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區的工地上,有操碎心的“店小二”,也有刀刃上的制度創新丨新片區一週年
臨港新片區掛牌一年以來,共簽約項目358個,涉及總投資2700餘億元。
平均每天簽約一個項目,這只是“臨港速度”的一個層面。對於新片區而言,把項目迎進來只是工作的開始。
在臨港,這些數字會以令人驚歎的速度落地成為一個個熱火朝天的工地,最終匯聚成助推臨港飛速發展的巨大引擎。
而將兩者緊密聯結起來的,是“拿地就是開工、完工即是竣工”的承諾,是從簽約到開工,再到竣工的每一個環節中,貫穿始終的“店小二精神”,以及幫助企業化解了無數難題的制度創新。
商湯科技在新片區的故事是對“拿地就是開工”強有力的註釋。
2020年7月7日,作為臨港新片區的重點產業項目之一,總投資56億元的商湯科技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台項目舉行奠基儀式。此時,距離當年3月底這個項目正式簽約,才過去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比特斯拉超級工廠簽約到開工用時5個月還少了整整一個多月。
對於“臨港速度”再一次被刷新,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楊帆在談及切身感受時表示:“臨港新片區作為國家級試驗區,對企業有很多的優惠政策,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在整個過程中,我們感受更深的是這裏的營商環境。不管是政府還是相關係統,第一是工作效率很高,和企業對接的積極性很高;第二是全方面配合企業,可以形成雙方合作的效能。”
據楊帆介紹,項目簽約後的前兩個月其實還處在疫情期間,“管委會的工作靈活度非常高,用各種方式來跟企業對接,加速項目進程。”
為此,除了線上視頻會議溝通,管委會還主動和企業成立了聯合工作組,把工作表拆分到按天來推進工作。同時,在管委會的指導下,項目中可以並行的環節,都儘量做到了多線推進。
在整個過程中,46天實現從申請臨電到完成送電的又一個“臨港速度”,令楊帆印象頗為深刻:“一般情況下,完成這個流程大概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新片區做到了把所需工期提速35%。”
這個速度的實現,離不開管委會的主動作為。為了以目標倒逼進度、以時間倒逼程序,早在項目簽約之初,管委會就把重點項目清單發給了包括供電公司在內的各單位,使得各單位能夠在和項目方第一次溝通時,就做到“心中有數”。
“不只是商湯項目,對於所負責的臨港產業重點項目,我們都會提前勘察現場,制定可實施方案。之後委託一到,即刻生成臨時用電方案,這樣能省卻至少一到兩週的前期對接時間。”國網浦東供電公司臨港分公司主任趙震宇説。
另一方面,最初和商湯科技對接後,管委會就主動詢問了相關需求。瞭解到項目正式用電的電壓等級為220千伏時,管委會便開始“催促”商湯科技抓緊時間準備臨時用電申請材料。因為按照規定,超過10千伏的用電項目,只有先通過了大客户中心的申請,供電公司才能為項目制定供電方案。
同時,為了從任務進度表中“搶”出更多時間,商湯科技的項目用電申請到達大客户中心的第二天,管委會建交處負責電力保障的項目專員就帶着商湯項目電力配套負責人前往國網浦東供電公司,溝通臨電的實際情況,提前做好施工方案的對接。
“管委會的這些主動作為令我們印象深刻,這也是我們自己對項目後期的發展和推進越來越有信心的一個重要原因。”楊帆説。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積塔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積塔半導體”)則在新片區感受到了“完工即是竣工”所帶來的切實獲得感。
2018年8月,作為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積塔半導體特色工藝生產線項目在臨港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359億元,目標是建設月產能6萬片的8英寸生產線和5萬片的12英寸特色工藝生產線。
據該項目總包負責人趙松介紹,經過1年多的建設,項目原計劃今年6月30日正式投產,但因疫情的影響,項目總體進度被推遲了近3個月。
“投產的時間是開工時就定好的。”趙松説,“芯片產業有其特殊性,如果因工期推遲而改變投產時間,會牽扯到工藝設備、產品、研發、市場等一連串的環節,影響巨大。”
在項目工期推遲已經不可避免的情況下,確保按時投產,這是積塔半導體的主要訴求。
“我們在第一時間就獲悉了項目方的這個需求。”臨港新片區城市建設交通運輸事務中心(以下簡稱“建交中心”)工作人員朱曉明表示,事實上,從項目開始以來,管委會就一直有專門的推進小組和服務專員定期跟項目方進行溝通。
在和項目方進一步溝通後,建交中心瞭解到,該項目的F1芯片生產廠房主體工程已經完成,但由於規劃、土地、綠化、交通等專項驗收未完成,按照綜合驗收的流程,建設單位不具備組織綜合竣工驗收的條件。不通過驗收,就無法進行設備的安裝和調試。
“如果按照常規的驗收流程,項目方的投產時間至少要推遲3個月。”朱曉明説,為此,項目方提出申請,希望能對F1芯片生產廠房先進行單體驗收,提前進行設備的安裝和調試。
在明確了項目方的需求後,建交中心研究了現行的法律法規,並在和市級管理部門溝通後,在《上海市建設工程監督執法工作手冊》中明確建設單位組織的竣工驗收,可以按一個或多個單位工程為竣工驗收批。
以此為依據,建交中心對綜合竣工驗收工作進行了優化。
“我們給出的方案是,在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完成,但未完全達到綜合竣工驗收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先對主廠房的工程質量和消防工程進行驗收,其他的專項驗收項目’容缺後補‘,使得企業能夠按時投產。”朱曉明説。
4月16日,在建交中心牽頭下,參與綜合驗收的各個部門為項目方召開了一場推進會。6月18日,建交中心對項目主廠房進行了工程質量和消防竣工驗收,並當場出具鑑定報告。6月30日,積塔半導體特色工藝生產線項目如期投產。
在新片區的多個項目中試行後,這一創新做法,不僅被寫進了《臨港新片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深化改革實施意見(試行)》,還在之後上海市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的若干措施》中獲得了認可。
來源:周到上海作者:宋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