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大眾鋭評:“先降後升”“由負轉正”彰顯中國經濟韌性和發展活力
上半年,中國經濟先降後升,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國家統計局16日公佈中國經濟半年報。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053億元,同比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172759億元,下降1.9%;第三產業增加值257802億元,下降1.6%。
看經濟形勢好壞,首先要看基本面表現。從以往數據看,“3.2%”不高。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嚴峻考驗,疫情對世界經濟帶來巨大沖擊,“3.2%”來之不易。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有力扭轉了疫情局勢,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暫的經濟代價。但是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樣的代價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更要看到,“3.2%”是一個“先降後升”的向上數據,是一個“由負轉正”的向好數據,充分展示出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和發展活力,令人鼓舞,給人信心。
判斷經濟形勢,不僅要看總量,更要看結構。從多年經驗看,總量正常不意味着結構沒有問題,而總量好壞取決於結構情況,結構分析才是正確判斷經濟形勢的關鍵所在。觀察半年數據,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但是,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4.5%和0.4%,其中6月份分別增長10.0%和9.7%。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但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5%、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4%,但是,升級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4.3%。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3.1%,但是,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6.3%,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5.8%和7.2%。不同的經濟結構,藴含不同的發展潛力。上半年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變化,不僅表明復甦勢頭強勁,更表明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動力正在孕育,積極因素不斷累積,中國經濟“質量效益”越來越高。
判斷經濟形勢,不僅要認清經濟數據之“形”,更要把握經濟發展之“勢”。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8.4%,二季度增長4.4%;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下降5.2%,二季度增長1.9%。一個個“由負轉正”的數據,連在一起就是“先降後升”的向上曲線,這充分説明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中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帶來的“壓力測試”,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長期向好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綜合判斷,時和勢總體於我有利,中國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戰勝各種風險挑戰。
經濟數據是經濟運行內在規律的外在表現。只有由表及裏、綜合研判,辯證地分析和研究經濟運行的主客觀環境、條件、現狀和趨勢,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新時代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看到持續向好的發展勢頭,看到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新氣質,進一步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全面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讓中國號巨輪繼續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大眾日報客户端記者 孫秀嶺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