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一個感受是包容,從最開始接觸到整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比如説是不是起到重要的意義,相關的政策是不是有配套?期間跟相關的很多部門進行了各種溝通交流,最終實現了以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優刻得-W(688158.SH)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季昕華談起設置特殊表決權登陸科創板的感觸時稱。
今年1月20日,優刻得在科創板上市,成為A股首家擁有同股不同權結構的企業,也是首家公有云上市公司。第一財經記者近日走進優刻得,就同股不同權上市心路歷程、上市前後變化、雲計算行業驅動力、公司未來成長性等問題,面對面採訪了該公司高管。
上市之後的優刻得,交出的首份業績成績單並不理想,2020年一季度甚至虧損;最新股價較發行價上漲1.16倍,較最高價下跌逾4成。優刻得的未來成長性受市場關注。
優刻得董事、首席財務官、董事會秘書桂水發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多次強調,不管是應對雲計算行業激烈的競爭,還是公司自身的成長性,關鍵均在於技術和產品創新。
考慮到雲計算屬於新業態、理解門檻高,桂水發提示風險稱,市場對雲計算抱有較高的期望,但是其發展需要較高的技術和較大的資金投入,業績受市場影響波動性較大,希望投資者能夠在瞭解雲計算基本常識的情況下,做深入研究,並注意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掌控能力。
探路同股不同權
在成立之初,優刻得曾尋求過海外上市。但科創板的推出,給了優刻得在國內上市的機會。
談及當時謀求海外上市的原因時,季昕華表示:“因為當時在國內並不允許未盈利上市,而云計算是一個長期的行業,在我們當初做的時候,國內國外沒有一家盈利的雲計算公司,所以要上市必須考慮海外,我們只能融美元基金,而且當時人民幣也不敢投,所以我們當時考慮美元基金,並且在海外上市。”
優刻得成立於2012年3月16日,是一家第三方雲計算服務商,主要產品公有云、混合雲、私有云及其他。
2019年3月1日,科創板規則正式落地,一系列創新制度也開始率先實施,比如同股不同權、允許紅籌、允許虧損等企業上市。
同年3月17日,優刻得召開股東大會確定設置特別表決權。根據安排,優刻得創始人團隊持有的A類股份每股擁有的表決權數量為其他股東(包括本次公開發行對象)所持有的B類股份每股擁有的表決權的5倍。發行完成後,創始人團隊合計持有公司23.12%的股份及60.06%的表決權。
談及選擇同股不同權的初衷,優刻得創始人季昕華稱,大部分科創公司或者互聯網公司,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主要的資金來源是融資,所以導致創始團隊的股份比例相對比較低,在上市之後創始團隊希望公司能夠按照長久發展目標推進,所以穩定的治理結構較為重要。
在桂水發看來,優刻得上市最大的感受是制度創新,比如,同股不同權可以保障創始團隊的經營管理權,讓經營者或者是創始者能夠保證初心不變;特別是,科創板的政策包容性較好,因為公司所處的雲計算行業受市場波動比較大,在2017年、2018年盈利較好,到2019年整個市場發生了變化,盈利大幅下降,但最後獲得監管認可,不同於以往業績只能升不能降。
“我們(優刻得)過會的時候,很多朋友跟我打電話説,‘你們同股不同權上市了,我們就敢申報IPO了’,因為他們也一直想做AB股,但是之前一直沒有這個案例。現在也讓廣大的創業者看到中國也有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了。”季昕華分享感觸稱。
對於上市給優刻得帶來的變化,季昕華稱,有三個比較大的變化:第一,上市帶來了較多的資金儲備,“上市後融到一大筆資金,可以更好地發展業務”;第二,上市給公司帶來了品牌知名度,“比如上市前有些客户會擔心我們公司不夠大,不知道是不是靠譜?如果沒有上市就不敢用我們的雲服務,上完市之後,客户的這一顧慮消失了”;第三,上市之後,公司可以做更多的股權激勵,讓員工和公司能夠有長期的利益共享,能夠讓員工更好地為公司產生價值。
技術和產品創新是驅動力
上市之後的優刻得,交出的首份業績成績單並不理想,2020年一季度甚至虧損。這是業績的短暫波動還是價值的體現,優刻得的未來成長性體現在哪?
2019年度,優刻得實現營收15.15億元,同比上漲27.58%;歸母淨利潤2119.06萬元,同比下降72.56%;毛利率為29.04%,較 2018年同期減少10.44個百分點。該公司稱,淨利潤下滑的因素包括主要產品降價、固定資產成本上升、下游互聯網行業增速放緩以及雲計算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且在短期內可能進一步持續,公司2020年及以後年度存在業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的風險。
到2020年一季度,繼續增收不增利。當期實現營收4.13億元,同比增長24.70%,但歸母淨利潤又盈轉虧,虧損2556.50萬元,產品綜合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11.20%。基本每股收益為-0.06元,上年同期為0.01元。
“雲計算是業務收入呈波動狀態的一個行業,它從上漲到下降是正常的,因為是To B不是To C的客户,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桂水發回應稱,在國內雲計算企業都沒有盈利的情況下,優刻得在2017、2018年做到盈利,也是國內第一家盈利的雲計算公司,“我們業績下降或者虧損也説明雲計算是微利的行業,我們也是迴歸到正常”。
據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更關注優刻得業務發展驅動力在哪,以及資本的投入在未來產生的效益在哪。
對於雲計算市場最大的驅動力,季昕華稱,一個是整個市場需求的推動;第二是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必然要導致會推動整個工業的信息化、工業的聯網化和工業的智能化,這對雲計算也是有較大的需求;第三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數據,需要大量的存儲和分析能力,也需要雲計算底層資源的支持。
就優刻得自身而言,桂水發稱,一方面是技術,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保持公司技術穩定性,並做到領先性;另一方面則是產品創新,把技術應用到各個行業中去,讓大家用起來都更加方便、快捷。
2017年度~2019年度,優刻得研發投入分別為1.06億元、1.60億元和1.88億元,分別佔營收比例為12.68%、13.51%和12.41%。
“我們這幾年研發不斷地深度化,研發投入逐年增加,特別是當前的趨勢是軟件和硬件結合越來越緊密,所以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季昕華稱。
如何保證研發投入能夠得到有很好的轉化?季昕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優刻得產品研發有技術驅動型、競爭對手跟隨型、用户需求驅動型三種類型,與公司技術、產品和用户的需求整體匹配,所以能快速轉化為生產力,但是第三種又需要第一種和第二種的支撐。
那麼雲計算行業到底發展到怎樣的階段可以兑現業績?“這個行業大家理解的是規模效應。規模經濟,不在於收入規模,在於業務的規模。優刻得在全球擁有33個區域節點,基本達到規模。至於收入方面,優刻得注重收入的質量,也就是要做財務的良性循環,虧錢賺吆喝的事情我們肯定不幹,應收賬款要優質,這樣壞賬較少。”桂水發稱。
當然,雲計算行業的發展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的風險因素,據季昕華介紹,“其實風險因素蠻多,一是整個行業的技術變革,説不定哪天有新的變化,比如説量子計算出來了,可能雲計算就不需要了;第二可能是整個行業的變化,因為現在大部分都在用互聯網化和在線化。
對此,季昕華認為,有三大應對措施,一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第二要深耕行業的發展需求,通過研究用户的需求來研發公司的下一個產品;第三要幫助傳統企業或者是政府做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