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
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
——訪國防大學軍事管理學院教授姜魯鳴
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
剛剛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批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其中“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一節強調,“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如何理解這一論斷的深刻內涵?這一論斷對軍隊建設有何重要意義?怎樣才能做到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記者就此專訪了國防大學軍事管理學院教授姜魯鳴。
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絕非簡單的“同時提升”
“這一重要論斷闡明瞭新時代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大任務,立起了強國興軍大方略,為鍛造有效捍衞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實現富國強軍相統一提供了根本遵循。”姜魯鳴説,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絕非簡單的“同時提升”。在信息化戰爭和軍民通用技術時代,兩大實力同步提升集中體現了當代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是國防和經濟兩個系統在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目標的引導下,通過相互協作、相互促進所形成的共生互動的過程和狀態。因此,同步提升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是實現這兩大實力發展的目標協同、時序同步、資源均衡和系統兼容的有機統一。
火箭軍某旅發射一營官兵進行導彈發射訓練。新華社發
姜魯鳴指出,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分別代表國家安全利益和發展利益,要“同步提升”,必須“統籌謀劃”。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內在要求優化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目標,實現國家發展和安全統籌謀劃、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整體推進、經濟力量和國防力量一體運用,達成國家大體系集成效益和國家戰略收益最大化。
“安全與發展是國家兩大基本戰略目標,是體現國家根本利益的‘一塊整鋼’。歷史證明,在國家戰略全局中,安全與發展不是主次從屬的關係,也不是輕重先後的關係,而是共生共亡、枯榮與共的關係,是相互保障、相互促進的關係。”姜魯鳴説,對於一個大國而言,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在發展時序上必須保持同步。
姜魯鳴認為,國家戰略資源在國防和經濟兩大類配置上也要達成均衡。配置“均衡”不是分配“平均”,而是指兩大實力建設資源各與其發展目標、發展時序的匹配均衡,能夠形成促進國防實力與經濟實力同步發展的資源合理配置比例。達成國家戰略資源長期的均衡配置,是實現國富軍強、國運興旺的先決條件。
“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形成主要通過三個資源配置環節:國家資源在經濟和國防兩大領域的初次分配,形成國防投入規模;資源在國防系統內不同部門和不同用途之間的二次配置,形成國防實力和軍隊戰鬥力;國防和軍隊系統與國家經濟社會系統之間因要素流動而引起的資源再配置。”姜魯鳴説,在這個配置中,“兼容互動”是“同步提升”的充要條件。在國防類資源配置總量不變的前提下,通過促進系統間要素的有序流動和持續互動,能夠大大弱化國防和經濟兩大實力提升因爭奪資源而顯現出來的競爭性關係,能夠有效跨越資源配置上“此多彼少”的零和博弈困境,更加有效地提升戰鬥力和生產力。
隨着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軍隊戰鬥力的耦合關聯越來越緊密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開局起步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度變革期,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軍事革命的加速拓展期,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
“從現在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宏偉目標將經歷整整30年,統籌安全和發展的歷史任務格外繁重。”姜魯鳴指出,從發展上看,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9年我國人均GDP在世界211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86位,人均產出水平僅相當於美國的1/6,英國、法國、日本的1/4。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從安全上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安全環境日趨複雜,各種安全威脅相互交織。來自少數西方國家對我遏制、封堵、脱鈎、打壓和軍事威脅的壓強越來越大,有效捍衞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使命任務也越來越重。用有限資源既保安全又保發展,國防和經濟兩大實力建設顯然不能“各自為戰”。就經濟發展而言,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迫切需要更好發揮國防建設對經濟建設的溢出效應和拉動作用,打造發展新引擎,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
姜魯鳴表示,只有通過國家戰略層面的體系整合,“捏指成拳”,才能有效提升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多種戰略資源和實力的綜合運用,在鍛造強大國防實力的同時,加快國家高質量發展和國民經濟“雙循環”新格局的形成。
2021年1月,陸軍第76集團軍某旅進行緊急出動演練。李忠元攝/光明圖片
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規劃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目標任務,明確提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戰略目標。“實現這些目標,我們既充滿信心,又倍感任務艱鉅。當今世界,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對國家經濟、科技、人才基礎的依賴越來越大。世界各軍事強國的建設,都不是在軍隊自己的‘小圈圈’裏搞建設,而是聚合國家整體資源打造軍事力量體系,甚至整合全球資源為其所用。”姜魯鳴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快推進,但國防實力同我國國際地位、國家安全戰略需求還很不相適應。從建設投入條件看,目前我國國防費佔本國GDP比重長期穩定在1.3%,約佔當前世界國防費總額的10%左右。目前我們還沒有完全形成國家經濟社會大體系支撐軍隊戰鬥力生成的格局,軍隊建設發展方式亟待改進。面對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推進的浪潮,面對捍衞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強大需求,必須保持國防和經濟兩大實力同步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將國防和軍隊建設深深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體系。唯有如此,才能如期完成我軍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歷史任務。
“一個大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格局變動中贏得主動,關鍵是實現經濟系統和軍事系統相生相長和良性互動,進而實現新質生產力和新質戰鬥力的同步躍升。這是一條極其重要的歷史經驗。”姜魯鳴指出,隨着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軍隊戰鬥力的耦合關聯越來越緊密,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的融合度越來越深。在謀求國力發展轉型的角逐中,每個國家都力求佔據最有利的地位,擁有相對於別國更大的優勢。這種競爭不再是死拼硬實力,而是看誰能夠通過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來實現軍事能力躍升和國家實力增強雙贏,看誰更能通過融合把各系統的社會資源凝聚成支撐綜合國力發展的強大力量。美國是以安全撬動發展、以軍事創新帶動民用創新的典型國家,其一體化的國家創新體系和能力是驅動經濟、科技、軍事車輪滾滾向前的“動力之源”和“活力之源”。以色列人口雖然只有800萬,但近些年來迅速崛起為全球創新“大國”,奧妙就在於其強大的軍民一體的國家創新能力。當今國際競爭的激烈態勢,迫切需要在國家治理現代化框架下統籌安全與發展,增強國家戰略資源整合和運籌能力,在國家戰略層面上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發展。
加快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推進國家安全和發展統籌治理現代化
“在戰略籌劃和頂層設計上同步推進國防和經濟實力發展,大幅提升國家的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新興領域競爭、軍事戰略威懾、動員應急、國際規則主導等戰略能力,進而實現國家發展和安全統籌謀劃、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整體推進、經濟力量和國防力量一體運用,達成國家大體系集成效益和國家戰略收益最大化。”姜魯鳴説,由此需要在國家戰略籌劃上加快推進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由條塊分散設計向一體籌劃轉變,由重點融合領域向多領域延伸拓展轉變,由要素鬆散結合向全要素集成融合轉變,能夠對當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棋局”與未來戰場的“戰局”做出科學的通盤謀劃。
姜魯鳴認為,實現富國強軍相統一的資源配置,主要依據“安全優先”與“適度夠用”相統一的原則。一方面,根據國家總體戰略目標,首先確定在一定時期內國防安全資源的配置量,以此為基礎形成安全與發展在社會經濟資源總配置中的合理比例。另一方面,由於國防投入總體上屬於非生產性資源消耗,在資源量既定的情況下,投入國防建設的資源多,投入經濟建設的資源就少。這決定了國防資源投入必須適度、有效,既能有效保證國家安全需要,又能使國防投入對國民經濟正常發展的負面影響較小。考慮到我國仍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同時考慮到我國國防開支佔GDP的比例、人均軍費數額均長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們必須堅持國防建設投入與經濟建設投入的均衡合理配置。
2021年1月,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組織飛行訓練。新華社發
“實現兩大力量同步提升,需要對與國防和經濟兩大實力建設密切相關的各類市場和非市場主體、政策、機制、產業、科技創新等,在一定時空範圍內實施全局性配置和部署。”姜魯鳴説,區域佈局體現國防和經濟兩大建設要素空間分佈的協調、均衡和兼容;產業佈局構成國防和經濟兩大實力同步發展的堅實物質基礎;創新佈局為兩大實力同步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政策制度佈局旨在形成長效激勵引導機制。通過優化佈局,使之產生促進戰鬥力和生產力提升的佈局聯動效應。
姜魯鳴強調,戰略評估是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的“風向標”和“導航儀”。通過建立實施整體性、權威性和可靠性的戰略評估,能夠準確把握富國強軍戰略實施與階段目標之間的差距及其原因,及時動態地監控國防和經濟實力發展態勢,全面系統地評價相關發展規劃、計劃和項目完成情況,揭示推進過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問題,實現對兩大實力發展進程的全面系統檢查、監督和預警。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14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