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平:資本項目開放是中國必然的選擇,不必等待最佳時機

黃益平:資本項目開放是中國必然的選擇,不必等待最佳時機

北京國發院副院長 黃益平

9月6日,以“ 新金融、新開放、新發展”為主題的2020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辦。北京國發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資本項目開放是中國必然的選擇,從時機選擇上來説,可能不存在最佳時期。他指出,在經濟環境不那麼理想的時候進行資本項目開放,會更加重視風險因素,也許是更佳的時機。

資本項目要不要開放?黃益平認為,從大的方向看,我們過去四十幾年的成功,來自於改革開放。改革就是走向市場經濟開放,就是融入世界經濟。所以在大的方向看,我們要進一步開放,包括資本項目。

應該什麼時候開放?黃益平表示,有的認為現在應該抓緊開放,有的認為現在不是好時機。根據金融理論,開放最合適的時間是宏觀經濟環境比較穩定的時候,即增長比較強勁,通脹比較穩定,財政比較平衡,國際收支有一定的盈餘,貨幣沒有被明顯高估。

然而,黃益平指出,過去幾十年,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開放經驗表明,在時機良好時選擇資本項目開放也會帶來一些風險。原因就在於經濟金融環境。經濟增長非常強勁,資產市場非常繁榮,貨幣也不斷升值,看起來都是好消息。但實際上很多國家最後反而落到了金融危機的地步。原因就在於大量資本流入時經濟繁榮過熱,很容易形成泡沫。

“在經濟金融環境不是那麼美好的時候放開,會提高我們對風險因素的防範和處置,使開放更加穩健、可持續。”他説。

如果決定了要放開,應該怎麼做?黃益平表示,對有些國家來説,資本的大進大出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他建議,我們可以在開放的同時,採取一些宏觀審慎的政策。比如徵收託賓税,即資本的流入和流出,都徵收0.1~%0.2%的税收。

黃益平強調,我們的經濟開放和金融開放,大致應該遵循一個原則,即先實體後金融,先國內後國際,先匯率後資本。

“首先,把國內的實體經濟問題,比如貿易問題、財政問題都解決之後,再考慮金融開放。而在金融開放方面,我們首先考慮解決國內的利率和市場機制的問題,再考慮對外的部分。而在對外的部分,我們首先理順匯率的機制,再放開跨境資本的流動。”黃益平説。

最後,黃益平總結,第一,資本項目開放,而是中國必然的選擇。第二,從時機選擇上來説,可能不存在最佳時期。如果在經濟環境不那麼理想的時候開放,我們會更加重視風險因素,也許是更佳的時機。最後,在開放的過程中還是要走的更加穩健。在宏觀審慎方面要採取很多的措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60 字。

轉載請註明: 黃益平:資本項目開放是中國必然的選擇,不必等待最佳時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