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的確定性是中國的底氣 | 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評論員楊於澤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經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49310億元,同比上漲18.3%,環比上漲0.6%,相比2019年上漲10.3%,兩年平均增長5.0%,實現穩健開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已經從疫情中基本恢復到全面增長的正常狀態。

增速達到18.3%,符合此前市場預測增長達到“兩位數”的預期。把2020年四個季度放在一起,分別是增長-6.8%、3.2%、4.9%、6.5%,再來與今年第一季度同比18.3%的增速擺在一起,顯示經濟增速有一個“加速度”。雖然增速符合普遍預期,但增速背後的“加速度”是相當可觀的。考慮到這是疫後經濟的恢復性增長,而且兩年平均增長已經達到5.0%,後期應當還有增長的加速度,但恢復增長常態本身就是好事。

在4月12日出席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別推介活動時,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致辭説,“世界充滿不確定,而中國的未來是確定的”。早前華爾街投行對美國經濟表達了樂觀情緒,最樂觀的預測認為美國經濟今年將達到8%以上的增長,由於美國經濟的數據尚未出來,目前仍是不確定的。但中國經濟增長已是一個兩位數增長的事實,不管其他國家情況如何,中國顯然是最值得樂觀的國家。

由於一季度外貿數據提前公佈,很多人對我國一季度亮麗的進出口數據印象深刻。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84687億元,同比增長29.2%;其中出口46140億元,同比增長38.7%;進口38547億元,同比增長19.3%;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7593億元。從中國出口增速高達38.7%,很多人得出結論,稱外部挑戰並沒有影響中國經濟發展,影響不是有限,而是看不出來。

但也有人從進出口數據中感到某種擔憂,擔心中國出口高速增長是因為疫情反覆的國際市場對中國供給存在特殊依賴,甚至美國想減少對華貿易逆差,也因為在疫情中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使得逆差不減反增。背後存在兩種隱患:一是隨着一些國家疫情改善,經濟恢復,對中國製造的需要可能大幅減少;二是隨着疫情改善,以美國為源頭的外部因素對中國經濟的消極影響會顯現出來。

一季度外貿增速有些“高得離譜”,但我們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疫情造成的外部需求對中國的聚集,而是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我國的外貿出口有兩個值得注意的亮點,一是民營企業進出口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4.4個百分點,保住了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地位,説明我國經濟充滿活力。二是一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4195億元,同比增長46.5%,進出口結構進一步多元化和優化。

兩位數的恢復性增長不是自然而然唾手而得的,而更多的是一種“政策效應”。近年來我國對企業大力減税降費,尤其是針對疫情,去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同時還加大對中小企業等實施金融“輸血”,使企業獲得資金用於技術研發、轉型升級,增強其市場生存力和競爭力。

欣欣向榮的經濟為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底氣,使全社會充滿活力又充滿信心。比如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6%、環比增長2.06%,投資增長代表的是信心,意味着人們對明天的信心在增強。信心比金子還貴,它使中國的確定性更加確定。

【編輯:鄧臘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0 字。

轉載請註明: 增長的確定性是中國的底氣 | 長江評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