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焦點》雜誌曾請100個專家和1000名讀者票選“世界上最偉大的100項發明”,位居榜首的竟是抽水馬桶。400多年來,這項發明極大改善了城市衞生條件。然而少有人想過,便利的背後,其實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態代價。
“抽水馬桶把非常寶貴的有機肥資源當成污染物,還要花費了很大代價處理這些污染物。”昨日下午,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首席研究員任景明在全球化智庫主辦的應對氣候變化圓桌會上這樣表述,“處理生活污水相關的碳排放佔我國碳排放總量的6%左右。如果能把排泄物從生活污水中分離,資源化利用,將有效降低碳排放。”
任景明算了筆賬:污水處理廠本身就是昂貴的基礎設施,運營、耗電都會造成碳排放。按照我國2019年城區人口5.2億計算,糞便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相當於2107萬噸,約佔我國碳排放總量的0.2%。
依照傳統的施肥方式,作物從土地中帶走的氮、磷、鉀及其它礦物元素隨着糞便和秸稈迴歸土地,保持肥力。然而抽水馬桶的出現使這些物質最終流向大海。相應地,需要修建大量化肥廠。化肥廠生產過程中,碳排放約佔到2.4%。此外,秸稈如果處理方式不當,也會貢獻3.4%的碳排放。這三項相加,生活污水處理直接和間接相關的碳排放共佔總量約6%。
怎麼改變這個問題?任景明説,過去抽水馬桶的用水量很大,衝過的水很稀。人的排泄物只佔污水總量1%,所佔的污染負荷卻高達90%。洗衣服水、洗澡水、洗菜水,污染負荷很低。如果能把排泄物從生活污水中分離,資源化利用,將有效降低碳排放。這方面很多企業、單位已經做了大量探索。就如高鐵和飛機的廁所,使用的馬桶是都微水負壓系統。用水量僅日常抽水馬桶的1/10,大量節約用水。
欄目主編:樊江洪 文字編輯:樊江洪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