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正點財經》)上市公司 “消息泄露”“利好發佈前股價大漲”,一向令投資者深惡痛絕,最近新力金融又新添了一個案例。
新力金融重組公告發布前的“蹊蹺”漲停,招致11月28日晚間上交所的問詢函,上交所要求新力金融説明是否存在內幕信息泄露、重大資產重組是否符合條件等情況。
11月10日晚間,新力金融發佈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停牌公告,而在當日午後公司股價離奇漲停。
而此前從10月26日到11月10日,新力金融股價在短短12個交易日中大漲近40%。
11月24日晚間,新力金融公佈了資產收購預案,自11月25日復牌以來,公司股價又連收三個漲停板。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前,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新出現兩隻私募基金的身影,他們“突擊”潛入,時機之精準同樣令人生疑。
11月29日晚,新力金融發佈風險提示公告稱,因股價異常波動可能涉嫌內幕交易等事項,本次重組存在被暫停或取消的風險。
財經評論員侯傑:把法網織得更密 把零容忍利劍舉得更高
財經評論員 侯傑:對這一事件所折射出的種種現象,我有五個問題要問。
第一問,為什麼“停牌前漲停”的鬧劇再次上演?
私募基金在重組公佈前集中買入,公司股價在“停牌前,連續漲停”。這樣的情形,相信老股民們並不陌生,但在《新證券法》實施之後,在強調零容忍監管之下,這樣的鬧劇再次上演,是公司治理上存在漏洞?還是事中監管需要更加前置?值得思考。
第二問,會不會等來的回覆依然是“公司一切正常”?
我發現有這樣一個現象,無論問詢函問什麼,“公司一切正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重大事項,似乎已經成了一些上市公司回覆監管層的“口頭禪”。這樣的回覆不能説不正常,但至少有些敷衍。説一切正常沒問題,但要拿出嚴謹實在的證據鏈。
第三問,一紙回覆,上市公司就能自證清白嗎?
只是簡單拍胸脯説“一切正常”的一紙回覆就能自證清白嗎?回到新力金融這個事上,建議公司在認真自查的同時,主動去問問那兩家提前買入的私募基金,為什麼選股如此精準?估計即使公司不去問,監管部門也會去問。
第四問,面對“存疑公司”,投資者保護該怎麼辦?
對於違法違規侵犯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就三個字“零容忍”。那麼對於明顯存在疑問的公司,我認為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也需要更有針對性的制度創新。
第五問,遏制鬧劇的藥方有沒有?
可以給大家一個肯定的答案,有!一句話,“把法網織得更密,把零容忍的利劍舉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