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賺錢已成往事,銀行下沉薄利多銷

躺着賺錢已成往事,銀行下沉薄利多銷
文 | 《財經》記者 楊柳晗

編輯 | 俞燕

前有市場競爭壓迫,後有監管頻頻督促,商業銀行進入“薄利”時代後,“多銷”已成為其增厚利潤的重要渠道。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表示,商業銀行貸款收入是貸款利率和貸款數量共同決定的,貸款的數量增加,會對商業銀行因降低貸款利率而造成的收入減少起到抵消的作用,量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價格下降的影響,即“薄利多銷”。

9月6日,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出席論壇時表態,監管部門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大型銀行下沉服務重心,提升綜合服務水平。

在“薄利”以及監管部門鼓勵增加信貸投放的背景下,上市銀行貸款“多銷”的狀況如何,《財經》記者梳理了36家A股上市銀行的貸款數據,同時對比了二季度和一季度的環比增長情況,可以看出,立足區域的農商行和城商行的貸款環比增速最大,同時國有大行也在下沉競爭,以爭奪更多的市場空間。

貸款“多銷”比拼:農商行環比增速最高,股份制銀行最低

據多家上市商業銀行年報,從二季度貸款規模的環比增長情況來看,農商行和城商行的增速高於股份行和國有大行,其中農商行的環比增速達5.11%,城商行則為4.12%,皆高於行業均值的2.76%。而股份行僅為2.58%,不僅低於行業平均值,也低於國有大行的2.68%。

躺着賺錢已成往事,銀行下沉薄利多銷
中銀證券分析認為,為應對疫情衝擊,監管引導銀行加大實體經濟融資支持力度,寬貨幣環境下,上半年銀行加快信貸投放,二季度銀行貸款環比增2.76%,同比增加13%,增速超過總資產的增速,使得二季度行業資產端信貸佔比環比提升0.3個百分點至53.5%。

從諸上市銀行各自的情況來看,貸款規模季度環比增速差異較大,增速分佈在0.8%至8.5%區間。

青島銀行、紫金銀行、寧波銀行、張家港銀行、蘇州銀行和常熟銀行、長沙銀行和重慶農商行的增速均超過5%,尤其是青島銀行以8.03%的環比增速領先眾多上市銀行。

躺着賺錢已成往事,銀行下沉薄利多銷
上海某券商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對《財經》記者指出:“農商行和城商行的增速較快,一方面是因為其利潤增長壓力比較大,利潤對貸款業務帶來的息差的依賴比較高,使其更加註重信貸業務,另一方面則是貸款規模的基數相對小,增速也相對容易走高。”

從股份制銀行的情況看,浙商銀行、華夏銀行的增速超過4%,領跑上市股份制銀行,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的增速低於2%,分別為1.4%和0.81%。

其中,光大銀行的環比增速不僅低於其他股份制銀行,也低於眾多上市銀行。截至發稿時間,光大銀行並未對這一現象提供明確的解釋。

躺着賺錢已成往事,銀行下沉薄利多銷
就六大國有銀行而言,郵儲銀行環比增速達4.33%,領先於其他五家大行,工行、建行、農行和交行增速介於2%-3%之間,而中行增速僅為1.62%,低於其他五家大行,同時也是六大國有銀行裏增速唯一低於2%的銀行。

躺着賺錢已成往事,銀行下沉薄利多銷
事實上,就上市銀行上半年包括信貸資產在內的整體資產規模來看,農商行和城商行的擴張速度依然領跑,股份行則出現明顯的增速下滑。

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二季度上市銀行資產規模實現11%的同比增長, 高於一季度的10.8%。從主體類型來看,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資產規模分別同比增長10%和9.3%,環比提升 1.7和1.1個百分點;股份行的增速較一季度下行1個百分點至11.8%;國有大行為10.4%,與一季度持平。

中銀證券預計,下半年在貨幣政策邊際收斂的情況下,信貸增速將保持穩健。綜合來看,預計全年資產規模同比增速約為11%,與上半年相近。在20萬億信貸增量的預測下,資產端結構中的信貸資產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薄利”時代“廣撒網”,下沉競爭加大

根據銀保監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銀行業的淨利潤同比下降9.4%,其中大型國有銀行淨利潤同比下降約12.0%。

在商業銀行進入“薄利”時代後,“多銷”已成為增厚利潤的重要渠道,國有大行也在下沉競爭以爭奪更多的市場空間和利潤來源。周亮近日在一個論壇上表示,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大型銀行下沉服務重心,提升綜合服務水平。

劉國強在8月底則公開表示,LPR打破了貸款利率隱性下限,增強了貸款市場的競爭性,貸款利率隱性下限這個“地板”被打破後,商業銀行提供給大企業的貸款利率就會降低,因為大企業談判能力強,“地板”打破以後會要求不斷地降低利率,導致商業銀行“傍大款”的好處越來越少了,促使其主動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實現“量增、面擴、價降”。

某大行公司部信貸經理對《財經》記者分析指出,來自大企業客户的利潤空間在不斷減少,且增量空間有限,要拓展新的利潤點就要“廣撒網”,將符合風控和貸款投向的小企業都納入客户池,而且國有大行可以給出比其他銀行更低的利率。

據《財經》記者向多位銀行業人士瞭解,在LPR成為貸款利率的重要參考指標後,銀行業的淨息差在2020上半年下滑的重要原因,正在於LPR的連續下調。

根據央行數據,今年以來,已引導中期借貸便利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下行0.3個百分點,帶動LPR同步下降並推動企業貸款利率持續下行。今年前7個月,金融部門通過降低利率等措施為市場主體減負共計8700億元,其中,LPR下行引導貸款利率下降減負3540億元。

浙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邱冠華認為,淨息差收窄主要歸因於資產端收益率下降快於負債端成本率。二季度資產端收益率和負債端成本率均較一季度下滑,其中,資產端收益率環比一下降13bp,而負債端成本率環比下降8bp。資產端收益率下行速度更快,帶動息差下行。

對於下半年銀行的“薄利”是否還將持續,廣發證券報告認為,下半年息差仍有下行壓力,但幅度較上半年有所收窄。在資產端,監管引導利率下行力度減弱,LPR已連續4個月沒有調整;在負債端,無論大行還是小行都在加強負債成本管控。

從上半年各家銀行的信貸投放來看,信貸資源的行業分佈並無太大的變化,但是多家銀行半年報顯示,小微企業、製造業、重點工程等領域今年上半年獲得的資金支持明顯增加。部分銀行表示,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將在下半年繼續發力小微企業和製造業等領域。

事實上,即使在貸款利率不斷下滑的情況下,國有大行同樣在增加對小微貸款的爭奪。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5家大行的普惠小微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近35%,平均利率4.27%,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43個基點。

根據此前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2020年5家大行普惠小微貸款增速要達到40%。就銀行中報數據來看,農行在上半年就已經達到這一要求,而工行也接近完成。

對於大行下沉競爭後的對中小銀行的影響,邱冠華認為,從細分行業來看,農商行面臨的息差收窄壓力較大,原因在於,資產端國有大行的下沉競爭,導致貸款利率下行幅度較大,同時負債端主動負債佔比較小。股份行和城商行則受益於負債端主動負債成本下降,息差環比收窄壓力較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21 字。

轉載請註明: 躺着賺錢已成往事,銀行下沉薄利多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