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企業看中國營商環境:有温度、有速度、有價值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至5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6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3%,摺合877.7億美元,同比增長22.6%。而在今年前四個月,我國吸收外資增速達到20.5%。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仍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對於利用外資穩定增長,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給出了三點原因:中國市場引力不減、開放政策落地見效、投資環境持續優化。

不論內外資,營商環境都是企業最看重的。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最有發言權。在近日召開的第三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峯會上,多位跨國公司負責人就中國營商環境的營造、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意願等發表觀點。中國營商環境的巨大改變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疫情帶來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性和複雜形勢下,跨國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被多次談及。“但我們還是認為,中國仍然是不可能也不可以錯過的市場,‘錯過了中國就錯過了全球的發展’,這句話依然成立。”波士頓諮詢公司中國區執行合夥人吳淳表示。

外資企業看中國營商環境:有温度、有速度、有價值

圖據IC photo

1.外資企業如何看中國市場?温度、價值成關鍵詞

如果要給中國的營商環境一個關鍵詞,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副總裁趙炳弟給出的是“有温度”。

作為一家百年老店,松下在1978年進入中國市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見證者,同時也是受益者。“松下在華每年的產值超過1100億。前兩年我們的銷售業績也是雙位數增長,在總部的佔有率不斷提高。走到今天有這樣的成長,我覺得完全得益於中國環境。”

除了《外商投資法》及相關指導意見,趙炳弟特別提到了政府有温度。讓他感受最明顯的是,一個預期半年才能解決的問題,在中國僅用了1個月的時間。

“比如最近談到的‘雙碳經濟’,我們在積極的投入,但一方面也在擔心,疫情會不會影響實證試驗的速度。”趙炳弟指出松下在無錫建立的試驗場,要做關於氫發電方面的全球首發實證試驗,“當地政府瞭解到我們這個項目後,全方位提供通道,包括高效率辦公,讓這個項目遠遠超出我們預期的節奏在推動。”

這也側面反映了中國速度。“中國經濟的巨大體量和創新發展的高速度,幾乎所有的跨國企業都把中國定位為一個從戰略和戰術上都不可忽視的經濟體,以及一個不可缺席的市場。”吳淳認為,除了中國速度以外,中國的執行力和開放新格局同樣讓人不可忽視。

世界銀行去年發佈的《2020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已經位列第31位。兩年內,中國的排名提升了47位。

“在短期內中國的市場發展規模變大,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敬佩的發展。”AGC執行董事、中國總代表上田敏裕説出了外資企業的“心裏話”,“ 作為外資企業來説,希望能夠與中國共同發展,達成共贏。”

拉法基豪瑞集團副總裁、全球合作伙伴關係負責人劉利嘉則把中國的環境歸結於“價值”。“中國的市場有價值,未來的發展還有價值。而這個價值的體現是我們認為中國的營商環境和未來投資的價值整體的體現。”

2.外資企業看重哪些?知識產權被多次提及

近兩年,營商環境的優化不斷被提及、推動。

2020年1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實施,出台的目的是為了對標國際先進經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去年,國務院又部署在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6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明確創新試點工作10個方面101項改革舉措,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今年各地兩會上,“優化營商環境”成為高頻熱詞,多地還把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到了當地政府1號工程的高度。

“更加法治化、國際化、規範化,更加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將會有更多的人聚集到中國來。”歐力士集團大中華區董事長劉國平近些年最大的感受是,各地政府在營商環境上“狠下功夫”。

劉國平稱,很多地方政府都成立了營商局,歐力士在一些地方還正式被聘為督察員,他自己更能深刻感覺到政府為企業服務執政理念的變化和提升。而良好的“政商關係”在他看來,是營商環境中重要的一環。

如果説過去僅僅是簡單的完成招商,那麼現在就是政府親自登門,並且予以賦能。“比如我們開辦公司、投資項目、落地,都成立專班,和我們共同研討、共同破解一些困難和問題,幫助我們實現投資,實現項目落地,這都是我們體會特別深的。”劉國平表示。

另一個備受外商關注的,則是知識產權保護情況。

“跨國公司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技術拿到當地去,建立展覽展示中心,要有好的知識產權保滬,才能打消企業的顧慮,也能夠節約大量的建設成本和時間。”劉利嘉説。

“特別是國外的中小企業,高精特強這些企業,他們對中國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有很大期待。”劉國平強調,大的跨國企業可以解決的問題,放在中小企業身上就不是件容易事,如果在這方面有很大提升,會打消他們的部分擔心。

3.我國營商環境仍需改善,法治化是根本保障

推動高標準知識產權保護,也是我國營商環境優化長期努力的方向。

2022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12位,較2020年上升兩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曉紅在峯會上提到,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向創新型國家邁進,推進高標知識準產權保護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國際地位和創新能力相適應。要按照高標準要求推進知識產權制度和執法改革,加快著作權保護期、專利申請新穎性寬限期等修訂。

同時王曉紅指出,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相比,我國營商環境仍存在差距。其中,公平競爭環境需要改善,歧視性待遇仍然存在。“堅持公平競爭原則,在補貼、政府採購、重大項目招投標方面做到內外資一視同仁,推進政府採購公開、透明和市場化。”

多位專家向紅星資本局表示,優化營商環境,應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入手。“法治化是根本保障,構建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制度體系,賦予各類資本公平競爭的機會和權利。”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表示。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也認為,優化營商環境,應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堅持競爭中性和所有制中立原則,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

2019年3月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為新時代利用外資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該法的出台也是外商投資法治化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外商投資法的適應性更強,消除了對外商一些歧視性政策。”劉利嘉以政府採購和招標投標的過程舉例,“不論我們是來自外資企業或者是民營企業,都是非常公開公正公平的評判體系,對這三個維度,技術、商務、服務進行最終的評判,也都予以了公示,整個過程中每個細項都進行了分享。”

趙炳弟也指出,《外商投資法》替代了過去的“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是中國營商環境“硬條件”的改變,“我們也希望中國的營商環境能夠進一步提升,我們對中國市場非常有信心。”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責編 任志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34 字。

轉載請註明: 外資企業看中國營商環境:有温度、有速度、有價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