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錢袋子 鼓起來了
文/慧淨
葉大美前兩天請客吃火鍋時,我告訴她,銀行的大部分理財產品已經修復了去年4季度的下跌,並且在近期創下了歷史新高,幾乎所有的持有人都盈利了。
葉大美回覆道,銀行理財(R1、R2)業務可以説涉及全國各地的銀行,金額涉及各個城市的大小儲户。銀行理財,事關金融系統性風險,它一定不會有問題,也一定會漲回來。
那一瞬間,我對房子、股票、黃金等金融產品有了新的認識。地球不會停止轉動,世界不會突然消失,金融的需求也會一直存在。
好比俄烏衝突持續不斷,烏克蘭股票市場不僅沒有關門,而且在3月30日暴漲47.35%,大盤創下近10年的新高(見下圖)。當然,俄羅斯股票市場表現也遠好於市場預期。
數據來源:烏克蘭股票指數,wind
這告訴我們一個真相,投資可以理性,但是不要悲觀。
金融產品不會一文不值,不過也不會漲到天上。金融產品的價格低了,要敢於投資,價格高了,更要敢於落袋為安。
投資的真相很簡單,無非就是低買高賣,但投資的結果卻往往很殘酷,一盈二平七虧。
為什麼會這樣?
答案是:知易行難。
2022年11月,銀行理財市場出現淨值下跌,甚至有的理財產品淨值一週之內下跌接近1%,要知道銀行理財產品(R1、R2)的年化預期收益率也就在4%左右。
等於説,一週的時間把四分之一的收益跌沒了,更倒黴的是剛進場的資金,一買就跌,叫苦不迭。
此外,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以及國際對沖基金等,以債券基金為主要配置的低風險類產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市場出現了小幅恐慌,有些高槓杆的大資金開始踐踏止損。這種恐慌進一步地通過各種渠道蔓延至無槓桿的普通投資者,有些人開始害怕、開始動搖了。
2022年12月,我們通過《銀行理財 大底不遠了》在市場上旗幟鮮明地提出,普通投資者不要盲目地賣出銀行理財,並把銀行理財(R1、R2)比作一隻“會下蛋的老母雞”,方便大家理解銀行理財的漲跌真相。
銀行理財的淨值就相當於老母雞自身重量的價值(債券價格)+將來下的雞蛋數量總價值(債券利息)。
有時候天氣冷了,老母雞體重下降了,老母雞自身價值就會下降(債券價格下跌),銀行理財淨值也會下降。
不過,老母雞雖然體重下降,但是隔三岔五地還在下蛋,所以隨着時間推移,銀行理財淨值會因為債券的利息(雞蛋)增多,緩慢地回升。
另外,天氣一旦回暖,老母雞吃好喝好,體重不僅恢復了,而且還比原先剛買時更重了(債券價格上漲),這時銀行理財淨值不就大幅快速地上漲了嗎?
所以道理很簡單,銀行理財主要是靠債息賺錢,只是有時候債券價格會波動(老母雞體重的變化),偶爾影響淨值的波動,但長期看,淨值(老母雞+源源不斷的雞蛋)必然是不斷上漲。
數據來源:螞蟻基金
當初,我們給出判斷,銀行理財(R1、R2)快則一兩個月,慢則兩三個季度,票息就可以把淨值修復,銀行理財安全且穩定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當下(2023年4月2日),銀行的大部分理財產品不僅修復了前期的下跌,而且創下了歷史新高。
假如有些投資者的銀行理財還是處於大幅虧損的狀態,則要去銀行核實理財產品是否屬於R1、R2,並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銀行理財這一跌一漲,一來一回,一個蘋果手機的錢就出來了。堅定持有的投資者,不僅沒有虧錢,而且還賺到了真金白銀。知行合一實現了認知的變現。
投資的金額越多,市場的波動越大,知行合一的難度就會成倍增加。
眾所周知,國內的股票市場在2021年四季度開始出現調整,更是在2022年出現數次較大幅度的殺跌。
我們知道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尤其是涉及國家重大戰略方針的賽道更是經濟晴雨表中的典型代表,值得長期看好,比如碳中和、新能源、農業、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等。
但是,當市場下跌時,當股價腰斬時,當持倉由盈利變為虧損時,我們也會對自己的上述認知產生動搖。
我們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研究的不夠深入?是不是國家政策發生改變了?是不是國際形勢有了新的衝突?等等。
其實,以上這些都算是市場下跌、股票虧損的部分原因,但是最關鍵的原因是買貴了,知行不合一,在市場狂熱時管不住手,衝動地追高接盤。
舉個例子。
市場當下最熱的主題是人工智能,我個人非常看好它的長期前景,但是認為市場接近高估了它的短期價值。
這個場景特別像之前的元宇宙,當時有券商洋洋灑灑地寫了數百頁的研究報告看好元宇宙的上漲行情,投資者受到市場氛圍感染,更是覺得人生髮財就靠這一波了。
然而市場熱情退潮後,當初元宇宙的龍頭之一中青寶股價目前已經接近腰斬,更別説其餘跟風股票的價格表現了。
人工智能也一樣,假如還沒有上車的,短期內就不要再上車了。你要知道,有多少股票從底部漲起來,已經1倍、2倍了,甚至有的股票都有3倍、4倍了。
你更要知道,微軟雖然通過ChatGPT,一己之力推升了全球超級人工智能的浪潮,但是今年以來的股價也不過漲了20%(見下圖)。
所以, 你容易知道這些跟風股票高估了,但是難的是控制住慾望,難的是管住手不追高。
事實上,2021年底大盤下跌以來,只要我們買的是國家政策支持的賽道股票,只要我們不是在最高的位置衝進去,那麼我們始終有多次機會盈利。
當然,最終的盈利是要敢於出手賣出止盈,而不是猶猶豫豫,剪不斷理還亂。
比如,新能源汽車板塊經過大幅調整之後在2022年三季度不僅收復了失地,比亞迪、長安汽車、賽力斯等還創出了歷史新高。
也就是説,即使是在2021年的高點買入新能源汽車相關股票,只要在2022年3季度時果斷賣出,也依然能夠盈利。
最怕的是,有些投資者從來沒有買過新能源汽車板塊,卻在2022年3季度手癢買了新能源板塊。
由此可見,散户的軟肋一定是股價上漲+利好刺激的疊加。這種情況一出現,散户的多巴胺會劇烈分泌,讓人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看好啥,啥暴漲,簡直是一代股神。
總結一下股票市場的真相,買入價格合理且國家政策支持的賽道股票,賣出價格高估且已經盈利的持倉。
數據來源:微軟股價,wind
最後我個人覺得,人生也好,投資也好,認知或許會難,但行動一定更難。
我想起小時候,大家都會説房子將來肯定會漲,但是無奈工資太低、房價太高。然而有的人卻行動了,他們或借錢,或去南方打工攢錢、或做生意賺錢,最終買了大房子。
我想起上學時,大家都知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才能考上好的大學。然而少部分人不僅選擇了相信,也選擇了實踐,最終如願上了985、211大學。
我想起工作時,大家都知道要找個賺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養家餬口。然而又有多少人願意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
比如,四川大學哲學碩士畢業的外賣小哥,在《南方週末》做記者時堅持一下,也許會慢慢晉升,並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知難,還是行難呢?大家是怎樣認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