下,股票權益類的表現則十分亮眼。
截止2020年9月15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年內分別上漲8.05%、26.01%、32.08%、44.33%,這一漲幅已經遠遠超越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房地產投資等多數大類資產的收益率。
緣何固收類資產風光不再?熊軍解釋稱,一方面,在資管機構“去槓桿”的過程中,無風險利率趨勢下行,固收類資產回報下降;另一方面,監管對資管機構淨值化的要求,使得產品的波動風險顯性化。
熊軍判斷,未來利率的中樞是下移的,利率中樞下移也會加速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價值的下降,但是利率下行的時候,對於權益類資產,特別是股票投資是有意義的,股票的配置價值反而是上升的。
據熊軍回憶,在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時,股票市場極其悲觀,他們曾給很多機構發送資產配置報告,建議大家在那個時點一定要多配權益資產,因為性價比非常高。
“儘管我們無法預判股票是下個星期漲,還是下個月漲,但我們非常清楚地預判,在那個時點上配了股票類的風險資產,會在未來一兩個季度能獲取很好收益。”熊軍稱。
“制定資產配置動態調整標準,爭取在判斷股票市場不利時,把股票倉位按照風險控制要求降下來,避免組合負收益。”按照此規則進行操作,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組合損失。
掘金好賽道里的優質企業
國內外資本市場的歷史數據顯示,在經濟轉型期,股票市場的結構性機會多於全面牛市機會,選擇股票投資策略(賽道、風格)對於把握結構性機會尤為重要。
如何把握股票市場的結構性機會?熊軍給出的投資策略是“在好的賽道里奔跑,在優質企業中掘金”。所謂“好的賽道”,是指需求可持續性地存在,最好趨勢性上升;而所謂“優質企業”,是指競爭力隨着時間增長變強,護城河越來越寬。
舉例來説,大消費行業就是這樣的好賽道,消費行業的風險收益特徵具備明顯優勢。經濟動能切換,優質消費公司具備突出的市場表現,而隨着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投資增速下降,經濟增長從投資需求向消費需求轉換是趨勢必然。
參考美國的發展歷史,當前中國人均GDP水平相當於美國的1980年代左右,當時美國誕生了一批有世界影響力的消費品公司。中國經濟已經展現出明顯的消費升級趨勢,消費品公司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為獲取不同的收益來源,降低組合波動,他們將70%的股票倉位放到能夠長期創造價值、競爭優勢明顯的公司上,可以在長期獲得良好回報;30%選擇進攻品種,提升組合的短期彈性和收益率。
作為基礎收益的重要來源,熊軍在債券投資上採取短債增強的策略,一方面以短債作為主要倉位品種進行配置,減少組合整體的波動性,另一方面當債券市場出現趨勢性機會的時候,通過長久期利率債的波段性操作,獲取久期收益。
“之所以採取短債增強策略,在債券熊市時波動性小於一般債券基金,在債券牛市收益不弱於一般債券基金,從而實現債券組合風險收益特徵的優化。”熊軍稱。
談及可轉債投資,熊軍認為,可轉債最佳的投資時機通常在股市熊市末期,市場對於股票市場的預期過於悲觀,導致可轉債市場的估值處於底部,隨着市場預期的改善,可轉債將先於股票市場轉暖,表現為基礎資產價格和期權估值的同時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