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供應商融捷股份遭董事減持,中信證券退出股東前十
市場對新能源個股炒作再次火熱起來,但也有一些“聰明人”,正在趕緊套現。
比亞迪(002594.SZ)市值突破萬億之際,作為比亞迪主要供應商的融捷股份(002192.SZ)卻公佈了董事減持的消息。比亞迪貢獻了融捷股份近一半的收入,融捷股份實際控制人為比亞迪副董事長呂向陽。
機構持倉變動方面,國投瑞銀四個產品“扎堆”,一季度末合計持有融捷股份近5%,中信證券(600030.SH)卻早已經在第一季度退出了前十大股東的行列,比上述董事的減持計劃,來得更早。
6月13日融捷股份上午漲超3%,午盤報收160.27元/股。
中信證券退出,國投瑞銀“扎堆”
雖然董事減持比例並不高,大股東持股降低也只是借出作為融券用途,而相比之下,融捷股份一季度的持倉變動更引人注目,中信證券和國投瑞銀作出了截然相反的操作。
6月10日,融捷股份公告稱,深圳艾斯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斯多”)(董事張順祥先生的一致行動人)計劃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4300股(佔總股本比例0.0017%)。
融捷股份一季報顯示,“融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呂向陽控制)持股數量比期初減少25.5萬股,是由於其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借出證券導致。”
中信證券在2021年9月30日開始出現在融捷股份前十大股東名單,2021年12月31日持有319.82萬股,佔總股本的1.23%,位列第七大股東,不過2022年一季度末已經退出了前十大股東名單,中信證券持股比例已經降低到0.8%以下。
相比而言,國投瑞銀對融捷股份的連翻加倉可謂激進,一季度末四個產品都出現在融捷股份前十大股東名單當中,四個產品合計持股比例接近5%。而公開信息顯示,四個產品的基金經理都是施成,施成目前也擔任國投瑞銀研究部部門副總監。
施成在基金一季報當中表示:“利弗莫爾説過:‘市場總是沿着最小阻力方向運行的’,我們認為該觀點對於能源問題也適用。這一輪的地緣政治衝突,是能源緊張背景下的一個體現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並不是產生能源問題的核心因素。”“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關注焦點還是要放在供給之上。另外,我們觀察到,電池企業新的提價訂單的執行,將從6-7月開始,這個時間產業鏈的整體利潤增厚,生產意願會再度加強,可以預期年中附近行業景氣度會有顯著的提升。”
近一半營業收入來自比亞迪
融捷股份2021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鋰電設備製造業務滿負荷生產,並擴充了新廠區,在滿足其他客户的需求同時,主要保障戰略客户比亞迪的交貨需求。報告期內,公司鋰電設備製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億元,同比增加154.52%;公司鋰電設備製造業務子公司東莞德瑞實現淨利潤2965.46萬元,同比增加1423.59%。”
前五大客户資料顯示,對比亞迪銷售額為4.43億元,佔營業收入的48.17%。前五名客户中,第一名比亞迪、第二名融捷集團及其控制的企業為公司關聯方。
2021年報顯示,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9.2億元、同比增長136.09%,歸母淨利潤0.68億元、同比增長224.49%。2022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78億元,同比增長399.46%、環比增長27.24%。2022年第一季度歸母淨利潤2.54億元,環比增長516.49%。
比亞迪公佈的最新持倉記錄顯示,呂向陽持股比亞迪8.22%,呂向陽控制的融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則持股融捷股份23.72%。
跟國投瑞銀“扎堆”持倉一致的,則是賣方分析師不遺餘力的發佈看好的報告,5月以來包括華安證券、太平洋證券、國金證券、安信證券等都發布了相關報告。
華安證券分析師陳曉在5月29日發佈的研究報告稱,融捷股份實控人呂向陽為比亞迪副董事長,產業鏈背景豐富,公司有望背靠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的產業資源優勢實現長足發展。乘新能源車高景氣度東風,自2019年公司鋰礦復產以來,淨利率上升,同時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受益於新能源產業鏈景氣度高漲,支撐本輪鋰價上漲基本面核心在於需求端結構改變和成長邏輯顯著,供給端瓶頸在資源,供需錯配主導鋰價中樞高位持續性更強,且精礦價格不斷攀升造成產業鏈利潤持續上移且向資源端傾斜。從而帶來全球鋰資源爭奪白熱化,產業鏈各方紛紛入局,各地政府及各部委紛紛出台政策與規劃協調加速國內鋰資源開發,擁有稀缺優質鋰資源將在行業競爭中佔得優勢並充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