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超八成債基收益告負 債券牛市終結?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財經

近期債市陷入調整,債基業績大幅回撤,債券牛市終結的觀點也開始流傳。

“辛苦賺了一季度的收益,還不如5月份一個月虧得多。”一位債券投資者向記者抱怨道。

Wind數據顯示,5月份超八成債券型基金收益為負,包括可轉債基金、中長期純債基金、混合型二級債基。其中,可轉債基金當月跌幅最大,最大跌幅超過6%,中長期純債基金最高跌幅接近4%。

債券市場曾迎來一波小行情,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市場恐慌情緒蔓延,今年2月初,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曾下行至2.8%,具有避險屬性的債券型基金頗受資金關注。2月中下旬至二季度初,債券收益率再次下行,債券型基金在此期間的平均漲幅也達到年內最高。

有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即便10年期國債收益率回到海外疫情衝擊之前,依然需要警惕利率低位上行的風險。拉長時間來看,債券型基金依然具備中長期配置機會,大部分收益也能跑贏銀行理財。

債基業績大幅回落

債券市場自5月初急轉而下,讓收益向來較為穩健的債券型基金也在上半年出現較大波動。Wind數據顯示,5月上證債券指數中的公司債、企業債、國債和轉債的漲幅分別為0.46%、0.45%、-0.01%和-3.41%。債券型基金的平均漲幅為-0.7%,對比來看,今年以來僅5月平均漲幅為負,2月平均漲幅最高。從全市場可統計的債券型基金收益來看,共有10只債券型基金5月份跌幅超4%,56只跌幅超3%,取得負收益的債基佔比達86%以上。

可轉債基金以6.29%的單月最大跌幅排在同類第一。同時,多隻可轉債基金佔據着債券型基金5月收益虧損榜單前列。今年以來,可轉債市場曾在一季度獲得資金爆炒,眾多投資者瘋狂追捧該類投資工具,導致可轉債價格嚴重偏離正股股價。4月1日,深交所再次提醒投資者,要高度重視可轉債交易風險,對漲幅較大的可轉債,不應再將其視為安全性較高的債券類品種。

整體來看,截至5月31日,債券型基金年內平均漲幅為2.02%,仍然保持正收益。具體來看,部分債券型基金由於5月份的大跌,甚至虧掉了一季度賺取的所有收益。

其實,由於債券型基金並非保本保收益產品,出現負收益屬於正常現象,債券型基金所投債券標的除了每天應有的利息價格外,還包含了債券淨價,該價格類似於二級市場的股價,每天會出現波動,而影響淨價的因素眾多,比如市場利率、發債主體的信用風險、市場供求關係等。而一旦淨價跌幅超過每日利息價格,那麼債券當天的全價就會出現負數。

市場利率的波動成為影響債券型基金收益的較大因素。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73%,較5月初回調17個BP(基點)。事實上,截至5月20日之前,5月份債券市場曾出現連續震盪回調,這對債券型基金的收益產生較大影響。申萬宏源證券認為,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對市場方向和節奏的判斷都沒有影響,主要是收益率下行空間大於預期。

震盪下的債市調整

此前,債券型基金業績告負主要受困於“踩雷”債券主體信用違約等,頻繁發生的信用違約事件曾讓一些基金公司苦不堪言。但今年以來,信用債市場風險未大規模聚集爆發,各國政府正在積極釋放流動性。

數據顯示,4月29日至5月12日,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從2.48%上漲至2.67%,短短7個交易日上漲近20個BP,一時間讓人不得不感慨,債券市場是否會從牛市急轉成熊市。

富榮基金固定收益部副總監、基金經理呂曉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4月30日至5月21日債市整體呈現震盪下跌的特徵,我們看到主要利空因素逐漸落地。首先是3月以來利率下行過快,導致絕對收益率進入歷史低位,而銀行理財和存款成本下降緩慢使得利率需要震盪再平衡。其次是進入5月,多重利空相繼出現,歐美髮達國家疫情峯值回落;4月國內多項經濟數據企穩回升超出預期;利率債大量供給。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央行自5月開始進入貨幣政策操作的空窗期,市場預期的降息落空,從而加劇了對利率上行的擔憂。因而在交易上就表現出多頭擁擠賣出,市場承接力不足的現象。”

對於可轉債市場出現的大幅回落,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因為可轉債具有債性的一面,是一種下有底的品種。經過前期的回調後,現在的平均到期收益率大概是在負1%,轉股溢價率已經在30%以內。總體上的水平趨於合理,後面逐漸企穩的可能是很大的。不過,要注意個券的差異,做好區分價值品種和投機品種。”

海楚資產投資經理劉頡向記者表示,5月債基業績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進入5月份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頻率明顯放緩,市場對於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預期落空;二是從基本面來看,4月份的各項經濟金融指標數據均超預期,國內經濟持續復甦向好;三是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加速帶來的債市供給壓力大增。我們認為債市調整會持續到下半年,今年金融市場波動比較大,外部事件衝擊造成投資端極大不可預見性,投資者需謹慎應對。”

牛熊拐點如何判斷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二季度以來市場風險偏好正在整體回升,加之上半年各國不斷出台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債券市場未來的走勢該如何判斷?

呂曉蓉認為,判斷債市是否牛熊轉換,依然要着眼於基本面與政策面,歷史經驗也表明債市的拐點一般與貨幣政策的拐點接近。債市調整有基本面因素的支持,畢竟經濟已經過了最低迷的階段,而貨幣政策也度過了最寬鬆(寬鬆頻率最高)的階段。

“當本次利率調整到一定安全點位,例如當前的30年國債利率基本回到了疫情前,10年國債利率基本回到海外疫情衝擊前的點位時,利率或再次出現企穩並略有下行的可能。但是在更長時間維度,我們依然需要警惕利率低位上行的風險。我們需要關注經濟逐漸正常化後,各國央行如何調節貨幣政策,債基也會靈活調配久期去應對。”呂曉蓉表示。

呂曉蓉建議,投資者將債基作為長期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儘量避免追漲殺跌,建議選取能穿越牛熊的基金長期配置。拉長時間看,債基收益還是能跑贏銀行理財。“如果要給出短期的操作建議,我們判斷利率急跌後可能出現階段性企穩,但中長期維度仍有一定上行風險。在經濟缺乏增量引擎,全球高債務低利率的大環境下,利率大幅反彈的空間有限。”利率整體震盪或上行過程中,債基淨值波動難以避免,但基金經理也會通過資產調配降低組合風險,投資者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甄別更適合自己的債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