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報 |“利潤王”利潤下滑,中海在跑一場怎樣的“馬拉松”?
自稱“沒有熱點,故事不多”的中海,8月24日拋出的中期業績報告依然貼着“利潤王”、“穩健審慎”等熟悉的老標籤。
但在“利潤王”背後,一些變化也在悄悄發生,比如歸母淨利潤出現了同比下滑,核心淨利潤增速放緩到不足1%。對於中海一貫持之的“穩健”,中海主席兼執行董事顏建國以“一場馬拉松”形容企業的發展,稱追求的是“穩中求好、穩中求快,不急不躁”。
年度目標完成未過半,“有信心達成4000億”
今年上半年,中海實現銷售合約額1720億元,同比增長4.2%。“銷售增速超過 Top10 房企的平均增速。” 在8月24日的中期業績會上,中海行政總裁張智超如是表示。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認為,這歸功於中海主力市場迴歸一、二線及核心城市羣,此外,6月單月銷售575.6億元,同比增長 32.3%,創下了中海單月銷售紀錄。
按此前中海的十三五規劃,中海2020年的銷售額目標是4000億港元,即3567億元人民幣。據此計算,上半年完成任務差一點未過半。張智超表示,今年上半年的目標完成率約47.8%,離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有不到 3 個百分點的差距,“主要還是因為上半年疫情影響了銷售週期 1-3個月。”
但他同時表示,中海全年貨量充足,下半年將加大推盤力度,加快銷售節奏,在外部環境不發生劇烈變化的情況下,有信心完成全年4000億港元的銷售目標。貝殼研究院數據也顯示,中海下半年目標達成壓力系數為1.1,目標達成基本可期。
此外,顏建國還表示,上半年,中海系列公司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的銷售金額均超過百億元,銷售均價每平方米超過1.8萬元,高於內地商品房平均銷售均價。
歸母淨利下降3.7%,十年來首次負增長
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中海實現歸母淨利潤205.3億元,同比下降3.7%;核心淨利潤為179.4億元,同比上升0.3%;23.2%的淨利潤率依然保持房地產行業領先水平,超2019年同期行業13.5%平均淨利潤率9.7個百分點。
雖然中海的“利潤王”寶座依然穩當,但一項數據的同比下滑相當醒目——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3.7%。這是超過十年以來,中海的半年度歸母淨利潤首次出現同比下滑。2019年同期,這一指標為同比增7.4%。即便是同比上升0.3%的核心淨利潤,事實上增速也放緩了很多,2019年同期,這一指標為同比增9.5%。
此前,業界有聲音認為,中海的歸母淨利潤與恆大、碧桂園、萬科的差距在不斷拉近,利潤王者的地位遭遇挑戰;另一方面,中海地產對規模的追求一度顯得有些“保守”,與上述房企三巨頭的銷售規模差距不小。
“我們不為規模而做大規模,要求有利潤的銷售、有質量的增長,更注重價值創造。”顏建國在中期業績會上再次強調。他坦言,過去二十多年,中國房地產高速發展,槓桿率較低,階段性顯得有些保守;但近幾年,中海在保持60%左右負債率的情況下,銷售實現快速增長,2018 年的銷售增長率是29.8%,2019年是25.2%,今年上半年在疫情衝擊下,銷售仍然逆勢增長4.2%,“進入房地產下半場,行業競爭比的是誰能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我們相信,合理控制負債,不盲目加槓桿,公司的規模與利潤也能實現較快增長。”
“未觸碰一條紅線”,拿地青睞主流城市和地段
在8月24日的業績發佈會上,談及當前盛傳的房企融資將進一步加強管控,設置三條紅線,顏建國表示,中海目前沒有觸碰一條紅線。“我們並不瞭解這項政策是否實施,以及何時實施。對於中央的各項政策,中海將嚴格遵守、堅決執行。”
顏建國表示,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中海就一直堅持穩健審慎的財務策略,保持合理的負債率,保持充裕的現金,尤其對於負債率、現金佔比等,在公司內部設立了幾條紅線。到今年6月末,中海的資產負債率是 59.77%,處於行業最低區間。他進一步表示,對照市場傳聞的三條紅線來看,截至6 月末,中海剔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 53.8%(紅線是大於70%);淨負債率 32.7%(紅線是大於100%);現金短債比 2.9(紅線是小於1)。
貝殼研究院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潘浩表示,如果網傳規則為真,則中海無指標超出閾值。對於穩健的“三好生”中海,融資新規對其暫無明顯影響。
而在拿地方面,過去半年,中海頻頻在多個一二線城市大手筆擴儲。諸如6月30日,中海以約144億元拿下武漢漢陽區兩宗土地;7月14日,經108輪競價,以40億元奪得北京房山區地塊;8月3日,以79億元斬獲北京亦莊河西區三年來首宗不限價地塊,為今年北京總價最高地塊。
可以看到,在一二線城市的土拍市場上,中海拿地的身影非常活躍。這與其“強化主流城市優勢、深耕一、二線主流城市”的拿地策略有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海在全國13個城市新增21宗土地,權益面積為562萬平方米,權益購地金額523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中海土地儲備為9006萬平方米,其中約87%的貨值佈局於一二線城市。今年以來,中海在上海、武漢、太原獲取了4個超大型項目,每個項目貨值均達數百億元。
顏建國表示,內地房地產市場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市場分化並存在結構性機會,主力市場向價值更高的一、 二線城市及核心城市羣迴歸,中海堅持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產品,以滿足中高端客户對居住質量的改善需求。
教育、養老、物流等新業務等待風口
已過不惑之年的中海地產,常年被貼上“工科”、“穩健審慎”的標籤。“媒體朋友們會認為中海沒有熱點,故事不多。”顏建國在業績會上表示,中海最重要的是專注做好自己的事,保持戰略定力。
當下,房企紛紛拓展業務板塊、佈局多元化發展,作為較早佈局多元化發展的房企,中海提出堅守主航道,不盲目多元化擴張,有序推進轉型升級。
顏建國表示,近幾年來,中海明確了“今天、明天、後天”的可持續發展業務結構,將 90%資源投入到房地產開發主業,保持規模與利潤增長;將 8%左右的資源投入商業資產運營,提升抵禦週期波動風險的能力,創造規模可觀、穩定的租金收入;將2%左右的資源投入到教育、養老、物流、供應鏈管理等新業務,培育未來的增長點。
“以上產業,公司的目標是都要進入到行業頭部。” 顏建國進一步表示,採取這樣的結構,是因為當前住宅開發的回報水平較高,而其他業務回報水平目前還不夠高,還需要等待風口。“我們一方面加快商業的發展,一方面培育新業務的能力。一旦市場機會窗口打開,我們將會迅速加大資源投入,佔領市場。”
新京報記者 王海亮
編輯 楊娟娟 製圖 倪萍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