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事件即將形成!預計強度是......
11月3日,中國氣象局召開2023年11月新聞發佈會。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預計即將形成一次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並持續到冬季。
根據中國發布的《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方法》,當尼諾3.4指數3個月滑動平均值達到或超過0.5℃時,即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如果這種狀況持續5個月或更長時間,即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監測顯示,2023年9月,尼諾3.4區海温指數為1.58℃,最近3個月(7月至9月)指數滑動平均值為1.34℃,9月南方濤動指數為-1.35。根據國內外動力氣候模式和統計方法預測,預計11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温將持續超過0.5℃,2023/2024年冬季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峯值強度在1.5℃至2℃之間,強度為中等,類型為東部型。
受其影響,冬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空對流層低層盛行異常反氣旋性環流,東亞大槽偏弱,東亞冬季風偏弱,中國中東部大部氣温較常年同期偏高。另一方面,異常反氣旋性環流有利於來自熱帶的暖濕水汽向中國南方輸送,配合冷空氣活動南下匯合,容易導致南方地區降水偏多。統計顯示,在厄爾尼諾事件背景下,冬季氣温起伏較大,影響中國的冷空氣次數往往偏多。氣象專家提醒,密切關注階段性低温雨雪天氣過程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
什麼是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氣候現象,與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温度變暖(暖水現象)相關,與拉尼娜(冷水現象)一起構成轉換循環,一般週期為2至7年,平均週期為4年。厄爾尼諾通常持續9至12個月。
圖片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自20世紀以來的120多年間,共出現29次厄爾尼諾事件和29次拉尼娜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在年際時間尺度上的循環,已成為全球海—氣相互作用最強的自然氣候信號。
厄爾尼諾通常與世界不同地區更多的高温、乾旱或暴雨洪澇事件有關。一般來説,厄爾尼諾會導致南美洲南部、美國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亞部分地區的降雨量增加,也會在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形成相反效應,造成嚴重乾旱。在北半球夏季期間,厄爾尼諾帶來的暖水會加劇太平洋中東部的颶風,同時阻礙大西洋盆地的颶風形成。
圖片來源:新華社
厄爾尼諾通常在夏、秋季節發生,在形成的早期(夏季),對熱帶及南半球天氣氣候系統的影響最為顯著;在發展高峯期(冬季),其影響仍維持在熱帶,但偏向高緯度,並影響北半球冬季氣候。
通常全球最早受到厄爾尼諾影響的是熱帶太平洋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北美和東亞、南亞國家也會受到影響。如果説拉尼娜對南半球影響更大的話,厄爾尼諾則對北半球的影響更加顯著。持續的暖水使得氣候異常持續時間更長。以1997年至1998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為例,東非地區發生暴雨和洪澇;印尼、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北部的雨季則提前結束,並遭遇高温熱浪與乾旱,多地發生森林大火。
圖片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厄爾尼諾的出現,必然會造成區域或全球的氣候異常。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異常的天氣氣候事件強度加強、持續時間更長、影響更為顯著。上一次超強厄爾尼諾發生在2014年秋季至2016年春季,其間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創造了全球1850年以來歷史最暖紀錄。
厄爾尼諾對中國汛期氣候的影響,通常在其出現之後的第二年變得更加顯著,因此可能在2024年最為明顯,當然這也與此次厄爾尼諾事件的出現時機有一定關聯。
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愈發嚴重,極端熱浪、乾旱和洪水影響了全球數百萬人,並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地球的許多系統都受到氣温上升的壓力,一些系統的承載能力已達到氣候臨界點,極地冰川崩塌、永久凍土融化、季風系統破壞以及森林和珊瑚礁死亡等現象正在增加。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各方亟須採取務實行動,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