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帶量採購模式下前途未卜,邁普醫學希望抱緊資本的“大腿”|IPO研究院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財經

要想繼續在醫療器械,尤其是在高值耗材領域獲得高額收益,最好的出路就是依靠自主創新。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劉雨辰

11月5日,首次國家級醫療器械集採結果公佈,心臟支架的均價從1.3萬降到700元,醫療器械公司的股價應聲下跌,整個行業再次被推上了輿論的中心,資金對該領域也保持了謹慎。

已經上市的公司面臨估值的重塑,但還有企業在尋求上市, 11月19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邁普醫學)首發上市申請獲得通過。

根據《每日財報》瞭解,邁普醫學是一家開發高性能植入醫療器械的企業,公司是國內神經外科領域唯一同時擁有人工硬腦(脊)膜補片、顱頜面修補產品、可吸收止血紗等植入醫療器械產品的企業,覆蓋開顱手術所需要的關鍵植入醫療器械。

股權結構顯示,袁玉宇直接持有公司22.04%股權,且作為納普生投資和納同投資的執行事務合夥人,間接控制納普生投資和納同投資持有的公司7.67%股權。同時,袁玉宇還通過與徐弢的一致行動關係控制徐弢持有的公司22.04%股權,合計控制公司51.76%的股權,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依靠政府補助,帶量採購時代的出路在哪?

業績是一家企業經營狀況的直接反應,但邁普醫學傳遞出的信息卻並不樂觀。

根據《每日財報》的統計,2017年—2020年1-3月,邁普醫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392.78萬、8575.45萬、1.13億和1910.56萬,淨利潤為-1939.5萬、-1873.4萬、2757.85萬和459.8萬,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677.86萬、-294.89萬、1131.81萬及310.19萬。

也就是説,過去三年的時間,邁普醫學有兩年都是虧損的,另一方面,政府補助對於公司維持經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7年—2020年1-3月,邁普醫學確認為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2028.62萬元、939.08萬元、1304.45萬元和76.36萬元, 2019年公司獲得補助金額佔淨利潤的比重達到47.30%。

雖然盈利能力不足,但邁普醫學在市場推廣上卻下足了力氣。根據招股書,2017年—2020年1-3月,邁普醫學的銷售費用分別為3159.30萬元、3612.84萬元、4776.75萬元,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58.58%、42.13%、42.18%。而同期行業可比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均值分別為32.85%、31.99%、34.64%,邁普醫學的銷售費用率皆明顯高於同行公司平均。

在過去,醫療器械行業有大量的錢花在了渠道推廣上,這是行業的普遍現象,但隨着帶量採購的持續推進,靠銷售來維持盈利的模式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從這一次集採的結果來看,高值耗材帶量採購的降價不僅壓縮了渠道利益,擬中標產品的價格也遠低於之前的出廠價格,價格降幅絲毫不比仿製藥帶量採購温和,同時外資企業也沒有立即放棄這塊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業務。

經過此次不分組、價格主導的冠脈支架帶量採購,國家降低高值耗材價格的決心已經非常明顯,客觀的來説,市場不應對後續其他高值耗材產品的降幅抱有太高預期。

帶量採購模式下渠道價值被壓縮,而生產商的生存空間則與產品競爭格局息息相關。要想繼續在醫療器械,尤其是在高值耗材領域獲得高額收益,最好的出路就是依靠自主創新。技術含量高、參與者有限的產品無論定價模式是否改變,都能享受局部藍海市場。

但從邁普醫學在研發上的投入來看,有一種江河日下的感覺。2017年—2020年1-3月,邁普醫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122.95萬元2079.07萬元、1821.16萬元及266.44萬元,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39.37%、24.24%、16.08%和13.95%,絕對投入水平和相對投入比例均呈現逐年下滑的態勢。

從這個角度來看,邁普醫學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將會承受很大的壓力。帶量採購的模式下,市場競爭是殘酷的,如果能夠進入集採名單尚且可以通過以量代價的形式維持業績,如果被排除在集採名單之外,那很可能就意味着滅頂之災。

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員工薪酬低於平均水平

一般來説,上市募資主要是為了擴大再生產,邁普醫學也不例外。

根據招股書,公司植入醫療器械產品主要包括人工硬腦(脊)膜補片、顱頜面修補產品等,2017年至2020年1-3月,人工硬腦(脊)膜補片、顱頜面修補產品合計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3.99%、84.65%、95.91%及99.43%。根據披露的信息,邁普醫學募投項目建成後將形成人工硬腦(脊)膜補片系列產品20萬片/年、顱頜面修補系列產品0.8萬件/年的生產能力,但《每日財報》發現,邁普醫學的這兩大產品均處於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的狀態。

2017年—2020年1-3月,邁普醫學的人工硬腦(脊)膜補片產能利用率分別為37.41%、56.87%、70.52%和86.45%,而顱頜面修補產品產能利用率更低,分別為12.70%、54.19%、81.27%和57.14%。雖然產能利用率逐步提高,但仍有大量的產能處於閒置狀態。在現有產能利用率尚未飽和的情況下,這些新增的產能如何消化是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每日財報》還注意到一個問題,作為一家擬上市的企業,邁普醫學的員工薪酬竟然低於當地平均水平。

根據招股書,2018年和2019年,邁普醫療的直接生產人員人數分別為18人和25人,同期主營業務成本中自產產品的直接人工分別為97.45萬元和129.21萬元。計算後可知,邁普醫學2018年和2019年的一線生產人員的平均薪酬分別為5.41萬元和5.17萬元。另一方面,廣州和深圳是邁普醫學生產的所在地,根據當地統計局的數據,2018和2019年,邁普醫學比廣州當地平均工資分別低了1.26萬元和1.72萬元,比深圳當地平均工資分別低了0.95萬元和1.85萬元。

綜合計算下來,邁普醫學比當地的平均工資水平低了20%左右,這顯然是不合常理的。針對這一問題,外界有一種看法認為公司存在壓低員工薪酬來調節利潤的情況,但究竟是何原因還要留待公司自己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