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上新“牧民”新生活
光明日報記者 王 瑟
新“牧民”正在捕魚。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
因為愛情,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的巴合孜熱阿·熱沙提嫁到了尼勒克縣喀拉蘇鄉克什喀拉爾村做了媳婦;
因為愛情,巴合孜熱阿·熱沙提與丈夫來到位於伊犁河上游喀什河北岸的高山牧場放牧,吃盡了苦頭,最終也沒給家裏留下一隻羊;
還是因為愛情,巴合孜熱阿·熱沙提又與丈夫一同來到新疆天藴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當起了新“牧民”,再也不用遊蕩在夏冬牧場,而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河上牧場養魚。有了穩定的收入,更有了致富的幸福。
巴合孜熱阿·熱沙提的變化緣自2014年2月浙江人張秀與喀拉蘇鄉的結緣。張秀讓尼勒克縣喀拉蘇鄉喀什河邊的牧民放下羊鞭,駕船成為河上牧場的新“牧民”。
説起這種變化,張秀動情地説:“喀什河的水特別適合養魚,而且是高檔魚,所以我就萌發了一個想法:一條河,一條魚,一段情。我要把喀什河這麼優質的水變成魚兒的家鄉,讓世世代代生活在喀什河兩岸的哈薩克族牧民生活得更幸福。”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
在這一想法的指引下,新疆天藴有機農業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利用科技創新手段,採取綠色生態環保型網箱養殖模式,於2015年投放50萬尾魚苗。
“我是2019年6月18日來公司工作的,剛剛一年時間。我丈夫是2018年9月來公司工作的。説起我們來公司就業,這裏還有一個很長的故事。”巴合孜熱阿·熱沙提説。
嫁到丈夫家後,巴合孜熱阿·熱沙提和其他的婦女一樣,整天圍着灶頭轉,孝敬老人,扶養孩子。2016年丈夫要去喀什河北岸的自家草場放牧,她帶着孩子一起來到高山上的牧場。高山上只有她家一間房,房後山下就是滾滾西去的喀什河,周邊什麼人家也沒有。白天丈夫外出放牧,她就和幼小的孩子在家,望着喀什河,看到的只有水,看不到什麼希望。一天夜裏,孩子突發高燒,她和丈夫抱着孩子下山。到達醫院時,已是第二天的凌晨。醫生説,再晚送來一會兒,孩子就沒救了。巴合孜熱阿·熱沙提只能抱着孩子大哭一場,沒有一點辦法改變自己和家裏的命運。
2017年公公患病就醫,貧窮的家裏沒有錢治病,只好賣掉家裏僅有的100只羊。但羊賣了,老人的病還是沒有治好。當老人去世後,原本就不富裕的家竟然窮到無錢再買一隻羊。
“當時我真的很絕望。我孃家是農民,家裏經濟狀況好一點。丈夫家這樣的情況,讓我很傷心,但我沒有想過離開這個家,畢竟這是我的家呀,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家裏的模樣,讓生活更好一些。”巴合孜熱阿·熱沙提説。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
沒有羊,沒有錢,巴合孜熱阿·熱沙提鼓勵丈夫來到家門口的天藴公司工作,丈夫第一個月就拿到3000元的工資,給貧窮的家庭帶來了致富的希望。她就與婆婆商量:自己也想來天藴公司工作,孩子請老人幫着帶,這樣家裏的經濟收入會更高,日子過得會更好。明事理的婆婆同意並贊同了她的想法,巴合孜熱阿·熱沙提走進工廠的大門,和丈夫一樣,成了一名新“牧民”。
“我到公司工作後,特別高興。每天早晨和丈夫一起上班,下午和丈夫一起下班。一個月也有3000元的工資收入,我還用自己掙來的工資,給自己買了一部手機。丈夫也買了一台電動車。最高興的是我婆婆,她知道我會上網買東西,就希望我給她買條裙子。我用自己的工資花300多元錢,給她買了一條最漂亮的裙子,她最喜歡穿了,天天穿,到處和鄰居説這是我給她買的,是她最貴的衣服。”巴合孜熱阿·熱沙提笑着説。
和巴合孜熱阿·熱沙提一樣擺脱貧困的還有喀拉蘇鄉加爾託汗村的吳斯班·阿拉勒拜。這位曾經的牧民,現在是天藴公司的捕撈工。説起自己當下的幸福生活,他笑着説:“現在的工作與生活是過去從不敢想的。每個月有4天休息時間,平日都在河上牧場裏忙碌着,日子過得充實和幸福。我現在最想做的事就是買輛汽車,休息時可以帶着家人去旅遊,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
喀拉蘇鄉副鄉長史凱江介紹,天藴公司成立後,喀拉蘇鄉牧民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牧民的生活只能放牧牛羊,辛苦一年也沒多少收入,思想觀念落後陳舊,對外面的世界瞭解不多,脱貧致富的點子很少。如今這些祖祖輩輩靠放牧的牧民,轉身變成了河上牧場的新“牧民”後,不僅有了穩定的工作崗位,穩定的經濟收入,關鍵是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對新事物瞭解得更多,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動力也增強了。
2016年年底,天藴公司從喀什河裏捕撈出第一批商品魚後,主動向尼勒克縣提出帶動喀拉蘇鄉609户貧困户共同脱貧的想法。他們出資51%,由貧困户借款出資,共同成立扶貧性質的新疆魚水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使世世代代的牧民成為持股的股東,享受到公司分紅的好處。2017年11月和2019年6月,魚水情公司兩次分紅,609户貧困户股東分得365.4萬元。今年7月,第三次分紅又將進行,貧困户股東將再次拿到從喀什河上牧場裏“撈出來”的紅利。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
天藴公司總經理李春雨介紹,為了幫助更多的貧困家庭,公司從2016年3月響應尼勒克縣脱貧攻堅號召,將喀拉蘇鄉克什喀拉蘇村的40户貧困户結對幫扶。當時這40户貧困家庭人均年收入僅有2877元,只有8人有過外出打工的經歷。2019年年底,這40户家庭中有17户入股公司產業,31家有外出務工人員,人均年收入達5531元。而目前在公司工作的當地牧民就有111人。
今年3月,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建檔立卡貧困户阿迪力·圖尼亞孜和20名貧困人員來到天藴公司工作。阿迪力·圖尼亞孜的父母都已去世,家裏只有4畝土地,生活艱難。到公司上班後,經過兩個星期的培訓,他就學會了用自動化投料機投放飼料,掌握了水面安全的規範生產。他説:“一直想着自己的生活怎麼才能好起來,但沒有技術,我家鄉條件又有限。如果不是來到這裏工作,我可能一輩子都沒辦法改變我的生活。”
巴合孜熱阿·熱沙提説:“過去我們這裏的牧民守着喀什河,不知道怎麼致富,現在我們還是守着喀什河,卻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全靠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靠公司為我們帶來的新生活。”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07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