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剛通過賣廠房摘掉戴了5年帽子的聖萊達又被“戴帽”了,這次是因為控股股東佔資,4成家底都被佔了。而與此同時,星美系的港股公司星美控股已被頒令清盤,同樣面臨退市危機。
7月27日,因控股股東星美國際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公司股票觸及其他風險警示情形,“聖萊達”變更為“ST聖萊”,當天股價跌停收盤。
4成家底被佔聖萊達戴帽,星美國際違規佔用資金
在歡瑞世紀借殼成功後,聖萊達一直是星美系唯一的A股操作平台,資本大佬覃輝2018年也在聖萊達上翻車,由於財務造假,覃輝當年遭市場禁入處罰。2014年-2017年,聖萊達連續四年淨利潤為負數,成為市場有名的殼公司,2018年靠着賣資產保殼,2019年摘帽。如今,聖萊達再次走到退市邊緣。
7月27日起,聖萊達股票交易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由“聖萊達”變更為“ST聖萊”。截至收盤,聖萊達股價跌停,成交量為356手,換手率僅為0.02%。二級市場人士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換手率過低表明聖萊達對於資本並沒有太大吸引力。
此次聖萊達被戴帽的原因為2020年6月至今,公司自有資金共計7319.77萬元轉至控股股東關聯方的賬户代付款項,截至目前尚未歸還7319.77萬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非經營性佔用資金餘額為 7319.77萬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43.28%。上述佔用資金主要用於控股股東關聯方代付款項、償還債務等用途。
聖萊達控股股東星美國際非經營性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並不是第一次。此前的5月28日,聖萊達公告顯示,收到控股股東關聯方歸還非經營性佔用資金7319.78萬元,控股股東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已全部歸還完畢。
在聖萊達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前,董事長張海洋、董事林晨暉因個人原因離職。
去年賣廠房摘掉戴了5年帽子,如今再被戴帽,今年擬再賣資產
2010年9月,聖萊達登陸資本市場,其主營業務為温控器及中高端電熱水壺。2013年,聖萊達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歸母淨利潤迅速下滑至82.43萬元,2014年-2018年,聖萊達扣非淨利潤分別表現為-1046.65萬元、-1522萬元、-3530.21萬元、-5733.40萬元和-3688.81萬元,體現公司真正經營水平的扣非後的淨利潤連續五年為負數。
2017年,聖萊達被原審計機構眾華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2016年年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最重要的理由是聖萊達在2016年中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聖萊達自2017年5月2日復牌後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2018年,亞太會計師事務所為聖萊達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連續兩年被出具非標意見的審計報告背後,聖萊達一年之內更換兩家審計機構。2017年5月,聖萊達與原審計機構眾華會計師事務所聘任期限已滿,更換審計機構為中喜會計師事務所。2018年1月,聖萊達管理層與中喜進行了多次積極的溝通,但由於雙方未能就審計費用事宜達成一致意見,雙方經過友好協商,終止中喜對公司提供2017年度的財務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服務。變更亞太會計師事務所為聖萊達2017年度財務審計機構與內部控制審計機構服務。
2018年年報顯示,聖萊達實現營業收入1.47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08.09萬元,扣非後的淨利潤為-3688.81萬元,扭虧為盈的關鍵是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處置廠房及土地使用權損益為7018.29萬元。聖萊達將生產經營的廠房出售後,採取經營性租回方式保證傳統業務的正常生產經營。聖萊達出售生產經營的廠房的使用權,又買回來生產經營的廠房的使用權。此後深交所就聖萊達的可持續性經營能力和出售資產進行了問詢。
據年報問詢函披露,其2018年因出售投資性房地產形成3765.15萬元收入,佔當年營業收入比重達25.55%。由於歸母淨利潤轉正,2019年3月19日起,其證券簡稱由“*ST聖萊”變更為“聖萊達”,這樣,5年扣非淨利潤連續為負數的聖萊達成功“摘帽”。
2019年,聖萊達實現營業收入9481.64萬元,同比下降35.66%,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為-1.29億元,同比下降-1167.12%,亞太會計師事務所為聖萊達出具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的強調事項段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聖萊達上半年歸屬淨利潤為虧損700萬元—950萬元。
在保殼壓力下,聖萊達再次出售資產,7月16日,聖萊達擬出售小家電業務相關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長期待攤費用(模具)給瑞孚集團。本次交易以評估基準日2019年5月31日的評估值人民幣1212.60萬元為依據,確定最終的交易金額為1260萬元。
截至2020年一季度,聖萊達的貨幣資金餘額為6233.63萬元,流動資產為2.14億元,資產總計為2.27億元。2015年以來,聖萊達的資產總額呈逐年下降趨勢,已經從2015年年報的4.65億元下降了53.98%。
星美系陷流動危機,港股星美控股被頒令清盤,同樣面臨退市危機
星美系最重要的資本運作平台港股上市公司星美控股同樣面臨着退市危機。
2018年5月,新京報獨家報道了星美控股的欠薪事件,星美控股的資金鍊危局逐步浮出水面。當年9月3日,在港上市的星美控股開始停牌,至今未復牌。
5月8日晚,星美控股公告稱,公司被頒令清盤,而破產管理署署長獲委任為該公司之臨時清盤人。
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劉安邦律師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香港法律中的公司清盤,相當於內地法律中的公司清算。在香港法律下,清盤是公司解散及終止主體資格的方式之一。進入清盤程序,代表公司的主體即發生從董事到清盤人的轉移。清盤程序開始後,根據《公司(清盤及雜項條文)條例》(香港法例第32章)第182條,有關被申請清盤公司之任何產權處置將會失效。在清盤程序開始後該公司賬户將被凍結。
遭遇債務危機的星美控股多次在公告中提到債轉股,星美控股多次在公告中表示,正在就債務重組與各方積極磋商,引入包括債轉股等手段。但截至今年3月3日,星美控股還未能與相關債權方簽訂實質性條款。強制清盤後,星美控股的債轉股計劃也落空。
5月8日星美控股接獲據聯交所信件,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已考慮公司提交恢復股份買賣之建議,並決定根據上市規則取消股份於聯交所之上市地位。公司於5月19日向聯交所上市覆核委員會遞交覆核該決定之申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妍頔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