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餘璐)在近日舉辦的中國核學會核能綜合利用分會成立大會上,參會嘉賓表示,要在安全高效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核電清潔能源的功能,助力實現碳達峯、碳中和。
中國工程院院士於俊崇指出,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絕非易事,需要在現有能源技術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技術革新,這往往要涉及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也會涉及到燃燒、傳熱、流體、化學、物理等基礎理論,以及信息、仿真、計算機、大數據等新技術。
碳達峯、碳中和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關鍵詞,也成為“十四五”時期加快綠色發展的核心工作。怎樣做到低碳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對記者表示,核能作為安全可控、綠色低碳、經濟高效的現代能源,是我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兑現減排承諾和綠色低碳發展的現實選擇。同時,核電在能源轉型中發揮不可替代作用,它的應用將有效減少煤炭消耗,為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支撐。
“對於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格局短期難變的現狀,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要充分發掘核能更多用途。”王壽君説。
對此,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教授付林表示認同,他談到,在碳中和背景下,未來全社會電力總需求量將達到12萬億千瓦時,充分利用核電餘熱,可以實現四分之一的北方地區城鎮零碳供熱,同時每年提供淡水70億噸,可以從根本上緩解我國北方缺水局面。
王壽君還談到,“十四五”以及今後更長時期,核技術將為我國擴大內需、保持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以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突出貢獻,成為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順暢國內國際循環聯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同時,我們也要抓住實現碳達峯、碳中和背景下整個核工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堅持創新發展,持續提升公眾對於核技術的認知程度,不斷促進整個產業將向標準化、集約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助力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和美麗中國建設。”王壽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