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行情漸漲,湧現出眾多爆款基金,也讓不少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水漲船高”。
數據顯示,目前管理偏股型基金規模最大的為廣發基金的劉格菘,截至二季度末,管理規模高達821.32億元,而規模最少的基金經理僅管理565萬元。
基金經理管理規模的邊界究竟在哪裏?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是深入研究、選股佈陣成熟的基金經理,管理300億元規模也不算多;而對於風格隨市場不斷變換或僅靠牛市吸金的基金經理,數十億元或許已經成為其管理的邊界。
隨着明星基金經理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大,團隊化作戰也成為他們的必然選擇。
百億級基金經理超百位
今年以來,由茅煒、王博共同管理的南方成長先鋒以321.15億元的規模排在新成立基金中成立規模的榜首。胡昕煒管理的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和王宗合管理的鵬華匠心精選也都以近300億元的發行規模成立。
一個接一個的爆款基金,把不少基金經理推向百億基金經理的寶座。
數據顯示,主動偏股類的百億級基金經理達到104位(個別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中含有偏債混合型基金、QDII基金或被動指數基金),較以往大大擴容。管理規模超過300億元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也達到了14位。
管理規模最高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是廣發基金的劉格菘,管理總規模達821.32億元。
此外,南方基金的茅煒也憑借南方成長先鋒基金,管理規模一舉突破了600億元,達625.38億元。
管理規模的邊界在哪裏?
從八百多億到幾百萬,爆款基金不斷湧現,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差距也逐漸拉開。
“對於選股型的基金經理,管理300億的規模也不算多。”華南某基金經理李想(化名)坦言,“對於那些風格來回變換的基金經理,原來10億的規模是個坎,現在30億的規模是個坎。”
李想認為,管理規模每增加一個“0”,都要經歷一次刻骨銘心的蜕變,判斷一個基金經理是否與其管理規模相匹配,最好看這個基金經理三年以前的管理規模以及他的管理規模是否在逐級增加。
李想表示,一個基金經理管理的規模和只數應該成反比。“哪怕只管理3000萬的產品,都是需要用心照顧的,這並不是可以簡單複製、粘貼的問題,所以一個基金經理不應該管理太多隻產品。”李想表示,“如果一隻產品可以管理200億元,那管兩隻產品就應該下降到150億元,管三隻產品就可能下降到100億元。”
團隊化作戰成趨勢
基金經理能否消化急速膨脹的規模?
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基金經理的明星化成為一種趨勢,因此,各個基金公司都在探索團隊化管理,明星基金經理作為團隊長來主導。”
某基金業內人士告訴中證君:“現在管理偏股型基金規模最大的劉格菘,身後也有一個團隊在幫他一起管理。”
北方某基金經理王坤(化名)告訴中證君,2015年大牛市中業績特別好的基金經理,如果到現在還做得好,基本上都變成團隊了,沒有團隊化的,現在很多都銷聲匿跡了。
在王坤看來,市場風格總在不斷變化,一個基金經理管理如此大的規模,對持有人來説並非好事。隨着規模的擴大,會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擴建團隊和團隊建設上,一方面,擴充團隊的規模,另一方面,也在不斷補齊短板,擴大團隊的能力圈。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