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規後淨值費率持續走低,銀行該如何應對?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財經

發佈機構:普益標準?詮資管研究中心

長按二維碼下載普益詮財富APP,獲取更多報告

資管新規拉開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的序幕。但淨值化轉型 的路途卻並非一帆風順。一方面,打破“剛兑”帶來的客户質疑和投訴加大了銀 行的客户維護成本,另一方面,逐漸走低的管理費用也在持續壓縮着銀行的利潤 空間。在此情況下,銀行應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壓降營銷成本,提升客户體 驗,尋求差異化發展。另外,隨着理財子公司權益類產品加速佈局,銀行方面應着重加強對獲取超額收益的激勵,加強人才引進,強化投研能力。

一、淨值理財產品費率持續五個季度走低

銀行理財各項費率走低,固定管理費率降幅最大。數據顯示,自資管新規出台後,銀行理財(不含子公司)各項費率先出現了小幅上漲,後持續走低。截至 2020 年 Q1,銀行理財平均費率已降至約千分之 4.63。整體而言,自 2018 年四 季度至 2020 年一季度,銀行整體費率呈現顯著下降趨勢,自 2018 年四季度的千 分之 7.43 降至 2020 年一季度的千分之 4.63,下降 37.7 個百分點。其中,平均 固定管理費率下降幅度最大,下降 52.5 個百分點。其次為平均銷售費率,下降 14.9 個百分點。託管費率降幅最低,僅下降 1.5 個百分點(圖 1)。

圖 1 銀行理財各項費率

資料來源:普益標準

一方面,資管新規的出台加上市場流動性寬鬆,使得市場利率下行,無風險 收益率隨之下行,收益下行也壓低了銀行可收取的各項費用。另一方面,隨着資 管新規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機構加入到淨值化產品的發行中,競爭之下,銀行會 有更大動力降低費率以搶奪客户。多重因素作用下,銀行理財費費率已出現連續 五個季度的持續下行,且不排除未來繼續下行的可能性。

二、現行費率或難以滿足銀行需求,增強投研能力獲取超額收益或成為一種選擇

綜上,自資管新規出台後,在淨值型產品的運作上,銀行並未將利差收益的損失轉嫁在管理費率設置上,反而整體綜合費率出現顯著下滑,尤其是固定管理費方面,雖然各類銀行之間有所分化,但整體下行趨勢未改。考慮到銀行謀求發展的過程中,資管業務的中收目標較難有明顯的下降空間,僅以目前的產品費率水平較難滿足銀行的利潤需求。

為此,銀行機構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調整:

1、重視金融科技,形成差異化、定製化發展。目前銀行間理財同質化嚴重, 為爭奪客户不少銀行選擇打“價格戰”,但這並非是一條能夠長久穩定發展的途 徑。但若各銀行根據其客户羣體進行定製化理財產品服務,或可以走出一條差異 化的發展路線。目前金融科技發展迅猛,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 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可較好幫助銀行走出差異化的道路。比如利用大數據和人工 智能等技術可形成用户畫像,通過用户畫像精準定位客户需求,兼具客户滿意度 和利潤。同時智能化營銷也可降低部分成本。利用金融科技技術可有效抓住用户 痛點,實現客户留存,並可通過互聯網等渠道拓寬用户渠道。這就需要銀行加大 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

2、大力發展理財子公司,增強投研能力,獲取超額收益。現下固定管理費 率出現了大幅下滑,但是銀行端超額收益部分提取比例較高,雖然目前無風險利 率維持低位,但在一定的業績基準下,相較於單純投資固收市場,增大權益市場 的投資能擴大資產收益空間,進而為超額收益獲取創造更好的環境。由此,銀行 或可以通過理財子公司增加權益類產品的投資力度。但投資權益類產品需要較強 的投研能力,銀行目前這一塊的人才仍較為缺乏,應加速人才引進。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普益標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