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一週年:打響“大會展”品牌 架起中外交流“彩虹橋”

中新網上海3月5日電 (周卓傲)2021年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簡稱:《總體方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根據《總體方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要圍繞“大交通、大會展、大商務”這三大核心功能,着力建設國際化中央商務區,着力構建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

在過去的一年裏,依託進博會溢出效應,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會展業規模不斷擴大,“大會展”品牌形象日益凸顯。據瞭解,作為目前世界最大的會展綜合體,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每年舉辦行業展會60多場,輻射100多國家、3萬多家企業,2000多萬人參展,為虹橋乃至整個上海帶來大量人流、物流、資金流的湧入。

作為一種功能經濟,會展經濟具有低投入、高回報的特點。從運輸業到倉儲業,從酒店到餐飲,日益成熟的進博會模式帶動了一整條與會展相關且穩定運行的經濟產業鏈的發展。與此同時,作為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進博會也成為中國市場對外開放的一扇大門。

博西家用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生活電器產品事業部副總裁賈濱告訴中新網記者,“通過深度參與進博會,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國政府持續對外開放,積極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決心。中國堅持開放和自由貿易將為包括博西家電在內的跨國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我們越來越體會到進博會的集聚優勢,越來越多企業來這裏提前預熱,他們也希望能夠有長期接觸中國採購商和消費者的機會。”薛迎傑表示,作為進博會“6天+365天”常年交易服務平台,綠地將進一步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通過開首店、上進博等全流程的“保姆式”服務,幫助海外大牌“輕鬆”進中國。

“如果説會展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功能是促進貿易投資、實現對外開放,那麼在此基礎上,會展業還具有突出的創新激勵、品牌營銷、關聯建構、社會整合和文化包容作用。”上海會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敏表示,進博會本身的時空有限,但其意義和效應超越時空,絕不僅僅只是一個交易平台。

事實上,短短6天展會只是進博會的一個載體,隨着進博會相關商業模式和制度體系逐步形成,“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不斷上線,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已形成“永不落幕的進博會”。

張敏指出,會展平台作為生產和流通的銜接環節,擅長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供給和需求集聚起來,通過認知互動溝通推廣,實現認識理解和信任信用,最終走向交易決策,完成供需集散,提升流通效率,“在這個意義上,會展業理應成為上海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戰略性驅動工具。”

上海車展、進博會、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隨着高能級展會舉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會展業隨之升級,中外交流也更為順暢。

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周敏浩以上海車展為例表示,它不僅能持續吸引外資車企在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加碼投資,也為中國自主品牌的崛起和“出海”提供條件,成為外資進入中國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雙向橋樑。(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1 字。

轉載請註明: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一週年:打響“大會展”品牌 架起中外交流“彩虹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