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正常化步伐開啓。如今,中美兩國在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都已經深度聯繫在一起。這種聯繫為兩國帶來了龐大的共同利益:中美貿易額較建交之初增長了200多倍,雙向投資從幾乎為零增長到近2400億美元。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給美國消費者帶來了極大實惠,中國廣闊的市場和良好的營商環境為美國企業提供了豐厚利潤。
然而,一些美國政客為撈取政治私利,逆歷史潮流而動,頻頻宣揚、煽動中美“脱鈎”等謬論,妄圖人為切斷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其所作所為將傷害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正如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所説:“若中美繼續脱鈎,最終所有人都將是輸家”。
我們必須看到,今天的中國有足夠的底氣應對一些美國政客的各種“脱鈎”小動作和打壓舉措,沒有任何一種勢力能夠阻擋中國的崛起與發展。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是世界上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中國經濟經受住了突發性全球疫情的嚴峻考驗,展現出足夠的韌性、動力和潛力。
這也讓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國之於世界的重要性,看到與中國合作必將實現互惠共贏,“脱鈎”則是十分不明智的選擇。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中認為,即使在疫情全球蔓延和中美關係面臨困難的情況下,完全擺脱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仍然很難。一項近期調查顯示,87%的被調查企業表示,中國內地仍是他們3個首選採購目的地之一。經濟學人雜誌則稱,美國政府針對TikTok和微信的行政命令以及所謂的“清潔網絡”計劃等措施,將使美國科技巨頭成為受害者。與此同時,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眾多跨國公司,用一個個在華投資項目表達了他們的態度。
全球化發展造就了這樣一個趨勢:國與國之間的聯繫變得日益緊密,乃至達到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程度。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與貢獻者,中國清楚地看到,全球化符合中國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對於中美關係來説,亦是同理。中國的態度一貫十分明確:儘管目前雙邊關係陷入困境,中美之間仍有許多共同利益,仍有大量的交往需求,這些都是中美關係保持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加強兩國在各方面的聯繫,是對歷史的尊重,是對未來的負責。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對中國進行了“破冰之旅”,實現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尼克松在人民大會堂歡迎宴會致詞時表示,“我是為了美國人民的利益而來。”近50年的歷史發展沒有辜負中美兩國政治家的期望和努力,也一再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兩國加強合作,堅持合作,避免對抗,既造福兩國,又利澤天下。(郭 言)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