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六年60億元,除了建成全國最多的充電樁,特來電還幹了啥?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財經

經歷了漫漫長夜,充電樁行業終於迎來曙光。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會議指出,要加快包括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在內的七大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讓特來電董事長於德翔異常振奮,他感到充電樁市場發展即將進入新階段,更讓他振奮的是,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建設充電樁”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天亮的比想象的要早”,他感慨道。


5月底,在特鋭德青島總部,於德翔接受了汽車之家專訪,從充電樁到充電網,從新基建到工業互聯網,從企業文化到生態體系,於德翔向我們分享了,他看得到的充電樁市場未來圖景,以及特來電下一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方向。


◆ 

政策加速發展 充電樁市場重燃戰火

充電樁行業伴隨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來。2009年我國實施“十城千輛”計劃,新能源汽車面向公共交通領域的試水開啓;2013年新能源汽車正式向私人領域推廣,規模化的充電樁需求也隨之而來;2014年被認為是充電樁市場發展的元年,社會資本紛紛湧入,特來電也在這一年正式成立。

特來電依託於母公司特鋭德創立,後者是一家電力設備企業,2009年在創業板上市。佈局充電樁業務對於特鋭德來講,是在電力行業的縱深拓展。


儘管新能源汽車的前景美好,但多數玩家進入這一行業之後,才發現深不見底,建設一個充電樁要協調土地、電容等多方資源,而充電樁建成後又面臨着新能源車保有量少,充電效率低等尷尬問題。於德翔計算,在發展充電樁業務的六年中,特來電已投入60億元。

在過去的幾年裏,充電樁市場經歷過資本蜂擁而入、經歷過野蠻擴展、經歷過冷靜反思,如今來看,70%的玩家都已經退場,特來電正是堅持下來的企業之一,並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充電樁運營商。截至目前,特來電已投建27萬個充電樁,已建成並運營16萬個,佔比全國公共充電市場份額41%。


雖然經過六年的歷練,苦苦堅持的玩家已經寥寥無幾,近期政策釋放出的利好信號,正在讓整個行業重新燃起信心。上半年來看,國網、南網先後宣佈增加投資,國網明確表示,全年將投資充電樁建設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南網則計劃未來四年內,投資251億元投建充電設施,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星星充電錶示,預計今年將投入10億元建設充電網絡;寶馬集團宣佈,年底將在中國市場建成超過27萬根充電樁……充電樁市場的“二次戰役”似乎已經打響。

◆ 

護城河足夠寬 充電網是核心壁壘

雖然“槍聲”已經傳來,但於德翔認為特來電的護城河足夠寬。表面上看,特來電的優勢是佈局了全國最大基數的充電樁,而實際上充電網才是其核心的技術壁壘。特來電在2016年就已經確立發展充電網的技術路線,到今天已經基本成型。

充電樁和充電網有何差別?於德翔給我們做了詳細的介紹,充電樁是單純把電充到車裏的物理插頭,而充電網則是將幾十個、上百個充電樁進行物理化鏈接和智能化改造,形成的一個區域內的微電網。兩者的核心差異可以概括為兩點:第一,充電網具備能量雙向流動的能力,第二,充電網的數據和信息交互更深。

更具體的來説,充電網可以分為四層:底層是設備網,即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充電樁;二層是物聯網,充電樁連接着智能微網、配電網、電動汽車等物聯網設備;第三層是能源網,即充電樁對上連接能源供應,對下輸送給汽車和用户;第四層就是數據網,包含汽車、電池、車機的數據,風、光、水、電網的能源數據,以及用户的充電、消費、支付等用户行為數據等。


目前來看,充電樁的集中管理、運營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其他充電樁企業也紛紛開始打造平台化體系。於德翔認為,相比之下,特來電起步更早,且形成了較成熟的充電網模型和體系,不但具備最大的充電樁網點佈局,還自主研發了十大應用雲,構建了生態體系中互聯互通的大數據平台。這些先發優勢,其他企業短時間內很難追趕。

對於特鋭德的後續發展,於德翔概括為“一機兩翼”戰略,充電網只是兩翼其中之一。由於特鋭德是從電力設備的生產製造起步,短期來看,這部分業務仍將是其主體,兩翼中的另一翼則是“新能源微網系統”,它的核心業務是能源管理,於德翔給這個品牌命名為“特温暖”。


在這樣的整體戰略下,特鋭德未來的盈利模式將主要有三部分:設備製造、充電運營以及數據增值。於德翔介紹,當前的財務結構來看,特鋭德毛利潤至少有60%來自於設備銷售,30%是來自充電運營,只有不到10%來自於數據端的收入。而隨着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的發展,營收結構預計每年可能有10%的幅度變化,比如,“明年設備製造收入比例會減少10%、第二年減少20%、第三年減少30%,與此同時,後兩者的比例逐年增加”。

從製造到運營、到數據增值服務,特鋭德正在打造一個閉環的商業模式,下一步來看,如果這三塊業務可循環,這一商業模式就真正成型了。

2

充電網背後的工業互聯網場景

◆ 

充電網背後的工業互聯網場景

“充電網將是工業互聯網最大的應用場景之一”,打造充電網背後,特來電的更大夢想是構建以充電樁為鏈接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工業互聯網這不僅是特來電的夢想,也是青島的城市夢想。

2020年5月,青島出台《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規劃方案》以及《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年)》,希望通過三年攻堅,將青島打造成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曾談到,消費互聯網是互聯網的上半場,它重塑了商業的形態,而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的下半場,必將重塑工業的形態。消費互聯網是以消費、社交、支付、電子商務為主體,工業互聯網是以大數據、智能製造、物聯網為依託。

工業互聯網將以全球工業為依託,通過全球工業系統的計算、分析、傳感技術及互聯網的高度融合,將人、機器、數據鏈接起來,實現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跨越發展,實現供給與消費的高度融合。

立足青島,特來電想要構建的是一個面向全國的工業互聯網場景。於德翔解釋背後邏輯,世界最大的工業製造是汽車,世界最大的工業消費也是汽車。電動化讓汽車由一個機械產品變成了電子產品,這就讓車輛的鏈接和交互成為可能。

充電場景又具備最廣泛的連接和交互過程:汽車的大數據、電池電機電控的大數據、用户行為大數據、能源大數據都能夠收集到充電網,並在雲端分析、轉移、應用。智能充電網將鏈接起汽車、能源和用户,形成“互聯網、車聯網、能源網”三網融合,這有可能成為未來最大的“工業互聯網”,進而催生第四次工業革命。

主機廠擁有自己品牌的車輛數據,充電網則擁有平台上所有品牌、所有車型的數據。在車輛從工廠下線之後,充電網就成了每天與其產生連接和交互的最大場景。也就是説,“誰佔有最大的充電網,誰就擁有最大的入口和數據,誰就能率先搭建起最大的工業互聯網”。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不足400萬輛,當按照工信部規劃達到1000萬輛、5000萬輛,大數據和入口的價值將有更大的想象空間。特來電充電網當前接入產業鏈及生態互聯互通平台236家,日均數據量6TB,合作方包括汽車製造商、車輛運營平台、政府平台等。


◆ 

企業文化是生態的土壤

方向對了、風口來了,對於德翔來講,下一步最關鍵的,就是要帶領團隊打造出一個多方共贏的生態體系,他表示,資源整合能力將是一個重大挑戰,挑戰的核心在於:能不能給他人賦能,“如果只從別人身上獲得利益,生態肯定做不成,要充分考慮如何給客户創造價值、創造服務、創造需求”。

“這個行業裏有大樹,有小樹,還有小草,還有小花,搭建這樣的生態,要將所有相關的產業、人羣和資源整合到特來電平台上,共同為平台賦能,同時也能在平台上獲得價值和利益”。

於德翔認為,企業文化是一家企業內生性的力量,是一個生態體系建立的土壤,能源源不斷的為生態提供活力。在特鋭德的企業文化裏,有一個亮眼的關鍵詞,叫“命運共同體”文化,強調了“平台共創、責任共擔、價值同享、命運同舟”的理念。在他看來,只有打造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用企業文化滋養整個生態,才能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於德翔畢業於華北電力大學,有着10餘年電力行業從業經歷。2004年,於德翔正式創立特鋭德,並用5年時間,將這家企業培養成創業板第一股,特來電則是在特鋭德業務基礎上的“二次創業”。

回顧整個職業生涯,於德翔所作的事業都沒脱離“電力”這個關鍵詞,“我從大學畢業一直搞技術、搞產品,對這些東西來自於喜歡,喜歡的東西就願意思考,思考多了以後,就容易想別人想不到的,可能就容易能夠找到一些新的機會”。

今年3月,特來電獲得約13.5億元A輪融資,這給特來電後續的發展準備了彈藥。對於下一步的發展,於德翔很有信心,“沒有山、沒有水擋着你,也沒有霧霾了”,他認為,特來電今年戰略的核心,就是把握好發展節奏、整合足夠資源來實現目標,“第一階段看的是方向,第二個階段就是怎麼衝着目標使勁幹,而且要跑的又好、又快、又健康。”

編輯總結:

過去幾年,充電樁市場一直不温不火,如今,它正迎來重大轉機。在於德翔眼中,政策的利好會加速充電樁行業的發展,充電樁行業已經走到轉折點。對於特來電來講,下一階段要繼續完善充電網建設,包括充電樁的佈局、前瞻技術的研發、生態體系的搭建等方面。

在整個訪談的過程中,於德翔回答問題的節奏不急不慢,彷彿所有未來的圖景已經在他的腦海中,他説,在看到“建設充電樁”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後,他問了自己十個問題,並笑稱是“十大靈魂拷問”,回顧了六年來的發展,他堅定的認為,充電樁市場的曙光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