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不再構成國際突發公共衞生事件!10餘家核酸檢測公司去年賺了235億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文若楠

新冠不再構成國際突發公共衞生事件!10餘家核酸檢測公司去年賺了235億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據@CCTV國際時訊微博,世衞組織緊急委員會當地時間5月4日召開新冠疫情例行季度評估會議。委員會向總幹事就當前疫情形勢及未來防控提出建議,總幹事採納建議並於5月5日宣佈,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2020年1月30日,世衞組織宣佈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這是世衞組織依照《國際衞生條例》所能發佈的最高級別警報。

而在過去一年,新冠核酸檢測企業訂單量大增,帶動業績暴漲。

以達安基因(002030.SZ)為例。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達安基因實現營收120.50億元,同比增長57.17%;實現歸母淨利潤54.12億元,同比增長49.59%。其中,達安基因在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的營收達到83.50億元,是過去3年最高的一次,同比2021年增長70.63%。

達安基因的高增長並非個例。在大規模新冠核酸檢測需求的拉動下,多家IVD(體外診斷)企業在2022年都收穫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時代財經通過梳理華大基因(300676.SZ)、聖湘生物(688289.SH)、達安基因、東方生物(688298.SH)、碩世生物(688399.SH)、金域醫學(603882.SH)、迪安診斷(300244.SZ)、之江生物(688317.SH)、蘭衞醫學(301060.SZ)、凱普生物(300639.SZ)、明德生物(002932.SZ)共計11家新冠核酸檢測相關上市公司的財報發現,2022年,這11家上市公司的營收總額為982.59億元,歸母淨利潤合計為235.46億元。

不過,在靚麗的業績數據背後,隱藏着應收賬款高企的風險。據時代財經統計,上述11家上市公司在2022年的應收賬款合計高達331.35億元。

而除了回款問題,擺在新冠檢測相關企業面前的更為迫切的問題是,在大規模核酸檢測需求退場後,如何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

有企業近80%營收來自新冠業務

大規模核酸檢測需求帶動了相關試劑生產商的營收,這從產銷量數據上就可窺見一斑。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達安基因共生產了約5538萬盒生物製品業試劑類(盒)產品,同比增長255.56%;產量走高下,其銷量增長更快,2022年銷量約為5626萬盒,超出當年產量,同比增長幅度達到314.26%。

“市場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及核酸檢測儀器、相關耗材的需求持續,公司全力生產,充分保障市場供給。”達安基因在2022年年報中就產銷庫存數量變化解釋稱。

新冠業務給碩世生物帶來的增長在2022年上半年尤為明顯。根據2022年半年報,碩世生物期內營收同比增長188.88%,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45.71%,“主要系國內多地新冠疫情反覆,部分地區新冠核酸檢測成為常態,帶動公司新冠核酸檢測試劑、核酸提取試劑和儀器收入增長所致”。

全年來看,2022年,碩世生物實現營收約為55.35億元,同比增長94.95%;實現歸母淨利潤約為18.28億元,同比增長53.19%。

同樣是在2022年上半年營收穫得強勁增長的之江生物,卻未能將這種勢頭保持到最後,毛利率下滑明顯。2022年年報顯示,之江生物實現營收23.26億元,同比增長15.23%,歸母淨利潤則為7.60億元,同比微升0.23%,其體外診斷行業的毛利率相比上年減少10.85個百分點。

對此,之江生物在年報中解釋道,“主要系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廠家和原料供應商的產能恢復充分,使得新冠檢測產品的供給充足、行業競爭較激烈,再加之全國多地對新冠檢測試劑盒實施降價集採,促使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大幅降價所致,同時本期銷售實物數量增加較多,成本增加超過收入增加幅度,毛利率下降。”

作為新冠病毒檢測的“金標準”,核酸檢測帶火的不只是上游的檢測試劑生產企業,還有下游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ICL)。這在金域醫學、迪安診斷和凱普生物的業績中表現得較為明顯。

2022年,迪安診斷的診斷服務總收入為126.74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91.46%,其中新冠核酸檢測收入80.39億元,佔當年診斷服務總收入的63.43%。

金域醫學與之不相上下,其2022年全年實現營收154.76億元,同比增長29.58%,實現歸母淨利潤為27.53億元,同比增長24.02%。金域醫學並未在年報中披露核酸檢測的具體營收數額,但據2022年11月10日公司董秘回覆投資者問詢時曾提到,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醫學診斷服務收入115.50億元,其中,大規模新冠篩查約31.69億元。

儘管凱普生物提到由於響應國家多次調低集採供應和降低服務費用,基本維持保本微利的狀況,但在超過8億人次新冠檢測服務的規模效應下,公司業績仍然錄得強勁增長。

2022年,凱普生物實現營收55.97億元,同比增長109.39%;實現歸母淨利潤17.25億元,同比增長102.48%。

其中,凱普生物的香港檢驗中心和內地醫學檢驗室在新冠核酸檢測服務上分別實現營收16.38億元、27.49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7.34億元、1.16億元。

以此測算,新冠檢測服務為凱普生物貢獻了約43.87億元營收,佔公司2022年總營收的比例高達78.38%,而8.5億元歸母淨利潤則佔2022年歸母淨利潤總額的49.28%。

應收賬款高企,上市公司“紙面富貴”?

不過,和業績一同攀升的還有應收賬款。多家上市公司均在年報中提及回款問題,提示資金風險。

以上述11家上市公司為例,2022年的應收賬款合計高達331.35億元。其中,應收賬款數額最高的當屬試劑服務龍頭迪安診斷和金域醫學。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迪安診斷的應收賬款數額達到99.56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為47.28%;金域醫學則累計了70.25億元的應收賬款,同比增長50.58%,佔總資產的50.57%。

華大基因、達安基因、凱普生物在2022年的應收賬款均超過20億元,分別為22.06億元、40.66億元、27.22億元,分別佔當期總資產比例為15.35%、27.55%、40.43%。

從總資產佔比來看,蘭衞醫學排名首位。截至2022年年末,蘭衞醫學應收賬款達到22.23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高達59.34%。

“主要系報告期業務快速增長、大篩查核酸檢測業務回款期較長所致。”蘭衞醫學在2022年半年報中解釋道。

對於暴增的應收賬款,蘭衞醫學在2022年年報中提到,“公司的客户主要是醫療機構等,信譽度較高,發生違約的風險較低,且公司已根據應收賬款的風險程度計提了壞賬準備”,但其也明確表示,“如果公司未能繼續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仍將面臨應收賬款難以收回而發生壞賬的風險”。

為了保證回款,蘭衞醫學建立了應收賬款跟蹤機制,加大客户審核管理併成立專項小組等,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抗力因素。

據2022年半年報,蘭衞醫學曾就長沙開福宜雅婦科門診部17.46萬元的應收賬款計提了100%的壞賬準備,原因是“門診部已停業,存在無法收回的風險”。

金域醫學也在2022年半年報中提示,“疫情持續,進一步加劇部分民營醫療機構和診所經營不善,可能帶來壞賬風險”“隨着行業試劑貿易和共建業務佔比提升,回款天數增加,帶來一定資金風險”。

隨着新冠防疫措施的優化,大規模核酸檢測需求也隨之退場,類似達安基因、金域醫學、迪安診斷、凱普生物、聖湘生物等在新冠期間業績獲得較大增長的企業,在今年一季度出現了營收的滑坡。。

在這種情況下,相關企業應該關注的或是,在疫情防控調整後,拿什麼拉動業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91 字。

轉載請註明: 新冠不再構成國際突發公共衞生事件!10餘家核酸檢測公司去年賺了235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