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部的身家都在股市,為什麼敢不深研企業?

很顯然 , 我是純粹的格系 。 格系和芒系哪個更好 ? 我的答案很明確 :

1 、 對於普通人來説 , 格系的性價比更高 。 不是高一點點 , 而是一天一地 。

2 、 對於絕頂聰明的天縱奇材 , 格系和芒系哪個更好 , 不一定 。 為什麼不一定 ? 至少從已知的信息來説 , 芒格的收益率並沒有好於施洛斯 ( 施洛斯是格雷厄姆的大弟子 , 也是格系中有公開歷史業績最長的一位 )

3 、 在資金體量巨大的時候 , 芒繫有可能優於格系 。 但前提是 —— 你不能是普通人 , 你得是芒格才行 。 對於普通人來説 , 無論資金體量多麼巨大 , 格系都優於芒系 。 沒有芒格的功力強用芒格的方法 , 後果是災難性的 。 另外 , 這裏面説的 “ 資金體量巨大 ” 不是普通富豪的那種巨大 , 而是渾身上下隨便動一小塊肌肉都會衝擊市場的那種巨大 。 如果你有幾十億人民幣 , 使用格系的方法不會有任何問題 。 巴菲特和芒格共同管理的 “ 伯克希爾 ” 所掌控的資金體量 , 以人民幣計超過萬億 。

我為什麼選擇格系 , 普通人為什麼都應該選擇格系 , 主要基於以下兩個理由 :

1 、 信息傳遞的悖論 ;

2 、 牛熊週期的成因 。

我們一個一個説 。

信息傳遞的悖論 : 我為什麼不去深入研究公司呢 ?

我們研究一家公司 , 或者隨便研究其他什麼東西 , 都會面臨這樣一個困境 : 乾淨的信息一定是不全面的 , 全面的信息一定是不乾淨的 。

什麼是乾淨的信息 ? 你親眼看到的事 , 親身參與的事 , 算是比較乾淨的信息 。 ( 當然 , 如果你問康德 , 他會告訴你連一手信息也是不乾淨的 , 因為人類沒有直接感受客觀世界的真空通道 , 眼睛本身就是一副永遠摘不掉的有色眼鏡 。 投資是個求存的遊戲 , 我們暫時不考慮這麼終極問題 ) 其他的 , 比如別人親眼看到的事 、 別人親自參與的事 、 別人聽説的事 、 別人從網上看到的事 , 這些統統都是不乾淨的信息 , 只不過其不乾淨的程度有所不同 。 而且不要覺得信息源離你越遠就越不乾淨 , 這個不一定 。 如果你身邊有個妄人 , 則他給你講述的他親自參與的事 , 反而是最不乾淨的信息 , 他從網上聽來然後再轉述給你的明星八卦 , 倒有可能是真的 。

一手的信息一定是片面的信息 , 全面的信息一定是多手的信息 。

我們獲得的信息越乾淨 , 就越沒用 。 因為最乾淨的信息一定是整個拼圖中極其狹窄的一小塊 。 你用一個像素點是推演不出全圖的 , 給你一個像素極低的模糊的全圖 , 你反而能用最短的時間知道最多有用的信息 。 一個房子 , 門前有兩棵樹 , 我靠 , 挨着房子的那一棵着火了 ! 至於這兩棵是什麼樹 , 是不是一棵是棗樹 , 另外一棵也是棗樹 , 像素太低看不清 , 但是發現了嗎 , 你看不清的是次要信息 , 最重要的事情你已經知道了 。

提問 : 股票的價格是幾手的信息 ? 上市公司的淨利潤是幾手的信息 ?

如果不深挖交易系統背後的運作機制 , 股票價格至少是個二手信息 。 交易所告訴你的 。 如果深挖就更沒邊了 , 交易所是怎麼知道的 ? 姑且説是二手信息吧 。

上市公司的淨利潤 , 基本可以確定 , 至少是10手以上的信息 。 董事長是怎麼知道自己的公司過去一年淨利潤是多少的 ? 誰告訴他的 , 財務總監嗎 ? 財務總監又是怎麼知道的 , 他不可能親自記賬 , 是手下的會計們報給他的 。 會計們又是怎麼知道的 ? 發現了嗎 , 已經擼了三個層級 , 還沒有接觸到具體業務 。 信息是一層一層 、 一層一層 、 一層又一層地報上來的 , 這是極其不乾淨的信息 , 但它反而可以用 。 相比之下 , 一個基層業務員過去十年的全部工作日誌 , 給到你手裏 , 你能幹什麼用呢 ?

很多人覺得淨利潤這個指標很髒 , 其實在我看來 , 淨利潤這個指標還是太乾淨了 , 有審計機構盯着 , 有證監會管着 , 還有好多機構投資者看着 , 要輕微調整不難 , 想徹底做假還真沒那麼容易 。 我説一個世界上最髒最髒 , 最髒最髒的數據 —— GDP ! 所有人都知道GDP的統計是極不靠譜的 , 不是指特定國家 , 而是任何國家 。 也不是負責統計的人有問題 , 而是這種東西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是難以完善的 , 把全國的生產信息彙總成一個數字 , 本來就很扯淡 。 但是 , 你有沒有發現GDP這個髒到骨頭縫裏的指標居然是能用的 。 你把世界上各個國家的GDP總量排個序 , 基本上就是一個大家公認的國力排行 。 GDP不是最髒最髒的數據嗎 , 不是根本不可能統計清楚嗎 , 為什麼居然能用 ? 答案是 : 它勝在全面 。 想要用一個數字代表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 GDP就是目前最好的指標了 , 雖然它像素極低 , 但至少是張全圖 。

為什麼皇帝可以管理一個國家 , 早上賣豆漿的王二不行 ? 王二看到的才是最真實的世界呀 , 皇帝整天窩在宮裏 , 知道個P ? 沒錯 , 皇帝得到的信息 , 全部都是10手以上的信息 ( 如果不是100手的話 ) , 但是相比於王二 , 皇帝知道更全面的信息 。 他知道一個半月以前 , 邊軍斬下了入侵者3000顆首級 。 當然 , 有可能是邊軍將領在吹牛逼 , 甚至有可能是養寇自重 , 皇帝不確定邊軍將領能不能信任 , 但他至少知道了一個重要的信息 : 邊境上有需要解決的問題 。 而王二知道的事 , 大部分和賣豆漿有關 。

説回到投資 , 格式投資的核心要義就是 : 放棄對清晰度的追求 , 主動選擇模糊但能用的信息 。

格雷厄姆為什麼要求安全邊際 ? 我不知道你們的淨資產有多少水份 , 但我知道大概齊是真的 , 所以我要打四折買 。 這樣即使你們注了兩成的水 , 我也佔了巨大的便宜 。

格雷厄姆為什麼要求分散投資 ? 我不知道哪家公司幾年之內會死 , 但我知道大部分上市公司在一個牛熊週期內不會死 。 所以我分散買 , 愛誰死誰死 。

牛熊週期的成因

接下來談一下我選擇格系的第二個原因 。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了 , 放棄對清晰度的追求 , 主動接受模糊的信息 , 就可以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 但是要知道 , 與清晰而片面的信息相比 , 模糊而全面的信息 , 是更容易獲得的 ( 因為模糊而全面的信息 , 往往是公開信息 , 比如上市公司的淨資產 、 股票的市淨率 ) , 那麼我們通過模糊而全面的信息 , 也能佔到便宜嗎 ?

答案是 : 能 !

我們知道 , 格系和芒系的區別在於 , 格系的投資者 , 不會努力去尋找少數卓越的公司 , 而是通過找到很多 “ 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 ” 的普通公司來獲得超額收益 。 格系投資在歷史上不斷獲得成功 , 所依靠的一個必要條件 , 就是股票週而復始地從低估到高估 , 然後再到低估 …… 股票的估值就像鐘擺一樣來回擺動 , 世界各國的股市都是如此 。 所以 , 格式投資能否在未來的幾十年中繼續獲得超額收益 , 重點在於 “ 牛熊週期 ” 這種現象 , 是否會繼續存在 。

那麼我們就必須要問 : 牛熊週期這種現象 , 到底為什麼存在 ? 是因為過去幾十年的人 , 比今天的人更蠢嗎 ? 如果芒系投資者變得越來越多 , 格系投資會失效嗎 ?

先回答前面的問題 , 牛熊週期這種現象為什麼存在 , 顯然不是因為過去的人更蠢 , 而是因為 —— 人類就是這樣一種生物 。 我們這種羣居的靈長類動物 , 天然就有懶惰 、 從眾 、 迷信權威的習性 , 人們相信一件事情 , 不需要充足的理由 , 只要身邊的人也相信就可以 ; 硬幣的另一面是 , 人們推翻一件事 , 也不需要什麼充足的理由 , 如果別人不信了 , 那自己也就不信了 。 所以每過一段時間 , 股市就會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 “ 共識 ” 漲到雲端 , 再過一陣 , 又因為另一種相反的 “ 共識 ” 跌入塵埃 。

因此 , 只要人類這個物種 , 不在 “ 器官 ” 的層面產生進化 , 牛熊週期就會一直存在 , 至少未來幾十年 , 我們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 其實牛熊週期這個現象 , 並不是只在過去幾十年存在 , 只不過在更久遠的過去 , 很多國家沒有股市 , 即使有股市 , 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 , 也沒能留下特別詳實的數據 。 我們在歷史資料中隱約可以看到一些痕跡 。 比較知名的鬱金香泡沫就不提了 , 很少有人知道 , 清朝在慈禧時代也搞過股市 , 據説也經歷了兩個完整的牛熊週期 , 後來亡國了 , 股市自然也沒了 。 説到這裏引申一個問題 , 為什麼證券市場的定價是低效的 , 而不是完全無效的 ? 為什麼會有牛熊週期 , 而不是牛牛牛牛牛或者熊熊熊熊熊呢 ? 我在這篇文章中有過詳細的解釋 : 一篇文章 , 看懂價值投資的全部原理

接下來説另一個問題 : 如果芒系投資者越來越多 , 格系投資會失效嗎 ? 這個問題的另一個説法是 : 如果芒系投資者越來越多 , 股市的牛熊週期會被熨平嗎 ?

答案是 : 不會 ! 我甚至懷疑 , 芒系投資者越來越多 , 可能會加劇股市的波動 。

為什麼這樣説 ? 因為芒系的武功 , 其難度之高令人髮指 , 不是誰都可以練的 。 普通人強練芒系武功 , 深入地去研究一家公司 , 最可能導致的局面就是 : 研究的結果不對 , 但增強了自己的信心 。 一個普通的從眾型股票玩家 , 通常不敢把太多資金投入到股市裏 , 但是一個芒系投資者 , 是敢賭身家的 。 賭身家這件事本身不分對錯 , 芒格本人賭身家就完全合理 , 因為他真的是對的 。 而芒系投資者增多帶來的一個問題是 : 掌握正確答案的人並沒有增加太多 , 但充滿信心 、 敢下重注的人增加了很多 。 也就是説 : 如果芒系的武功被一個人練成了 , 那這個人存在於市場之中 , 肯定是會起到熨平牛熊週期的效果 , 但問題在於 , 芒系的武功練不成 ……

再追加一個問題 : 如果芒系投資者的增加 , 不會熨平股市的波動 , 那格系投資者的增加 , 會熨平股市的波動嗎 ? 很顯然 , 會的 ! 但是問題在於 , 格系投資者是不可能突然增多的 。

我們首先要知道 , 相比於參與證券投資的總人數而言 , 無論是格系投資者還是芒系投資者 , 佔比都是非常少的 。 但是 , 芒系投資者人數少 , 姑且可以認為是由於芒系武功太難學 , 但格系投資者人數少 , 一定不是難度的問題 。 格系投資的基本原理 , 所有初中畢業的人都能看懂 。 這麼簡單的方法 , 如果問世都快100年了還是沒人學 , 那一定是因為大家不願學 。

為什麼大家不願學呢 ? 價值投資這個門類本身 , 就很少有人願意學 。 無論格系還是芒系 , 都是小眾 。 為什麼價值投資沒人學 , 這個巴菲特已經説得很清楚了 —— 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 價值投資是個不能暴富的流派 , 進入股市的人都想一年翻五倍 , 很少有人是想五年翻一倍的 。

但是為什麼在價值投資的領域之內 , 選擇芒系的人會比選擇格系的人更多呢 ? 因為芒系難在技術上 , 到底有多難 , 試了才知道 。 而格系難在心性上 , 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 , 然後在漫長的投資生涯中 , 主動選擇並堅守一條平庸的前進路線 , 其實很不容易 。

這又是一個有趣的悖論 : 所有普通人都可以走格系路線 , 但幾乎沒人願意 。 幾乎沒人有資質走芒系路線 , 但普通人往往更容易接受芒系 。

關於芒系再多説兩句 。 國內的家投圈中 , 普遍認為芒系武功以 “ 對企業的深度分析 ” 見長 , 這一點顯然是沒錯的 。 但我覺得很多人可能忽略了芒系武功的另一個要點 , 那就是 “ 控制 、 影響和威懾 ” 。 其實從時間順序上應該是反過來的 , 威懾 、 影響和控制 。 在芒格的投資生涯中 , 早期他錢不多 , 但是芒格本人及其家族在美國法律界的地位非常高 , 至少在金融領域 , 高到可以影響美國證監會決策的程度 。 所以芒格這位股東的存在 , 對於被他投資的企業而言是有一定威懾力的 。 芒格敢於集中投資 , 不光是因為他看的準 , 還在於萬一被坑了 , 他有在股市之外解決問題的底氣 。 到了中期和後期 , 錢越來越多 , 芒格和巴菲特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影響甚至控制上市公司 。 如果投資領域也出一款類似於 《 三國殺 》 的卡牌遊戲 , 則芒格這個武將的特殊技能 , 除了 “ 全視之眼 ” 外 , 應該還有 “ 上帝之手 ” 。 很多事情 , 僅僅 “ 看到 ” 是不夠的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160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全部的身家都在股市,為什麼敢不深研企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