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出台,健康險與健康管理服務的萬億市場契機

9月9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佈《關於規範保險公司健康管理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新規明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且健康管理服務在保險產品中的成本佔比最高可達20%。

近年來健康險行業處於高速發展期,健康險公司往往需要採購健康管理服務。因此,《通知》對健康管理行業來説,無疑是重大利好。

與此同時,《通知》對保險公司設計健康管理內容、開展第三方合作等事項提出了具體要求。所以,也直接影響着健康險行業。

如今,健康險與健康管理融合發展已成為大趨勢。那麼,《通知》會給健康管理、健康險兩個領域分別帶來什麼影響?又如何促進二者真正融合?動脈網第一時間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共同進行分析。

新規體現四大亮點

《通知》發佈後,銀保監會針對其制定背景、思路等做了介紹。結合銀保監會解讀與業內人士分析,我們看到《通知》主要有四大亮點。

明確健康管理服務概念和分類

何為健康管理?由不同的主體實施、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可以有太多答案。在健康險支付範圍內,此次《通知》對健康管理作出了定義,即:對客户健康進行監測、分析和評估,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控制疾病發生、發展,保持健康狀態的行為,共包含健康體檢、健康諮詢、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就醫服務、康復護理等七大類。

智雲健康保險業務部負責人劉雪劍認為,上述分類體現了對客户全週期管理的原則,從健康體檢到疾病預防,再到之後的慢病管理,以及就醫後的康復護理,是完整的鏈條,體現了新規對健康管理有更系統的要求。

強調健康管理服務的科學合理

現階段,健康險產品中健康管理服務包含的細分項目眾多,小到預約掛號,大到腫瘤放療項目。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介紹《通知》制定背景時表示,目前保險行業開展的健康管理業務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務質量不高、服務內容繁雜、服務邊界不清的問題,甚至異化為獲客工具和手段。

《通知》明確,健康管理服務的終極目的是提升健康水平、降低醫療費用,因此,要求健康管理內容遵循科學性、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客觀性等原則;保險公司根據自身服務能力、客户需求和健康保險業務特性,科學合理設定健康管理服務內容、確定服務價格。

“健康險有兩種,好賣的和有效的。”保險極客CEO任彬表示,部分好賣的健康險為了迎合客户心理,會包裝進各種類型的服務。但實際上健康險的價值應該體現在有效性上,應該通過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轉移支付,讓用户降低生病的風險。

完善健康管理服務的運行規則

保險公司開展健康管理服務,需要由內部團隊和第三方來共同進行。《通知》對保險公司組織管理、制度建設、從業人員、人才培養、信息系統,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合作範圍和資質條件、遴選考核、合作協議、服務監督、質量評價等要求都進行了明確。

這也就意味着保險公司對外採購健康管理服務、第三方合作的過程,既是正常的商業合作,又要按照《通知》的規定,對供應商嚴把質量關。

強化健康管理服務的監督管理

此外,《通知》明確了保險公司開展健康管理服務的合規要求和內部問責機制,對保險公司開展健康管理服務的信息報送、重大事故應急處置與報告等提出了要求。

按照規定,保險公司的健康管理業務相關統計信息需每半年報送一次,內容應真實、完整、有據可查。

綜合上述亮點來看,健康管理服務的定義與分類是此次《通知》的核心,另外三大亮點都是對核心的支撐,通過各項規則來促進健康管理真正發揮價值。

“《通知》將激勵險企進行健康險產品的供給側改革,並倒逼健康管理服務標準、服務質量等不斷提升。”妙健康COO谷書鋒表示。

2萬億市場規模下,健康管理空間增大

實際上,主管部門並非第一次對健康險產品中的健康管理服務做出定義。早在2012年,原保監會就已出台政策,明確了保險公司可以在健康保險產品中提供健康管理服務,且規定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分類以及在健康險產品中的成本佔比。

2019年,銀保監會頒佈新版《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其中第六章為“健康管理服務與合作”,共8條規定涉及健康險與健康管理的融合,提高了健康管理在健康險產品中的成本佔比。

2020年,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規範保險公司健康管理服務的通知》再次界定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和分類,替代2012年版的規定。

上述三項政策對比來看,健康管理主要在概念、服務分類以及成本佔比三方面發生了變化。

健康險產品中健康管理服務新舊規定的對比,資料來源:銀保監會官網,動脈網製圖

關於健康管理概念,2012年版的規定強調“改善健康狀況”,2020年版則強調“保持健康狀態”。顯然,後者的要求比前者更高,也就需要更多管理手段來實現。同時,2020年版更加強調對健康狀況的監測、分析、評估和干預。

“例如,健康管理大數據平台可以利用可穿戴設備跟蹤客户健康狀況,使健康管理服務的切入點前移。”谷書鋒介紹,一旦在定期監測期間發現客户存在某種健康隱患,及時為其進行生活方式管理或就醫推薦,可防止客户罹患重大疾病;妙健康此前已為人保健康險、平安健康險等多家險企接入了標準化健康數據SDK等能力,同時提供健康行為管理服務。“在新規促進下,未來健康管理企業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將越來越寬廣和深入。”

關於健康管理分類,2012年版僅5項,2020年版增加至7項。其中最大變化在於兩點:一是慢病管理單獨列為一項,相較於此前的疾病管理更加精準;二是增設了康復護理的項目。

“慢病管理作為健康管理中的一個單獨項目列出,説明銀保監會對慢病管理的價值是非常認可的。”劉雪劍介紹,過去很少有保險公司將慢病管理作為賣點來銷售產品,原因很簡單:首先,大部分客户主動接受管理的意願不強。其次,慢病管理與綠色通道、轉診等形式明確的服務相比,並不是一項單獨的服務,而是一套服務,包含多個小項,不便於保險公司宣傳產品。最後,慢病管理對保險產品定價沒有直接的體現。

但劉雪劍也提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人們去醫院就醫的意願下降。對慢病患者來説,如果健康狀況得不到有效管理,疾病發生幾率就會增加,進而導致保險賠付率增加。此時,像智雲健康這樣進行線上慢病管理,同時結合藥品供應鏈,就可以解決患者在以往要到醫院才能解決的問題,降低患者的疾病發生幾率。“在這個大背景下,慢病管理的價值日益凸顯。”

劉雪劍還提到,康復護理的作用也至關重要。“保險產品對患者賠付可能是多次的,在患者住院後如果進行有效的康復和管理,再次住院和賠付的幾率也會下降。”

關於健康管理服務在健康險產品中的成本佔比,2012年版規定,健康教育和就醫服務不能超過2%,健康體檢、緊急救援不超過10%;而2020年版大幅提高了成本佔比,且不針對某些項目做單獨限制。

這一系列變化意味着健康管理有更大的價值發揮空間,且支付方明確。2020年1月,銀保監會、發展改革委等十三部委發佈的《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商業健康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因此,在健康險的巨大市場內,健康管理市場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高增長速度中,健康險產品亟待創新

健康險不僅市場規模大,還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銀保監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1-7月,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5302億元,同比增長19.3%;而1-7月保險業合計收入為30062億元,同比增長7%。這意味着健康險增速遠高於行業的整體增速。

但在保費高速增長的同時,健康險行業卻面臨這樣的現實:賠付支出高、產品同質化現象普遍,盈利情況並不樂觀。六大專業健康險公司2019年年報顯示,其中3家還未盈利。

新規出台,健康險與健康管理服務的萬億市場契機
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和賠付支出變化,數據來源:銀保監會官網,動脈網製圖

從上圖近5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和賠付支出的變化來看,儘管健康險收入保持着高速增長,但賠付支出也呈現出極其接近的增長幅度。

對健康險行業,《通知》表面上看是規範,實則通過此方式促進企業加大風控管理和產品創新,從而推動行業持持續的健康發展。

“從衞生經濟學角度看,在預防上投入1元和在治療上投入8元的健康效果是一致的,商業保險機構亟待提升風險和成本管控能力。”谷書鋒表示,當前健康險產品結構失衡、缺乏有效供給,亟需供給側改革。現實中,病前預防環節作為不確定事件容易被保險公司忽視。健康險的成本控制和賠付風險控制,可以探索利用預防為主的理念來進行,因此,《通知》出台進一步為保險公司的產品創新鋪平了道路。

谷書鋒介紹,保險產品設計時,可依據客户的健康風險評估結果和重病前症的患病情況,對參保人在未來一段時間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進行預測;目前,國內已有機構研製了針對於保險機構核保採用的風險評估系統,如妙健康的“H值”評估系統,根據不同風險等級的參保人,在保費的測算上有所差別。

在劉雪劍看來,單病種保險尤其能從新規中看到創新點。他表示,過去以重疾險、百萬醫療險為代表的健康險大多隻接受健康體投保,單病種保險由於接受帶病體投保,賠付風險高、定價貴,且保障範圍有限,所以銷量無法形成規模。

“如果在單病種保險中加大慢病管理的力度,賠付風險是可控的,也就有助於單病種保險的規模化發展。”劉雪劍稱,重疾險和百萬醫療險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而慢病病種多、患者羣體大,在單病種保險上創新,能使保險產品形成差異。

健康險如何與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儘管健康管理和健康險都能從新規中看到不同的影響,但二者絕不是各行其道的,深度融合才是大方向。

任彬則認為,健康管理服務不僅要科學合理,還要提升可及性和用户感知。“比如我們為企業提供的健康險產品中,也有線上問診、門診掛號這些標準配置,同時會通過客户的個人賬號建立入口,登錄後就可選擇相應服務。還通過H5主動為客户推送相應服務。”任彬表示,簡而言之,就是要將服務的存在充分告知客户,並且要利用各種方式增加客户使用的便捷性,而不是停留在銷售階段。

“在業內,保險科技企業連接了保險公司、醫療健康服務機構和企業客户、個人客户,擁有資源優勢、數據優勢。”任彬提到,這就需要保險科技企業利用這些優勢積累,開發真正有價值的產品,促進健康險與健康管理的融合。

谷書鋒則建議,要實現服務供應商管理和服務內容的標準化。例如,推動保險公司甚至保險行業建立健康管理服務平台,通過平台對供應商進行標準化管理,建立供應商准入標準、退出機制。同時,圍繞細分人羣或保險產品建立相應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庫,搭建標準化服務內容。

在谷書鋒看來,《通知》的頒佈相當於正式宣告:未來,健康險公司之間或保險公司健康險業務之間的競爭,將不僅是責任範圍和保險費率的競爭,更是健康管理服務賦能的競爭。“從多維度、多層次結合健康管理服務設計保險產品,為參保人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健康保障,將是全行業的必由之路。”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新規出台,健康險與健康管理服務的萬億市場契機
新規出台,健康險與健康管理服務的萬億市場契機
新規出台,健康險與健康管理服務的萬億市場契機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現的採訪數據均由受訪者提供並確認。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83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規出台,健康險與健康管理服務的萬億市場契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