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牛冠全球,8年前似曾相識!歷史又要重演?

“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近期在全球資本市場演繹得淋漓盡致,在其他行業還在受疫情影響,陷於困境的時候,科技公司股價卻連連刷新紀錄。

週一隔夜美股科技股龍頭巨頭蘋果、微軟、Netflix、英偉達等紛紛創歷史新高,帶動納斯達克指數重上萬點大關,並創收盤歷史新高。

創業板或已步入牛市

週二,港股科技龍頭騰訊控股放量高開高走大漲4.89%,創歷史新高(復權),離500港元僅差0.28%,市值高達4.75萬億港元。

另一科技股巨頭中芯國際更是飆升9.3%,以歷史最高點26.45港元報收,市值也首次突破1400億港元,達1472億港元。

A股創業板指週二也大漲1.67%,創近4年半以來新高,立訊精密、隆基股份、用友網絡等大批科技股創歷史新高。或許燈下黑的原故,投資者總是羨慕美國科技股大漲,實際上A股科技股一點都不比美國科技股差,甚至比美股漲得更快,跑得更遠。

以美國科技公司聚焦的納斯達克市場和中國創業板對照,2019年全年納斯達克指數上漲35.23%,這已經是該指數近6年來漲幅最大的年份,而中國創業板指2019年全年上漲高達43.79%。今年,納斯達克先暴跌,後暴漲收復失地,是投資者最神往的行情,但除去暴跌暴漲因素,納斯達克年內只上漲了12.08%,而中國創業板指接續去年的大漲再度飆升32.47%。

如果以國際市場公認的漲30%,代表市場進入牛市的話,中國創業板在去年就開啓了牛市征途,而投資者卻後知後覺,這一幕與8年前何其相似。2012年底,創業板指見底585.44點,隨後連漲2年,指數達1600點以上的時候,市場才猛然發現牛市來了,這才有了2014年底至2015年中的全面大牛市。

目前創業板自2018年底1184.91點開始,至週二收盤2382.33點,也上漲了1倍多,持續時間超過1年半。雖然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總會極其相似的循環。在國家新基建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下,以及市場的龐大需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會有大批科技公司成長為世界級的巨頭,科技股引領的牛市還將繼續深化。

科技股成資金佈局重點

中國製造業投資自2012年起持續回落,2016年至今仍處於底部區域。但以高技術為代表的製造業仍然保持10%以上的投資增速,這意味着中國投資結構上有明顯的新舊動能轉換趨勢。從專利角度來看,中國專利數量逐步接近日本,成為全球創新產出的第二大國,大約是美國的80%。從技術產業化角度來看,我們已經具備了在技術創新上開啓新一輪增長的基本條件。

而中國科技領先的代表之一,5G的研發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與過去3G、4G時代的建設不同,5G時期我國掌握了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部分如廠商與華為等已可以進行標準的制定,從而使得在未來5G推進的過程中有望與國外同步甚至領先於國外。美國頻頻對華為出手,這從側面也説明了我們的技術已有相當的優勢,這也使得5G概念股自2018年以來,一直經久不衰,始終是市場的焦點所在。 立訊精密、中興通訊、鵬鼎控股等也成長為市值超千億級的頭部公司。

華為被列入實體名單以後,國內品牌對於供應鏈安全已經無法忽視,將給國產芯片提供更多的機會。中國目前1年芯片進口額超3000億美元,是進口額最大的商品,超過石油進口額的30%。這令國產替代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芯國際、韋爾股份、中微公司、兆易創新等也紛紛強勢崛起。

此外,近年來我國在雲計算、北斗導航、半導體和新能源設備製造等領域均有不錯的表現,湧現出寧德時代、用友網絡、比亞迪、科大訊飛等大批優秀科技上市公司。而疫情的出現,也使得中國醫藥生物上市公司成為外資搶購的目標。

截至週二收盤,北上資金持有的百億市值重倉股有26只,其中科技股有立訊精密、海康威視、寧德時代等8只,是佔比最大的類別,而這8只個股中醫藥生物股又佔了5只,分別為恆瑞醫藥、邁瑞醫療、藥明康德、愛爾眼科、泰格醫藥。

同樣,融資客也大幅佈局科技股,申萬電子行業融資餘額高達1017億元,是唯一融資餘額超千億元的行業;醫藥生物行業融資餘額達917億元,為第3多的行業;計算機行業融資餘額773億元,排名第4位。

國盛證券認為,從最近的盤面看,A股整體上在均衡結構上抱團,雖然短期疫情影響板塊有一定的波動及修復,但圍繞醫藥、科技這樣的趨勢性方向依然明確。從長遠點角度看,關注三季度的需求提升的相關產業機會,“十四五”產業政策催化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板塊的強勢拉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6 字。

轉載請註明: 創業板牛冠全球,8年前似曾相識!歷史又要重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