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專欄作者周天財經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最近幾天不少新經濟公司扎堆上市,都取得了掛牌首日股價幾近翻倍的「夢幻開局」。
12 月 9 日,美國版「美團外賣」DoorDash 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首日報收 189.51 美元,較發行價上漲超 85%;
12 月 10 日,共享租賃巨頭 Airbnb 在一番波折後掛牌納斯達克,首日報收每股 144.71 美元,較發行價上漲 113%;
12 月 11 日,新消費企業泡泡瑪特在港交所掛牌,開盤價格 77.2 港幣,較招股定價高開超 100%。
而在這一眾公司中,還有一家相對不算知名,體量也不算太大的企業在紐交所上市,這家公司是為企業客户提供 AI 服務的 C3.ai。掛牌當天,C3.ai 發售定價在 42 美元每股,最終報收 92.42 美元,較 IPO 定價飆漲 120.21%。
簡單來説,C3.ai 是一家 SaaS 類型的公司,為企業客户提供各類可以快速部署的應用和工具,幫助客户企業將 AI 技術與其傳統業務整合,完成數字化升級。
其創始人 Tom Siebel 是硅谷軟件業的傳奇大佬,在 1993 年創辦的 CRM 公司 Siebel Systems,在業內一度風光無限,後來在 2006 年以 58 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收購,而年近 60,早已是億萬富翁的 Tom Siebel 則在 2009 年再次創業,創辦了 C3.ai。
有意思的是,就在不久前,雲計算巨頭 Salesforce 宣佈將以 277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企業協作聊天軟件 Slack,創下軟件業史上單筆最大的收購案之一,同時也是 Salesforce 近年來數額最大的一筆收購。
如果對 Salesforce 有所瞭解就會知道,當年 Salesforce 正是依靠着將 Web 1.0 技術與 CRM 系統結合,引入訂閲付費模式才賺下第一桶金,而它所超越的行業「老大哥」,正是 Siebel Systems。
近年來雲計算等新技術越發成熟,企業上雲成為共識,而早早站定的 Salesforce 也水漲船高——2015 年,Salesforce 一度傳出有可能以 500 億美元左右的價格被微軟收購,但現在 Salesforce 市值已經超過 2000 億美元,超過了甲骨文,也成為了微軟最具競爭力的挑戰者。
C3.ai、Salesforce 受到高度關注,是近年來 SaaS 產業高歌猛進的一個縮影——隨着雲計算等新技術越發成熟,企業上雲成為共識,SaaS 產業也水漲船高,根據 Gartner 研究,在 2020 年全球 SaaS 市場規模有望超過 1000 億美元,也是雲計算產業中營收最多的組成部分。
和美國相比,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起步較晚,儘管近年來保持了高增速,整體市場仍然處在起步築基的階段,在 2018 年 SaaS 行業的收入規模還只有 200 億元人民幣。
不過中國近三倍於美國的網民人數,近六倍於美國的公司數量都預示着巨大的市場潛力,以騰訊、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科技巨頭不希望缺席。
對於潮水的變化,銷售易創始人兼 CEO 史彥澤有很深的感受。2011 年剛開始創業時,想要拉到投資非常困難,投資人對 to B 項目既不瞭解也不感興趣,而就在最近幾年,銷售易已經連續拿到了騰訊的三輪注資,還先後拿下了上海電氣、聯想集團、沈鼓集團、海康威視等大單,其中許多客户還是從微軟、Salesforce 的 CRM 服務切換到了銷售易。
事實上,在 2017 年騰訊領投銷售易 2.8 億元人民幣的 D 輪融資時,還更多扮演的是財務投資方的角色,而到了後來的 D+ 輪和 E 輪融資,隨着騰訊也完成了「930 變革」,成立 CSIG,明確進軍產業互聯網後,騰訊不但成為了戰略投資者,雙方也在業務上產生了更深入地合作。
根據「ToB 行業頭條」整理,截至 2020 年 9 月,騰訊今年已經在國內企業服務領域投資 20 起,而在 2019 全年是 17 起,2018 年為 16 起,並且騰訊的戰略投資佔比明顯升高,從 2018 年的 31% 增長到了 2020 年的 60%。
不止是投資,SaaS 產業已經成為了巨頭博弈的焦點戰場。騰訊在 2019 年 10 月發佈 SaaS 生態「千帆計劃」,旨在為 SaaS 企業提供各方面支持,阿里雲也明確表示「自己不做 SaaS」,劃定經營邊界,給 SaaS 夥伴合作信心。
中國的企業服務,這次真的要起風了嗎?以銷售易這家企業作為樣本,我們或許能夠窺見些許線索。
01 銷售易的從零到一創辦銷售易前,史彥澤曾先後在 Dell、Cisco、SAP 等大型跨國企業就職,並拿到 SAP 全球 Top Sales 獎項,有着豐富的銷售管理經驗。
2008 年史彥澤從北美被調回 SAP 中國,任職 SAP 中國商業用户總經理,在多年的銷售工作中,史彥澤逐漸意識到,「互聯網技術跟管理軟件的結合,是大的趨勢」。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成功案例就是 Salesforce 用了 Web1.0 的技術,和傳統 CRM 做了一個結合,其他什麼也沒改變,早年沒有人看好,但是到今天 Salesforce 的市值已經超過了 Oracle 等一票公司」,史彥澤向周天財經説到。
事實上,傳統 CRM 軟件大多問世於上世紀 90 年代,核心關注在企業客户數據記錄的收集和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儘管目標是以客户為中心來運營,但客户和管理系統並不能發生交互,而只是被市場銷售人員錄入、檢索。即便是提出「No Software」,按訂閲付費的 Salesforce,也沒有解決這一問題。
2011 年,史彥澤決定自己創業,目標是開發出面向下一代客户關係的 CRM。
按照史彥澤和團隊的構想,「下一代的客户關係,應該是互動型的客户關係」,整個系統能夠將銷售營銷人員、經銷商、終端客户完全囊括其中,數據自由流動。
然而,上雲、做多連接、建基礎設施,這些構想對於一家初創企業來説,都意味着深不見底的前期投入,這與傳統企服軟件做一個項目賺一筆錢的模式完全不同。
於是,聚焦成為了切合實際的選擇。史彥澤和團隊聚焦到銷售這一件事上來,並將產品名字定為了「銷售易」,「別人一聽就知道我們是幹什麼的」。
創業的難度仍然超出了史彥澤的預期,找不到錢,成為了首要問題。
2011 年時發生了兩件大事,蘋果推出 iPhone 4S,騰訊廣州團隊的張小龍發佈了微信 1.0,中國移動互聯網的黃金十年拉開了帷幕,也讓當時的一級市場,將目光完全放在了 to C 投資上。
史彥澤回憶,當時 to B 創業幾乎是無人問津的狀態,投資人對 B 端項目不感興趣,也不理解為什麼 B 端創業還需要融資。將近快兩年的時間,史彥澤見了各路 VC,到各個天使投資網站上投稿 BP,不停地發郵件,甚至還在微博上給投資人大 V 挨個私信留言。
「反正所有能用的招數全都用過了」,但最後仍然沒能融到錢。靠着自己的積蓄和從朋友那裏借的錢,史彥澤勉強維持着公司運作,「就一個月一個月的撐着,下一個月再想怎麼辦」。
轉機終於來到,紅杉資本開始佈局中國 to B 市場,而從 to B 更加成熟的美國市場對標來看,Salesforce 的崛起已經證明,CRM 一定會是未來的一塊大蛋糕。團隊擁有多年專業背景的銷售易,很快獲得了紅杉青睞。
2013 年,銷售易獲得雲天使基金的天使投資以及紅杉資本 A 輪千萬級投資,成為國內首個獲得頂級風投青睞的移動 CRM 品牌,同年,銷售易正式推出移動端 App,相較於傳統 CRM 軟件,大幅提升了使用體驗。
此後幾年,隨着 VC 行業開始將目光投向企服市場,銷售易保持了良好的融資節奏,並且在熱錢湧入時沒有選擇燒錢獲客,而是按照最開始的想法,將自己投入到了研發上來。
史彥澤的判斷是,在 CRM 領域,不同行業的銷售線索轉化流程千差萬別,還有中大型客户都有非常高的個性化定製需求,不存在一統天下的標準化產品,但如果像是傳統服務商那樣一家家上門調試,既不經濟也不效率。
解決的辦法就是把 PaaS 做厚,在更高一級的層面做成可以配置延展的平台,顯然,這需要在研發上的大量投入。
2016 年,銷售易發佈了 PaaS 平台,開始具備了支持大型客户和行業化客户的個性化配置和開發能力。
此後,銷售易繼續提速,先後發佈基於 PaaS 平台的夥伴雲、客服雲、現場雲等產品,並且與一個重要夥伴達成合作,騰訊。
02 與騰訊合作:CRM 是 C2B 落地的主戰場2017 年,銷售易獲得騰訊領投的 2.8 億元人民幣 D 輪融資,在此之前,騰訊表達出投資意向時,管理團隊,包括此前幾輪的投資方,也曾有過對於是否「站隊」的顧慮。
史彥澤對此並不擔心,在他看來,「騰訊的連接能力是連接一切,銷售易是幫助企業連接客户,雙方在這個戰略上是吻合的。」
為了幫助企業和客户真正產生連接,銷售易在早期試圖通過 App 的方式來做,後來發現推廣一個 App 對於客户來説太過「笨重」,用户不願意下載,即便下載了,學習和使用也都有很高的成本。
而作為國民移動社交的基礎設施,微信天然具備 C 端連接的底層土壤,騰訊也一直在通過訂閲號、服務號、小程序等方式,試圖幫助品牌和用户建立更豐富的連接。
史彥澤回憶,站在當時那個節點,「和騰訊的結盟,其實是遲早的一個事情」。
事實上,中國的企服行業和美國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美國,Salesforce 等軟件企業的發展壯大要早於各類社交網絡企業,而在中國,儘管在 20 世紀初也有一批傳統企業服務軟件企業誕生,但並沒有在體量上突破天花板,反而是騰訊、阿里等互聯網企業,從 to C 的業務做起,涉足到了雲計算。
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在 2003 年時,中國 CRM 市場銷售總量不到 2 億元人民幣,市場滲透率尚不足 2%,幾乎完全是一片空白。而在當時 Salesforce 已經實現了超過了 100% 的年複合增長,2004 年上市時市值達到 11 億美元。
原因在於,美國的市場環境比中國更早進入到了充分競爭狀態,買方市場消費者佔據主導,因此企業對於精耕細作、提升效率的軟件服務也有更高的接受度,但中國的許多細分市場,則都是在八九十年代才逐漸開放、興起,企業普遍處在機會紅利期,開疆拓土是第一要務,因此才形成了上面提到的局面。
這其實給了國產 CRM 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從美國市場的情況來看,Salesforce 這些年來一直在不斷進行併購,以豐富其能夠向企業提供的 SaaS 服務種類和技術實力。
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最近三年的連續三筆大宗收購——Mulesoft、Tableau 以及 Slack 均被 Salesforce 收入囊中。特別是剛剛宣佈的以超過 270 億美元價格完成對 Slack 的收購,不但是 Salesforce 近年來數額最大的收購,同時也是全球軟件行業史上金額最大的收購之一。
被戲稱為「美國釘釘」的 Slack 是企業協同溝通軟件的翹楚,史彥澤認為,收購 Slack 是 Benioff 在 CRM 於社交網絡連接上的一個重要探索,也恰恰印證了「連接」的重要性。
但從根本上來説,Slack 仍然是企業內部協同的溝通軟件,並不能像 Twitter 和 Facebook 那樣直接與 C 端打通,而且其 1200 萬的 DAU 數據,也要遠遠少於微軟 Teams 的 1.15 億日活。
Salesforce 有可能和 C 端社交網絡達成合作嗎?坦白講,在經營邊界感很強的美國互聯網產業,可能性並不高。
據億歐報道,真成投資合夥人李劍威認為,深度合作是更適合中國國情的方式,在巨頭的平台上合縱連橫、相互協作,是中國 SaaS 行業的主流。
與騰訊的合作,讓銷售易有機會踐行「賦能企業與客户的連接」初心。
2018 年 4 月,銷售易獲得騰訊 1 億元人民幣的 D+ 輪追投,2019 年,銷售易再次獲得騰訊獨家 1.2 億美元 E 輪融資,創下國內 CRM 賽道的單筆最大融資記錄。
資本上的合作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隨着騰訊在「930 變革」後成立 CSIG,錨定產業互聯網,雙方在戰略和產品上的合作越發深入,騰訊在 C 端的前端連接能力,與銷售易在後端對流程管理的豐富經驗,形成了優勢互補。
我們在此前的文章中做過分析解讀,「集團軍作戰」是 to B 賽道的正確打開方式,因為不同行業、不同細分環節的門道極多,不可能是一家公司大包大攬,掌握所有 know-how,因此可以看到,不管是騰訊還是阿里,都在努力構建自己的 SaaS 生態,募集更多的合作伙伴。
在此背景下,CRM 有着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史彥澤認為,「C2B 最後落地的一個主戰場,其實是在 CRM 上」。
按照騰訊 CSIG 總裁湯道生的説法,C2B 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抓手,也是騰訊的獨特優勢。其關鍵在於,憑藉服務 C 端的能力和經驗,通過公眾號、小程序、支付、企業微信等連接器,幫助政府和企業更好地服務用户。
再往深一層看,史彥澤的觀點便也不難理解了——新一代 CRM 所要實現的,其實就是將企業和用户連接起來,並提供給企業一整套從引流獲客、銷售轉化再到售後忠誠度管理的數字化產品套件,這也恰恰是將 C2B 從概念落到實處,為企業所用的關鍵所在。
基於騰訊的大數據用户畫像,以及微信與企業微信的互通能力,銷售易 aPaaS 平台已經與企業微信深度集成,幫助行業客户充分利用私域流量,同時,企業還能夠藉助與 CRM 打通的 DMP 系統,在騰訊社交大數據範圍內進行精準的營銷投放。
日前,在銷售易 Engage 2020 品牌戰略發佈會上,銷售易推出了以 CDP 為核心的消費者洞察體驗套件和雙中台型 CRM,將 CRM 的客户連接能力推向了新的階段。
03 立足中國的企業服務從 2015 年開始,面向用户的互聯網創業賽道漸次塵埃落定,中國互聯網進入到「下半場」的爭奪之中,而面向 B 端的企業服務市場,也從「久在巷中無人知」變成了萬眾矚目的高光賽道。
美國市場的 SaaS 熱潮讓中國的科技巨頭、創業者、投資人們都心動不已。單是 2019 年,美國就有近百家 SaaS 企業登陸二級市場,據統計,在 2018 年,有 33 個十億美金以上的收購在美國發生,涉及到 1450 億美元的交易額,企服獨角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壯觀景象。
而對於傳統軟件巨頭來説,無論是微軟、Oracle 還是 IBM、Adobe,雲相關業務幾乎是其營收增長的唯一驅動因素。
據紀源資本統計,中國企業在 IT 領域的花費還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2018 年,中國 IT 總花費為 1950 億美元,美國的 IT 總花費卻高達 11000 美元。增長來自於空白,當中國整體的商業環境開始從市場和人口紅利佔據主導,過渡到一個供給過剩的階段,通過數字化實現降本增效,正成為企業界的新共識。
2020 年的突發疫情,大大加速了這一進程。
年初由於疫情的原因,人們不得不在家遠程辦公,原本沒有將數字化提上日程的企業,也都紛紛用起了協同軟件,釘釘、企業微信、騰訊會議等應用均實現了用户暴漲。而當企業面對過一次「極限壓力測試」,也開始學着想盡一切辦法,在冬天裏生存下去。
史彥澤表示,「最近在南京見一個建材行業隱形冠軍的企業老闆,因為着急,他説一定要在今年把 ERP、OA、CRM 全部完成升級」。
而複雜的國際環境,也讓政府和中大型企業,都開始關注到國產軟件服務,比如全球安防龍頭海康威視,就在今年將銷售易作為其國際營銷 eSales 項目的合作伙伴,取代使用了多年的 Salesforce。
還有像聯想、沈鼓集團等中大型企業,也都成為了銷售易的服務客户。
史彥澤稱,像海康威視這樣的企業因為已經十分成熟,在招標時就直接拿出銷售實踐中最複雜的業務場景出來,直接對各家供應商做 POC 測試,最終銷售易也憑藉着良好的實測表現拿下了訂單。
而對這些中大型企業客户的服務案例,也在倒逼着銷售易提升平台能力,並積累實際場景的交付經驗。
更多的大門在被敲開,按照史彥澤的規劃,銷售易在下一階段會在中國的中大型企業客户中取得絕對的領先地位,並且會爭取在海外市場與國際廠商直接競爭,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而在 B to C 領域,銷售易今年通過與騰訊的合作,正在教育、汽車、家裝家居等多個行業打造標杆案例,下一步就會是大範圍地鋪開。
趨勢是確定的。
無論是技術的發展成熟度、企業客户的需求,還是企服行業的生態環境,中國的企服市場都來到了一個加速發展的破局節點。
而 SaaS 也必將會成為整個雲計算產業「皇冠上的明珠」,在未來 10~20 年創造驚人的社會價值。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