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高燒不退”,求助於中國
美國目前正在艱難地應對國內嚴峻的通脹問題。5月11月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的CPI同比上漲8.3%,仍然高於市場的預期,僅從上月8.5%的40年峯值回落0.2%,冷卻通脹迫在眉睫。
美國也知道現在必須得更加強硬一點,加息毫不手軟,直接一次性上調50個基點,打破了22年以來的記錄,還表示未來有上調75 個基點的可能性。但即便如此,通脹還是冷卻地太慢了,美國實在走投無路,決定從中國這兒“下手”。拜登在5月10日發表講話時表示,目前正在考慮取消對中國加徵的關税,從而減輕進口商面臨的部分通脹壓力。
圖源:路透社
美商務部對東南亞光伏產品反規避調查遭“強烈”反對
美國這次降低關税的考慮説到底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跟中國“槓”,現在是“被打疼了”才稍微鬆口了。興許是受這件事的影響,就在第二天,中國太陽能電池板進口關税的問題又在美國商務部的會議上被重提,並且再一次引起了爭議。
其實這件事也是“老生常談”了,之所以經常引起爭議就是因為美國國內的反對聲音太多了。可以説,除了拜登政府外,幾乎所有美國商政界人士都不支持。而這一次主要的反對聲是,美國決定對從東南亞進口太陽能進行調查這件事,可能會摧毀美國的整個太陽能企業和工人,並且阻礙拜登政府目標的實現。
圖源:美聯社
“殺敵一百,自損一千”
説到這件事的起因,2012年以前,美國絕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都是從中國進口的。但是由於當時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競爭力太強,佔據了其很多本土製造商的市場份額,於是決美國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徵收關税,至今仍在繼續。
在那之後的幾年裏,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的產量的確有所增加,但是奈何美國的製造業產業鏈還不夠完善,大多數電池板還是得從國外進口。中國進口不了,那就轉戰東南亞。數據顯示,柬埔寨、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這四個國家在2021年佔據了美國2021年85%的進口來源。
圖源:QUARTZ
也就是説,雖然努力了這麼多年發展國內製造業,但最終還是要依賴進口。於是美國又想了一個法子,擴大關税範圍。今年3月底,美國商務部稱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柬埔寨的太陽能製造商可能使用來自中國公司的零部件,因此對來自這些國家的進口太陽能產品也要加徵關税。
不過這樣一來,美國的製造商可就不樂意了。據悉,對從這些國家進口的關税可能高達50-250%,一旦實施,製造商可能要承擔高達36億美元的追溯關税。為了防止進一步的潛在責任,許多東南亞太陽能生產商已停止向美國出口。其直接結果就是,本來今年計劃安裝的多達64%的太陽能設備可能會被取消,這對於拜登制定的2035年實現全美電力都來自低碳能源的目標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美國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圖源:QUARTZ
與此同時,為了達成拜登的能源目標,太陽能行業僱傭了超過23萬名工人。但是由於美國商務部的這個計劃,超過300個項目已經被取消或推遲,包括51億瓦的太陽能發電能力和60億瓦的電池存儲能力,數萬名太陽能員工的裁員迫在眉睫。一些公司報告説,他們的全體員工都面臨風險。
美國人民被耍得“團團轉”
對於美國商務部的這個做法,美國業內人士也表示實在令人費解。拜登一邊要實現自己定下的低碳目標,一邊又實施一些破壞他的清潔能源願景的計劃,把美國人民耍得團團轉。
美國的能源部長站出來表態稱,如果一個國家尋求從自己的發電源獲得燃料,而投資、就業和獨立卻被完全扼殺,那麼在2035年前實現100%清潔電力的目標也是十分渺茫的。可再生能源分析師表示,在最好的情況下,美國太陽能製造商至少要到2024年才能擴大規模,抵消進口損失。而在這段時間,美國就是在跟自己本國的太陽能企業過不去。
對於美國的做法,用我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話來説就是。美方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將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造成干擾和破壞,最後只會反噬自己、損害自身利益。對於中國來説,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