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華中科技大學美女博士姚婷以156萬的年薪,入選華為“天才少年”。
任正非曾説: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
回國後,任正非成立了鴻蒙班,沒有落户在留學比例較高的北大、清華,而是首選西北工業大學,立志“要把中國的天才,留在中國”。
2019年,任正非提出“天才少年”計劃,目的就是用頂級薪酬吸引頂級人才。
參與“天才少年”計劃的學生要經過簡歷篩選、筆試、初試、總裁面試等7輪選拔。
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選拔標準,想要入選的難度非常大。
2020年,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登上熱搜,華中科技大學博士、湖南美女姚婷,成為華為“天才少年”計劃中一員,年薪156萬,也是“天才計劃”中唯一入選的女孩。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電信通訊行業並不發達,全球的通訊行業被歐美等科技巨頭壟斷。當時,哪個電信局想要轄區的信號通暢,就要去這些“通訊巨頭”那裏採購設備。
另外,當時業內有句俗話,叫“七國八制”,也就是説國內通信標準由7個國家,8種制度標準劃分,信號雖然穩定,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各產品之間信號不統一,互不兼容,維修和更換系統都十分不便。
2000年左右,由華為第一代“天才少年”李一男等的帶領下,成功研發萬門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因成本低、兼容性強,一舉打破了長達十餘載的國外通訊巨頭壟斷中國電信市場的局面,大幅降低了國人打電話的成本。
事後,李一男也成為了華為的副總裁,地位僅次於任正非和華為董事長孫亞芳。
除了國內人才,任正非還將收攬人才的視野放眼國際。
在2G時代的全球通信技術標準,主要掌握在歐美科技巨頭手中。而率先幫助華為打通2G到3G算法的人,竟是一個俄羅斯小夥子。
當年這位俄羅斯數學家在專業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有關通信算法的論文,被任正非敏鋭地捕捉到,認為這套算法和目前華為的研究方向非常接近,便想將這位俄羅斯數學家招入麾下。
任正非在一次採訪中提到:這個俄羅斯小夥來到華為後的十幾年裏,每天除了玩手機和電腦以外什麼事都不做,研發人員去看他時只打一聲招呼,為他頒發院士牌子時也保持一臉冷淡的神情。
突然有一天,俄羅斯小夥子告訴任正非,2G到3G之間的算法,已經被他突破了。
這一成果給華為帶來了全新的通信技術SingleRAN,也成為了華為徐直軍、餘承東無線事業部開闢歐洲市場疆土的重要武器。
從俄羅斯小夥子的案例,任正非認識到:天才的創新,要交給天才來做。自己能做的就是為天才們提供充分發揮的空間,給予足夠的金錢和物質上的支持。
據調查,自1978年到2015年,位於美國加州的硅谷吸引了近2萬名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佔據了高材生中的16%。
美國頂尖芯片材料專家前5名都是中國人,他們去往美國發展也許各有原因,但大多是因為美國薪資更優厚、發展空間更廣闊、沒有官僚事務被束縛。
任正非意識到,如此多的優秀人才在國內找不到自身價值,因此只能寄望在國外深造,這對於中國科技的未來是巨大的損失,於是加快啓動了“天才計劃”。
自1987年至今,華為已度過而立之年,而創始人任正非早就懂得如何為企業發展、為國家進步做出正確的選擇。
任正非曾自豪地説:華為留住頂尖人才,就是為中國留住了發展的力量。讓中國的雞回到中國來下蛋。
華為創立的“天才少年”計劃,給這些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年輕人提供了機會。
如今,華為在全球擁有近20萬名員工,其中8萬人的研發人員,包括700名數學家,800名物理學家,120個化學學家,以及6000多位從事基礎研究的專家。
任正非曾説過一句大實話:錢給到位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了。
很多企業想學華為,自以為看到的是華為末位淘汰的“狼性文化”,是披星戴月、“996”、”715“式的加班作戰,卻看不到華為真的文化核心“以奮鬥者為本”。
一家企業惟一可以依存的就是人才。所以,任正非堅持全員持股,甘願拿出華為全部的股權分給有貢獻的華為人,自己只留了1%。
相比起那些身家破千億的“首富”老闆們,任正非這樣的老闆,是不是更值得“託付終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