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吳昊:不確定性增加,東北亞之結怎麼解?

(東西問)吳昊:不確定性增加,東北亞之結怎麼解?

中新社長春10月30日電 題:不確定性增加,東北亞之結怎麼解?——專訪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院長吳昊

中新社記者 李彥國

東西問|吳昊:不確定性增加,東北亞之結怎麼解?

東北亞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全球安全局勢較為複雜的地區之一,其局勢的變動會影響整個亞太地區,牽動整個世界。共建“和睦、互信、團結、穩定”的東北亞環境,既是域內各國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基石。

然而,這一願景實現起來遇到諸多困擾。後疫情時代全球發展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加,東北亞到底該如何破解此結?對此,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院長吳昊近日接受了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

東西問|吳昊:不確定性增加,東北亞之結怎麼解?

資料圖:吉林琿春互市進口商品落地加工基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薛棟棟 攝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東北亞的和平與發展面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形成的歷史與現實原因有哪些?

吳昊:當下,謀和平、求發展仍然是全球需要解決的根本性課題。而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發展面臨的問題非常突出。

從發展方面看,東北亞地區既有屬於最發達經濟體的國家,也有新興經濟體國家,還有經濟非常困難的發展中國家。東北亞地區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非常突出,實現共同發展仍然是東北亞地區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從和平方面看,東北亞地區的問題更加突出,紛繁複雜的歷史和現實矛盾相互交織,地區和平仍面臨嚴重威脅。例如,東北亞一些國家間存在懸而未決的領土、領海或者海洋權益糾紛,一些國家在歷史問題上分歧尖鋭,朝核問題等影響地區局勢的突出安全問題長期難以得到根本解決。

東北亞地區面臨的發展問題最主要的起因是和平問題,即由於和平問題一直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從而影響了一些國家的發展戰略選擇及區域合作的深入開展。

從歷史的角度看,二戰後形成的冷戰格局結束了,但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卻沒有消除。美日同盟、美韓同盟仍然存在並不斷加強,意識形態分歧仍然是影響地區安全的重大問題。此外,東北亞是全球少有的對二戰及以前的歷史沒有進行根本清算的地區,進行殖民侵略的國家沒有認真反思歷史,因而也無法獲得其他國家的充分諒解。

近年來,東北亞地區也出現了一些影響地區和平的新矛盾。最突出的就是美國等國對中國的和平崛起還沒有完全適應,甚至不接受其自身實力相對下降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羣體性崛起,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同盟建設,構築對中國的包圍圈,積極推動各種脱鈎戰略,干涉中國內政。這就必然成為影響東北亞和平的最突出潛在風險。

東西問|吳昊:不確定性增加,東北亞之結怎麼解?

資料圖:圖為312輛過境日本商品車在遼寧自貿區大連片區汽車碼頭完成鐵路換裝發往哈薩克斯坦。蓋聖斌 攝

中新社記者: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北亞其他五國貿易額約4179億美元,同比增長26%。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如何看待這一成果?

吳昊: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國際貿易也受到嚴重影響,但中國對外貿易額在持續增長,特別是與東北亞國家的貿易增速非常高。其首要原因是東北亞地區各國的經貿關係非常密切,已經形成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區域生產網絡,中國在東北亞地區生產網絡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目前,東北亞其他五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均為中國。中國迅速控制疫情,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為區域及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然,也需要看到貿易關係是雙向的。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國內市場迅速擴大的過程中,其他國家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反過來中國經濟增長也越來越深地融入世界經濟。中國作為全球工業體系最為完整的國家之一,已經成為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只要中國堅持對外開放,一些國家鼓譟的脱鈎戰略就不會得逞。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也越來越離不開中國。

中新社記者:世紀疫情、百年變局會給區域各國更進一步合作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吳昊:從挑戰方面看,最突出的問題是全球秩序正在遭受嚴重衝擊,必然會對東亞特別是東北亞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給東北亞區域合作增添新的障礙。例如,受缺乏政治互信、歷史認識分歧不斷等問題影響,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一直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圖們區域合作也舉步維艱。因此短時期內東北亞區域合作還很難有所突破。

當然,東北亞區域合作也面臨一些新機遇。受百年大變局和疫情衝擊影響,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浪潮不斷泛起,國際經濟秩序遭到嚴重破壞。這種嚴峻現實使東亞各國,特別是東北亞各國越來越認識到推動區域合作和穩定區域政治經濟秩序的重要性。正是在這種背景下,RCEP談判終於在2020年底達成一致。從一定意義上講,RCEP就是東亞各國一致反對逆全球化和維護多邊主義原則的產物。因此,域內各國需要見危思機、遇危謀機,與有關各國探索合作應對全球性衝擊措施,從而將區域合作不斷引向深入。

東西問|吳昊:不確定性增加,東北亞之結怎麼解?

資料圖:繁忙的港口作業場景。煙台港供圖

中新社記者:互信、安全是東北亞域內各國實現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您認為中國可以在哪些方面作出推動?

吳昊:目前,東北亞和平穩定面臨着一系列重大挑戰,但對東北亞局勢也不能持過度悲觀的態度。應該説目前是冷戰結束以來形勢最嚴峻的階段,但還是比冷戰時期要緩和得多。東北亞地區總體局勢可控,各國之間溝通渠道暢通,也建立了各層次的緊急事態管控機制。因此,短期內爆發嚴重衝突的可能性不大。

當然,在歷史矛盾和分歧未解決的情況下,一些消極因素卻在不斷髮酵和積累。特別是美國不斷強化“印太戰略”等遏制中國,區域內一些國家則隨風起舞,不斷炒作“中國威脅論”,加強軍事能力,損害中國國家安全利益。

在這種嚴峻形勢下,不可能短時間內完全消除各種不穩定因素,但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方面仍可有所作為。

首先,應該聯合一切積極力量為地區和平穩定而努力。在這方面中俄應該加強合作與溝通,不斷深化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聯手發揮東北亞地區和平壓艙石作用,降低各種破壞地區穩定力量產生戰略誤判的可能性。

其次,做好新時代中國內政外交的對外宣傳工作,講好中國故事,爭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隨着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形象不斷改善,我們應積極加強政策闡釋,加強與世界所有國家的政策對話,增進各方相互瞭解。

最後,努力開展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地方外交、民間外交、1.5軌外交在維護東北亞和平方面的積極作用。民心相通是國家間友好關係的基石,在官方關係比較困難時期,應鼓勵開展地方交流和民間外交。

總之,我們既應保持戰略清醒,充分認識局勢的複雜性和嚴峻性,同時也要看到維護地區和平的積極因素和力量,在推動地區和平穩定方面多做工作,從更加長遠的利益考慮和謀劃維護東北亞地區和平的措施。(完)

受訪者簡介:

東西問|吳昊:不確定性增加,東北亞之結怎麼解?

吳昊,現任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院長、吉林大學東北亞學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東北亞論壇》主編,經濟學教授,吉林大學匡亞明學者。長期從事東北亞區域經濟理論與政策、東北亞區域經濟、中國東北地區經濟等領域的科研工作,在《求是》《新華文摘》《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出版專著5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及黨政部門重大委託項目40餘項,曾多次赴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蒙古國等地做學術報告和學術交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60 字。

轉載請註明: 東西問|吳昊:不確定性增加,東北亞之結怎麼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