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哥説
擁抱新變化,洋河需要更大膽。
誰是白酒老三?
如果追問白酒行業的第三名歸屬,在茅台五糧液一統天下多年後,人們印象開始模糊——正如一場激烈的比賽中,除了冠亞軍,人們普遍不會關注第三名。
但翻開當下白酒股的市值排名,人們可以驚訝地發現:原來圍繞着“白酒老三”的爭鬥,已經無比激烈。
截至2021年7月28日,茅台突破兩萬億市值一騎絕塵,外加五糧液在萬億市值關頭徘徊坐穩老二後,山西汾酒則憑藉今年優秀表現以3917億市值成為第三,而瀘州老窖2802億的市值緊隨其後。
而在相當長時間內穩居前三的洋河,如今市值僅為2613億,開始逐漸掉隊。事情正在發生着變化。
另一方面,2021年7月22日開始,洋河股份迎來一波慘烈的跌幅潮:其股價從22日開盤的208元,短短5個交易日後就跌至173.37元,市值蒸發約400億。這似乎引發了市場的些許恐慌——2021年7月27日,洋河股份就被深股通減持141.15萬股,連續3日減持共計323.44萬股。
根據巴菲特的觀點,股價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可如今投資者紛紛用腳投票,讓洋河突然失去第三的寶座,這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未來,洋河還能重新發起對茅台五糧液的衝擊麼?
01
夢6加:黃金單品的誕生
只有瞭解歷史來源,才能更好地理解未來趨勢:一切都要從洋河發家談起。
時間回到洋河2020年三季報。
彼時,洋河股份營業總收入約189.14億元,歸母淨利潤達到71.86億元,同比增長0.55%。這一財報看上去並不起眼,但其中藴含着一組關鍵信息。
事實上,2020年洋河的主旋律有幾個關鍵音符:一是去庫存,二是經銷商渠道變革,三是雙品牌戰略推出。
就是在那一時間段,洋河在逐漸將夢6庫存清理完畢,開始以夢6+為抓手,開始了品牌突破。彼時,洋河股價位於127元的低點。財報疊加效應帶着眾多利好消息,讓洋河成為眾多資金搶籌的股票。
洋河股價一度翻倍的同時,熟稔資本運作的郭廣昌帶着大量玩家強勢入局金徽酒,該股票率先大漲。多方共同作用下,自此掀起白酒股復甦狂潮,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
藉此,洋河迎來了高光時刻,市值重回前三。事情朝着最利洋河的一面發展。
回顧洋河歷史,可以説一旦遇到經營困境,改革,就成為了洋河反攻的重要步驟。
成立於2002年的洋河股份,於2009年上市。其主導產品為洋河藍色經典、洋河大麴等濃香型白酒,以獨樹一幟的“綿柔型”風格聞名市場。
不過,90年代後,受外部酒企競爭壓力逼迫,洋河江蘇本土白酒市場份額被逐步蠶食。彼時,洋河內部產品線混亂,定價策略失誤,渠道營銷分散,導致這家公司的營收進一步萎縮,盈利嚴重惡化,進入了漫長的蟄伏調整期。
2003年,洋河成功打造了藍色經典系列產品,此後十餘年實現了業績巨大飛躍,成功從一家地方區域性酒廠成長為全國性白酒企業。另一方面,洋河另闢蹊徑推出的全新品牌藍色經典,首創綿柔型白酒,2003年一經上市便迅速佔領市場。
在渠道上,洋河相繼推出“1+1”、“4X3”等模式,帶動市場迅速擴張。得益於品牌、渠道、戰略的全面升級,2004-2012年,洋河營收復合增速達到 60.14%。
可以説,藉由第一次成功的變革,洋河迎來了近十年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
可是2013年後,風雲突變——彼時,受“限制三公消費”、“酒精門”、“塑化劑”事件影響,白酒銷量大跌,白酒行業迎來寒冬。
行業整體風口收緊,洋河全國化進程開始放緩。
此時,洋河迎來了自己第二輪戰略調整:渠道創新——2014 年洋河提出“新江蘇市場”戰略,意在聚焦以魯豫皖鄂浙滬京為代表的重點市場;渠道上,2013 年底洋河率先與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合作,拓展互聯網營銷渠道。
但是,這次戰略調整卻收效甚微。
2015 年以後,隨着次高端白酒競爭日益激烈、名酒紛紛尋求提價的趨勢到來,品質兩個字,成為洋河向上升級的最大掣肘。
一方面,作為洋河中端價格帶的核心單品,海之藍受到內外因素左右,在2018-2019 年省內銷量逐漸下滑。到了2019年二季度,海之藍省內、省外收入分別佔比 40%、 60%;
另一方面,天之藍省內、省外價格差異較大,省外價格受竄貨問題影響難以抬高,省外渠道利潤較薄。
同時,相對於夢繫列產品來説,天之藍省內外投入不足,在次高端市場內品牌認可度較低,2019 年天之藍營收較去年出現一定幅度下滑。
可以説,二次調整期間,洋河面對產品老化、市場秩序混亂、渠道庫存積壓等多重問題,洋河“變革”開始失靈。
這就迎來了2020年Q3的轉折——憑藉着夢6+為抓手重新梳理產品體系與渠道體系,洋河重新駛入增長軌道,股價迎來大漲。
但是,洋河的第三次“變革”卻暴露出一個命門——實際上,待2020年年報發佈之後,人們才發現2020年度的洋河業績,是“茅五洋瀘”四大巨頭中唯一一家下滑的。
洋河股份公佈的2020年度業績中,營業總收入約211.01億元,同比下降8.76%;淨利潤約為74.82億元,同比增加1.35%。
相形之下,貴州茅台2020年實現營業總收入977億元,同比增長10%,淨利潤47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0%。五糧液2020年營業收入為573億元,同比增長14%,淨利潤199億元,同比增長14%左右。瀘州老窖發佈的2020年度業績顯示,營業收入在166.53億元,淨利潤為60.06億元,同比增長了20%~30%。
投資者不是傻瓜,雖然,洋河淨利潤和營收在瀘州老窖之上,但是洋河的股價歷史高點268元卻一路下跌至最近173元。
洋河在2021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02
洋河的憂慮:深度分銷的弊病
對於白酒企業,渠道一直是重中之重。
對渠道,洋河一直很有心得,借鑑了對手們眾多的發展路徑:
時間往前,2003年洋河就借鑑口子窖“盤中盤”模式,通過酒店來拓展目標消費者;而隨着酒店費用抬升,2005 年洋河開始採用“4×3”模式,目標客户轉向各區域核心企事業單位;
2009 年,洋河開創廠商“1+1”模式:由廠商主導渠道開發,經銷商負責渠道運營,從而實現了公司對渠道的深度把控;
再到2011年,洋河又推出“5382”策略,意在開發團購渠道;
2012年,洋河推出“天網工程”,全面推進渠道分銷。
但是,數次的渠道變革,洋河也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其中,深度分銷最為典型。
自2009年開始,洋河開創出廠商“1+1”模式。在深度分銷模式下,經銷商經營風險減小,給予廠商較大的主動性。但另一方面,廠商對經銷商按不同市場、不同品牌、不同渠道進一步切分,易導致終端價格不一致。
例如,2015 年後洋河在省外加大費用投入,直接導致省外價位低,省內價位高,從而引發出竄貨問題。彼時,白酒市場產品價格體系已經趨於透明,但洋河的“差別對待”則壓縮了渠道利潤,渠道的推力出現顯著下滑。
更重要的是,洋河對經銷商的剛性考核,增加了經銷商資金壓力,引發了市場秩序的混亂。
洋河的嚴格的考核同步發生在內部——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洋河在考核銷售業績方面非常嚴格,若銷售人員一個月完不成任務公司會找談話,兩個月完不成會被降職,三個月完不成就要被免職。
在如此強勁的考核壓力下,銷售任務向下層層施壓,廠家只能向經銷商壓貨以完成考核,這也是這一時間段洋河庫存積壓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2018年起洋河部分分公司為衝業績,開始超投費用,盲目擴張,廠商壓貨問題嚴重。這一問題傳導到市場層面,因不同市場、不同產品銷量存在差異,費用投入不均等種種問題疊加,導致了洋河產品價格更為混亂,甚至一度出現市場價格低於廠商指導價的現象,洋河經銷商資金壓力進一步加大。
洋河經銷商擴張無序也同步引發出眾多問題——2018 年洋河廠商合作開始降低招商門檻,招商步伐加快,多以團購商為主。但是,新晉的團購商和傳統渠道商並存,又進一步導致市場價格體系混亂,竄貨嚴重。
總體來説,洋河股份採取的深度分銷模式,就是將經銷商的功能弱化,由廠家掌控一切,而經銷商只負責提供資金和產品配送。換句話説,該模式對廠家是高風險高收益,對經銷商而言是低風險低收益。
但是,洋河的深度分銷模式與經銷商追逐利潤的核心訴求產生了衝突:一旦遇到更高利潤的產品,經銷商很容易倒戈相向。
事實上,洋河的深度分銷政策與可口可樂極為相似。
在可口可樂的歷史上,美國各個州政商資源豐富的眾多地方家族,都開始入局這一門新生意 —— 做當地可口可樂公司的加盟分銷商。加盟之後,地方家族又幫助可口可樂實現了本地化,搞定了可口可樂很難搞定的的地方政府關係和地方渠道資源。
可口可樂不做任何重資產投資,與更多的小商家利益綁定共同銷售,公司總部只負責品牌營銷,擴大市場規模。同時保證穩定的低價產品,留出足夠的利潤空間給整個利益關係鏈共同賺錢。
可以説,可口可樂深度分銷模式的成功核心在於:利潤共享。
如果洋河要復刻成功,關鍵在於切蛋糕時力求公平,產品出廠價格往下降,給經銷商更多的讓利,兩者才能實現真正的深度捆綁。
03
雙品牌戰略,留有疑問?
洋河變革的三番戰要打贏,關鍵在放開手腳,大膽擁抱新變化。
事實上,從行業來看2020年白酒上市公司營收增速超過15%的只有兩家。
但從洋河自身而言,這家公司近10年中有5年營收增速已經超過15%,這意味着:洋河在絕大多數時間裏,確實有着超越週期的力量。
但是,由於洋河的體量和基數越來越大,最近6年的營收增速已經明顯放緩。
據“洋瀘汾”三家最新公佈的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來看:
洋河股份的營收規模仍舊處於領先位置,實現銷售收入105億元。同期,汾酒與瀘州老窖只分別實現了73億元和50億元的營收;
但汾酒營收增長最為強勁,同比增長率達到77%,瀘州老窖也同比實現了41%的營收增長,但洋河股份卻只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
當對手大步奔跑,自己卻陷入增長瓶頸:此時此刻,洋河要重做“老三”,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只增不減。
因此,2021年後以綿柔起家的洋河,開始打造“洋河+雙溝”雙品牌戰略,意圖形成新的增長極。
2020年,隨着新任董事長張聯東進入人們視野,履新蘇酒集團貿易公司,並主持雙溝酒業及其銷售公司全面工作。
此時,雙溝就成為了洋河的“救火隊長”——洋河終於成立雙溝酒業市場部和雙溝酒業銷售公司,正式開始獨立運作雙溝業務。
時間往前,在2019-2020年洋河開始加重在雙溝的建設——這一時間段,洋河相繼成立了雙溝品牌事業部、雙溝銷售公司,增設雙溝河南大區。原洋河股份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張學謙擔任總經理,營銷生產財務全面獨立運作。
這一系列的舉動,體現出洋河打造雙名酒的決心。目前雙溝擁有獨立的產品和銷售體系,高端頭排酒,次高端綠蘇酒,中端珍寶坊,低端柔和雙溝。
同時,洋河加快推進雙溝產品的全國化佈局,提出“三步走戰略”,開始決勝全國化。
可以説以綿柔起家的洋河,無疑是佔據優勢的。
不過,雙溝酒業早已存在——2010年洋河就已經收購雙溝酒業,多年來由於洋河加大了對洋河主品牌的投入,雙溝的發展則相對弱化。
如今,2021年洋河的戰略再次出現變化,對雙溝這一傳統酒品押下重注。某種程度上説,這意味着洋河重回傳統路線,戰略變化中顯露的,是這家酒企的保守。
另一方面,如今年輕化消費人羣的力量逐漸強大,與之相隨的年輕化白酒成為了傳統酒企們一個潛在的,日益強大的競爭對手。
根據對年輕人購買白酒數據調查,年輕人喜歡的酒趨近低度化、利口化酒品,傾向於300ml以下的小包裝白酒,對口感香型的體味很精到。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巨大變化是,隨着消費升級和新中產崛起,醬香型白酒特有的健康屬性逐漸被消費者接受——僅在2020年,醬香酒產能佔中國白酒的8%,但是銷售額卻佔了整個白酒行業26%以上。
而以綿柔、雙溝為主打的洋河陣營,就成了趨勢率先衝擊的前沿。
擁抱新變化,洋河需要更大膽。
更重要的是,從被追逐到追逐者的身份變換,洋河丟失的,或許不止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