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市值觀察|A股跨界光伏的貓膩:有人精準踩點減持 有人藉機解除質押危機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財經

鳳凰網財經《市值觀察》出品

作者:張沃若 諸六

爆料投訴郵箱:all_cj@ifeng.com

核心提示:

1.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中,不少在其主營業務上半死不活,不僅淨利潤下滑,甚至出現了大幅虧損的狀況。例如主營建築裝飾的寶鷹股份,淨利潤同比增長長-1588.98%,出現16.52億元的虧損;生豬養殖界的正邦科技,以虧損188.19億元高居跨界光伏上市公司之最。

2.意欲跨界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貨幣資金並不充裕,並不能覆蓋所宣稱的投資金額,有的甚至債務高懸,一度接近資不抵債的境地。以沐邦高科為例,截至2021年末,其貨幣資金僅為1.5億元,卻在2022年分別與梧州市人民政府、鄂城區人民政府簽訂協議,合計擬投資100億元跨界光伏項目。

3.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都存在大股東質押的現象,有些甚至還因質押被動平倉或被司法處置。如股價曾創年內低點的寶馨科技,此前曾披露股東陳東存在被動平倉的風險。但5月披露光伏投資合同後,寶馨科技股價一路上漲,7月,陳東便解除了三筆質押。此外,還有沐邦高科、正邦科技、華民股份的股東均“卡點”在跨界之後的一月甚至數天內披露了其減持狀況。

誰是下一頭風口上的豬?

雙碳目標的號角下,最受青睞的無疑是光伏產業。

隨着A股市場光伏板塊大熱,隆基綠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等牛股頻出,光伏指數更是在近3個月上漲40%。

光伏熱潮下,不少上市公司宣佈了自己的跨界光伏計劃。據鳳凰網財經《市值觀察》統計,當前已經有至少20家上市公司宣佈跨界光伏。

只是循着風口蜂擁而至的企業裏光伏熱潮下,卻難尋幾個抱誠守真的玩家。

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中,公司經營狀況參差不齊,其中不乏業績虧損、資金捉襟見肘的績差股,更有甚者,在無業務、無技術儲備、無人才團隊的“三無”狀態下扎身光伏,在主營業務一塌糊塗的當口跨界以圖自救。

但在光伏大熱的當口,這一眾企業的跨界到底是業績承壓下的謀變之舉,還是單純為提振公司股價而進行的炒作?

市場仍有待觀瞻。

吃一口唐僧肉長生不老,提一嘴做光伏大紅大紫

隨着近年來光伏大熱,整個產業被市場戲稱為“唐僧肉”,誰都想來吃一口。

企業們似乎找到了全新的財富密碼,除了原本的光伏老玩家們,甚至連與光伏八竿子打不着的企業也聞訊跨界趕來,拉滿了槓桿衝向光伏產業。

除了寥寥幾家本身也做電力相關業務的聆達股份、風範股份等,甚至連正邦科技這種生豬養殖企業、藍光發展這種地產企業,以及一眾水泥、紙業、建築裝飾企業都開始涉足光伏。

而市場也給這些“圈外人”回以熱情,即使主營業務半死不活,只要你披露相關公告,提一嘴入局光伏,就會迎來股價大漲。

就像當年的PPT養豬一般,只要吹得好,就能白手掙錢連豬圈都不用搞。

主營業務普遍半死不活,炒概念才是“圈外”玩家的第一生產力

A股從來不缺故事。

從新希望瞞報、遲報經營狀況導致的股價腰斬,到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永遠在“大幹三個月”的恆馳汽車,“PPT養豬”與“PPT造車”從未遠離市場。

自今年4月底以來,一路大漲的光伏設備板塊,更不缺這些讓夢想窒息的“圈外”玩家。

鳳凰網財經《市值觀察》發現,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中,不少在其主營業務上半死不活,不僅淨利潤下滑,甚至出現了大幅虧損的狀況。

例如主營建築裝飾的寶鷹股份,淨利潤同比增長達到令人咂舌的-1588.98%,出現16.52億元的虧損。主營益智玩具的沐邦高科、主營業務為橋樑功能部件的新築股份淨利潤同比增長也均在-400%至-500%之間。

其中生豬養殖界的正邦科技,不僅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為-427.62%,且以虧損188.19億元高居跨界光伏上市公司之最,主營業務為房產開發的藍光發展虧損也數以百億計。

股民常説的“投資是尋找確定性的遊戲,不能拿特例當規律”,在這些毫無業績支撐的企業前卻持續失靈,即使大盤整體表現低迷,只要提一嘴光伏,股價就能逆勢走強。

在這種背景下,押注火熱的光伏賽道似乎成了逆天改命的“財富密碼”。這些企業以收購相關標的、投資光伏項目或設立合資子公司等不同“姿勢”進軍光伏行業。

更有甚至,甚至賬面上只躺着一億多現金,就敢豁命槓桿投資百億光伏,只等股價上去後再找二級市場定增擴產兑現利潤。

資不抵債的跨界光伏現狀:以小博大,緊張刺激

經鳳凰網財經《市值觀察》統計,意欲跨界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貨幣資金並不充裕,並不能覆蓋所宣稱的投資金額,有的甚至債務高懸,一度接近資不抵債的境地。

以沐邦高科為例,截至2021年末,其貨幣資金僅為1.5億元,卻在2022年分別與梧州市人民政府、鄂城區人民政府簽訂協議,合計擬投資100億元跨界光伏項目。

但此舉引發了投資者的懷疑,“在公司沒有生產技術儲備、未明確投資安排的情況下,相關項目是否有可能成為一紙空文”?

而一塌糊塗的業績、所剩無幾的資金,以及在光伏產業上兩眼一抹黑的“三無狀態”,並未能影響沐邦高科的“畫餅”。

自6月3日公告跨界乘上光伏的“東風”後,目前沐邦高科的股價已漲超70%,而其第二大股東趁着股價上漲,在5月12日至6月27日期間減持了1.02%的股權。

直到8月16日沐邦高科收到上交所問詢函,顯示其貨幣資金餘額為0.69億,淨資產9.36億,卻累計將投資近百億參與光伏項目,同時上交所要求其補充披露在日常業務運營、管理層及核心崗位人員安排、內部治理、財務經營決策等方面,對標的公司的整合計劃及相應內部控制措施。

此後,沐邦高科發佈關於回覆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的回覆公告,註明“公司目前未從事光伏電池業務,亦無 TOPCON 光伏電池生產技術儲備,尚無 TOPCON 電池人才團隊,正在積極聯絡引進相關領域人才,可能存在人才引進不達預期的風險。”

其股價於次日盤中觸及跌停,跌超8%。

同樣受到市場質疑的還有獸藥企業綠康生化。

在綠康生化7月31日發佈公告稱,擬購江西緯科新材100%股權,正式跨界光伏後,連收5個漲停板。

但綠康生化自2017年上市後,公司連續五年淨利下滑直至虧損,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3億元,淨利潤首次發生虧損,為-2604.39萬元。2022年更是由於疫情和油價上漲等因素影響,產品生產成本大幅增加而受益減少,綠康生化上半年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3500萬元-4300萬元.

而其此番收購的江西緯科,截至今年4月末,總資產僅為1.77億元,淨資產1365.96萬元,負債率高達92.26%,綠康生化給出的交易價格卻高達約6.61億元。

綠康生化在自身連續淨利下滑直至虧損的狀況下,卻以6倍溢價收購虧損嚴重的緯科新材,自然引發了市場質疑,並因此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其説明是否存在迎合熱點炒作股價的情形。

此後,綠康生化則宣佈了暫停該跨界事項。

類似的還有東尼電子,僅憑一個網絡流傳募投項目,稱其“碳化硅半導體材料項目將形成約6萬片/年的產能”,便大幅提振其股價,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有3個交易日漲停,股價幾近翻倍。

另一邊,昔日四川地產“一哥”藍光發展也在“負重前行”,自2021年初陷入流動性危機後,不僅公開市場債券違約,還一度瀕臨退市邊緣。截至2021年末,其資產負債率高達96.01%。

當醫藥和房地產的故事都變得不具有吸引力,藍光發展或從光伏身上看到了希望。

8月12日,藍光發展與廣東歐昊合作註冊光伏新公司的消息不脛而走,受此消息刺激,藍光發展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

然而,在後續的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中,藍光發展卻對跨界的説法進行了“閃避”,聲稱“由於公司債務問題,目前尚沒有資金實繳註冊資金,相關資源及技術人員尚未配備,尚無合作項目,後續存在着不確定性。”

也許“借道光伏逆風翻盤”,與“迎合熱點炒作股價”之間,只隔着上市公司的一則公告。

鳳凰網財經《市值觀察》發現,如華翔股份、湖南發展、華民股份等,在披露對光伏的投資意願後,股價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上漲,但隨之而來的便是股東、董監高的減持披露公告。

這些光伏行業的“跨界新勢力”裏,有的企業或許是真押寶,但也不乏企業被質疑迎合熱點炒作股價,只為解除大股東質押危機的“假投資”。

光伏的熱,金蟬的殼

跨界的心誠不誠,還是要看企業們的實際行動。

鳳凰網財經《市值觀察》整理發現,上述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都存在大股東質押的現象,有些甚至還因質押被動平倉或被司法處置。

其中沐邦高科、正邦科技、華民股份的股東均“卡點”在跨界之後的一月甚至數天內披露了其減持狀況。

以正邦科技為例,其第一大股東正邦集團與第二大股東江西永聯質押股權數量佔其持有股權數量的比例分別為93.14%、86.02%。

數據顯示,江西永聯有多筆質押分別達到預警線和平倉線。在6月18日宣佈跨界後,20日交易日當天正邦科技便收穫了一個漲停,此後倒也走出了一波小行情,股價最高達到了7.76元,如果走勢持續下去,或許股東的平倉危機便能迎刃而解。

可惜,正邦科技的股價後繼無力。7月18日,正邦科技公告稱,江西永聯在東方財富證券賬户的部分股票被動減持完畢,原因主要系江西永聯的股票擔保比例低於平倉線。

除了正邦科技外,主營鈑金結構產品的寶馨科技也存在大股東質押的行為。其股東陳東、江蘇捷登質押股權數量佔其持有股權數量的比例分別為44.13%、72.2%。

今年以來,寶馨科技多次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陳東所持公司股份被凍結,部分股份還因質押被動平倉或被司法處置。根據2月11日預披露公告,陳東因此擬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方式被動減持佔寶馨科技總股本2%的股份。

原先或因業績不温不火,寶馨科技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乏善可陳,4月27日還創出3.24元的年內低點,長此以往下去,其股東質押股權被強平的結局將無法避免。

直至5月,一則光伏投資合同改變了寶馨科技的“命運”,其股價目前漲幅已近200%。東財數據顯示,7月,寶馨科技陳東已解除了三筆質押。

如此看來,光伏是否能幫助上市公司“逆天改命”不得而知,但能幫助大股東“掙脱泥潭”倒確有此事。

8月12日與藍光發展合作註冊光伏新公司的廣東歐昊,更是曾被市場稱為“光伏獵手”。

2021年,廣東歐昊通過連續增持,控股連續三年虧損、主營業務營收連續下滑的金剛玻璃,並推動其捨棄原有業務,加速光伏轉型進程。

2021年6月,金剛玻璃公告將斥資8.3億元建設1.2GW大尺寸半片超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項目,但直至2021年末該項目依舊在投資期,尚未落地。

2022年6月,金剛玻璃又公告表示,將與廣東歐昊共同出資設立甘肅金剛羿德光伏有限公司,並建設4.8GW高效異質結電池片及組件項目,初步預估項目總投資額為41.91億元——而其自有資金僅佔30%,其餘70%為融資資金,建設投資借款為29.34億元,其中僅與一家銀行完成初步盡調。

而2019-2021年,金剛玻璃營收連續三年下滑、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連虧三年,業績十分不樂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金剛玻璃總資產僅為16.47億元,且大部分已被抵質押。

但這一切沒能阻止公告之後的金剛玻璃股價一路走高,6月17日至28日,金剛玻璃累計漲幅達81.94%。

與此同時,金剛玻璃的原實控人何光雄卻在高位連續“精準”減持,累計套現2.78億元。控股股東歐昊集團也在6月27日精準減持42.28萬股,約套現2714萬元。

跨界光伏難逃一地雞毛的宿命

正如此前大熱的元宇宙、疫情概念股一般,“資產負債表”急速擴張的光伏新玩家們,在這場跨界豪賭中未必有好下場。

如其跨界光伏的“前輩們”為例。

2008年乘風口宣佈投資光伏的毛巾大王孚日股份,卻由於2011年至2013年的歐美國家“反傾銷、反補貼”政策,光伏產業迅速進入寒冬,致使其光伏項目業績急轉直下,最終不得不在2014年出售全部光伏設備,退出光伏行業。

同年,光伏業務連續虧損的博世集團也停止了生產硅錠、硅片、光伏電池及相關組件,正式退出行業。國內光伏巨頭無錫尚德、江西賽維也均因產能過剩、負債過高,資金鍊斷裂,黯然離場。

而近期的跨界企業中一片虧損的態勢,讓其前景更不明晰。

雖然在短期內,光伏概念能刺激企業股價飛漲,但如果僅因業績壓力而貿然投向高收益行業,無異於飲鴆止渴。

不過,就其中大半企業股東“精準”減持的狀況來看,所謂的“跨界”可能本來也不是為了企業的發展考慮,而是更像一場“我解套後,哪管洪水滔天”的精心算計。

參考資料:

《淨資產僅9.36億,卻砸近百億跨界光伏?監管出手,大跌超8%》,中國基金報

《又一波上市公司批量跨界搞光伏,養豬的、搞地產的都來了,賣方潑冷水:彷彿看到了當年的PPT養豬》,極目新聞

《跨界光伏誰在渾水摸魚》,北京商報

《10.5倍大牛股進軍光伏電池?20天15板只因跨界新能源?四公司召開投資者説明會》,中國證券報

《漲停、閃崩、再漲停!綠康生化又獲3連板,“跨界追光”持續引爭議,股價熱度卻絲毫未減》,財聯社

《豪賭光伏,押寶、重啓、跨界交替上演!》,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