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飛
編輯 | 李壯
"港股整體上已經跌無可跌了。對比美股,港股的內地企業疫情控制得很好;對比A股,港股的估值也相對更便宜些。目前,我們在港股、A股和美股的權重佔比大概在5:4:1。"
截至本週四(6月4日),納指和道指已接近受疫情影響回調前的高點,即使滬指也站上了2900點,然而恆指距離回調前的高點還差一大截。這是因為港股公司出現普遍的資產質量問題了嗎?對此,本週接受《紅週刊》專訪的查理投資董事長李一丁指出,連續疲弱的港股已經見底了。因為從南下資金來看,今年以來南下資金已流入港股2515.34億元,約是同期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A股規模的2.95倍。他説,港股是他重點佈局的市場,投資方向以港股與內地股為主。
港股、A股和美股
投資權重分佈為5:4:1
《紅週刊》:道指和納指在漲,滬指也有回升,但恆指表現疲弱,您會為港股市場擔心嗎?
李一丁:不擔心。在美股市場,如疫情等不利因素掣肘其發展,這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巴菲特對此也表示了擔心。目前來看,疫情的影響可能只是暴露了一部分,還有很多潛在的或者各種各樣的事件正在發生。而港股卻沒有這樣的風險,連續疲弱之後市場已經見底,尤其是經過將近兩年的流動性危機以及疫情的突發影響後,港股的整體估值已經接近歷史底部,很多港股內地股出現了很好的投資機會。
但“機會”需要精挑細選,尤其是在香港外部環境並不穩定的情況下。當然,這也不需要過度憂慮,因為不管在什麼時候或者什麼環境下,一個企業總是有價值的,它生產的產品或者提供的服務就是價值。而且香港上市的內地股,股份是在投資人的手裏。所以,從價值的角度來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並不是很大,畢竟港股整體上已經跌無可跌了。
《紅週刊》:您為何把機會鎖定在港股內地股身上?
李一丁:我們對香港本地股不太瞭解,香港本地企業受疫情等因素的衝擊也較大,所以就選擇了規避。而對於香港內地股,相比香港本地投資人、海外投資人,我們在投研方面具備一定優勢。
另外,港股內地股的市值大多相對較小,一些大的機構進不去,這對我們中小型機構來説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紅週刊》:您覺得美股、A股和港股三個市場的投資機會是怎樣的?
李一丁:這三個市場都有一定的機會。先來看美股,美國有一批創新型的優秀企業,它們的研發能力是要遠超其他地區的公司的,這給企業提供了較深的護城河。當然,也要回避受疫情不利影響嚴重的企業。因為美國管理不當,疫情不僅對美國造成了傷害,對歐洲其他國家也形成了衝擊。
再來看A股,A股現在已經形成了明顯的機構化趨勢,“抱團取暖”的現象尤為明顯,而明星股也成為眾多機構的一致預期。所以我們看到,明星股目前普遍處於估值的上軌。這種現象持續下去的可能性很高,即這些白馬股繼續跑贏市場。但是,什麼時候泡沫會破我就不知道了。
最後是港股,對比美股的企業,港股的內地企業管理很好,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等。對比A股,港股的估值也相對更便宜一些。目前我們在港股、A股和美股的投資權重佔比大概在5:4:1。
《紅週刊》:我們瞭解到,您之前主要是投資A股,為什麼“轉戰”港股呢?
李一丁:因為我們發現,A股整體的估值已經無法與企業價值匹配,更多的是受市場情緒影響,而判斷市場情緒並不是我們擅長的。
我們更願意通過計算企業的價值和價格的折扣來做出投資決策,這樣分析之下,香港市場內地企業的折扣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選擇這個價格更有吸引力的市場。現在看,這個邏輯還很適用。比如我們曾大約投入了10%的倉位買了一家港股內地股公司,10個月漲了大約7倍。當然,這個邏輯也適用A股,只是我們沒找到這樣的標的。
降低金融股倉位 儘可能的保守
《紅週刊》:南下資金不斷增多、且超過北上資金規模的事實,似乎是在驗證您的判斷。
李一丁:因為A股一些好企業的估值已經比較高了,出於價值向更低估狀態流動的理念,肯定是要去配一些港股通裏面優質的公司,如金融、房地產等權重低估板塊就是南下資金的主要流向。尤其是房地產板塊,即使從企業債的市場來看,它的收益率也很高。但需要注意,這裏面也有潛在風險。
《紅週刊》:從外圍環境來看,金融板塊未來兩年的風險怎樣?
李一丁:金融板塊是我們之前配置比較高的品種之一,但在最近一年的時間,金融板塊的配置佔比已經很低了。
因為我們認為,金融板塊未來確實會面臨一定的壓力,並且金融板塊的公司已經開始出現明顯分化。以銀行業為例,在之前經濟增速比較高的時候,大部分銀行放出去的貸款都是可以收回的,但現在,如果某家銀行產生大量壞賬,就會掣肘企業發展。在這個時候,企業的管理能力、管理者的風險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非銀金融的保險和券商也是一樣,在未來面臨着一定的壓力。
上都是比較少見的。由於近幾年港股和A股整體估值處於窪地,我們持有的現金非常少,基本上都是滿倉。但由於疫情在國際上還處於爆發階段,所以我們目前還是持謹慎的態度。
《紅週刊》:您對下半年的市場有怎樣的一個預期?
李一丁:我們覺得A股將會出現兩種可能,一是瘋狂再瘋狂,二是估值泡沫破滅。所以在持倉方面,我們也在儘可能的保守。如果A股瘋狂,我們也跟着瘋狂,如果破滅,對我們的影響也不會太大。因為我們的主要投資方向還是港股內地股,靠確定性賺錢。
創新藥是好的賽道
《紅週刊》:您還看好哪些板塊?
李一丁:主要有醫藥、遊戲和教育等,畢竟疫情對這幾大領域不會有太大影響,相反,它們倒有可能受益。如部分醫藥股在疫情期間獲得了很多人的追捧,股價不斷在創新高。但這些個股並不會進入我們的股票池,因為這些醫藥股的估值已明顯偏離其歷史中線,雖然存在繼續“瘋狂”的可能,但估值泡沫也可能會隨時破滅。
我們的策略是去佈局美股和港股的醫藥股,可以採取的一個思路是——一個企業好不好,就看他的競爭對手強不強。比如現在我們投的一家港股內地藥企,它的管線完善,研發人員都是旅美的教授或者博士,然而市值卻不足150億元。我們注意到,這個公司的競爭對手是美國TOP 5中的藥企,而它們的市值都在5000億元以上。並且,這個公司還做到了best—in—class(同類最佳)。這就是説,這個公司的研發能力是要強於美國對手的,所以我們便成為了它的股東。
《紅週刊》:也就是創新藥?
李一丁:是的,主要是生產創新藥和一些銷售比較好的藥企。但是目前這些藥企的估值都不便宜,投資人需要耐心等待估值、市場情緒迴歸理性。
另外,醫療器械我們也在關注,眼科可能會有一些機會。大體是這樣,畢竟都在漲,我們也在摸索中。
實際上,我們的目的很明確,主要去投資一些有競爭優勢的創新型企業,至於那些大的藥企如美股的TOP 5我們不會下重拳。
《紅週刊》:創新藥大家都看得見,怎麼鎖定超額收益呢?
李一丁:確實是這樣。創新是基於基礎科學的積累,沒有10年-20年的學術的研究,怎麼可能創造出高端的產品?如果一家藥企現在是做仿製藥的,結果突然要轉型創新藥,那一定是在開玩笑。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去美股中尋找創新型藥企的原因。除了美國,國際上如以色列等也會有這類企業。
當然,國內也有跑出來的藥企如恆瑞醫藥。但我們覺得,當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時候,投資這家企業賺大錢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另外,基於國內的“工程師紅利”,也有很大可能跑出來一些“隱形冠軍”,但可能主要會出現在一級市場。
(本文刊發於44期《紅週刊》,文中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