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交所與中證指數公司決定自2020年7月22日起修訂上證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案。這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全新”的上證指數將出現。多年來,市場呼籲對上證指數編制方法進行修訂的聲音一直沒有停止過,此次修訂,也是眾望所歸。
上證指數於1991年7月15日發佈,為A股市場的第一個指數,由於其歷史地位以及影響力,上證指數往往有市場“風向標”之稱。但是,隨着市場的不斷髮展,特別是近幾年來隨着滬港通的開閘,科創板的設立,以及新零售、新制造、新技術、新金融、新資源等高科技企業、創新型企業紛紛在滬市掛牌,市場生態與上市公司結構的變化,上證指數所存在的短板也日益凸顯出來。
上證指數是以在上交所掛牌的A股與B股作為樣本,以上市公司總股本作為權數編制的。當初B股市場的設立,主要是為了吸收外資,因而有其歷史的特殊性。但隨着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吸引外資渠道的增多,B股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而B股也逐漸被市場邊緣化。但是,由於上證指數的編制也納入了B股,投資者參考上證指數走勢作出投資決策時,容易形成誤導。
在上證指數中,五大行、中石油、中石化等個股由於其總股本較大,在指數中的權重較高。這些個股的齊漲共跌,往往能夠對上證指數產生足夠的影響。比如中石油上市後,由於新股開盤價格較高,此後又出現持續下跌,因而對指數形成拖累。甚至在某段時間內,上證指數成為中石油的“影子”指數。某些個股權重較高,成為市場詬病的焦點之一。
此外,由於上證指數是以上市公司總股本作為權數編制的,因而同樣受到質疑。像五大行、中石油、中石化等個股,其國有股數量龐大,但這些國有股其實是沒有上市流通的,沒有流通的股份也計入指數,這也是其在指數中權重較高的根本原因。但與此同時,以上市公司總股本作為權數編制指數,也存在以部分代替整體、以少數流通股份代替全部股份的現象,如此背景下,通過影響部分股份的價格,左右指數的漲跌也就變成了可能。
此次上交所修訂指數編制方案,剔除了實施風險警示的個股,對新股實行差異化計入指數的方法,個人以為是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據統計,目前滬市實施風險警示的個股佔比大約5%左右,數量並不少。實施風險警示的個股,特別是瀕臨退市風險的個股,既無回報投資者的能力,也沒有什麼的投資價值。相反,這些個股往往成為投資者的樂園,放大了市場投資風險,而且還會拖指數的後腿。上證指數多年來表現不佳,與這些個股不無關係。
在新股計入指數方面,新股由於常常遭到市場的爆炒,如果按照目前上市後第11個交易日計入指數,那麼此時股價可能正處於高點,此後的持續下跌,同樣會拖累指數。新股通過差異化的方法計入指數,將能很好地規避這一短板,讓指數表現更加真實,能夠反映出市場的波動。
紅籌企業與科創板公司納入上證指數樣本,將使上證指數能夠反映出滬市上市公司走勢的全貌。事實上,既然是上證指數,將科創板公司排除在指數樣本之外,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此前市場一直質疑上證指數失真,通過修訂編制方法,上證指數失真的現象無疑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不過,少數個股權重較高,上市公司中不流通股份也計入指數的短板,此次修訂並沒有採取任何的措施。
境外市場中的有代表性的指數,往往都是成份指數,比如道指、標普500、香港恆生指數、日經225指數等都是如此。上證指數屬於綜合性指數,如果修訂後改成成份指數,既影響其歷史地位,其影響力無形中也會大打折扣。不過,規避上證指數失真現象,在樣本選取不變的情形下,可以採取將自由流通量作為權數進行編制,個人以為是最佳選擇。一來可以避免個股權重較高現象的發生,二來可以避免不流通股份計入指數,進而導致指數失真情形的出現。以自由流通量作為權數編制指數,指數走勢將能更加真實、客觀地反映市場的波動狀況,也能為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提供更好的參考。
特別提示:請關注曹中銘微信公眾號caozhongming999,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