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暗示繼續“放水”美股衝上萬點新高!社科院專家:中國貨幣政策不宜過猛,人民幣爭“老三”更現實
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美國疫情數據和美國股市指數繼續背離。
美股歷史新高 聯儲資產負債表飆至7萬億
日前,美國新冠累計確診人數達到206萬,死亡人數超過11萬,儘管增長趨勢趨於平緩,但日均增長依舊高達2萬人。
另一邊美股股市持續攀升,三大股指集體進入技術性熊市,其中納斯達克指數至低點反彈超過45%,並且創出了歷史新高,首次站上了萬點大關。道瓊斯和標普500指數漲幅也均超過40%,幾近收復了疫情以來的下跌。
同時,美股科技股高歌猛進,蘋果、微軟、亞馬遜創出歷史新高,市值分別達到1.5萬億美元、1.4萬億美元和1.3萬億美元,另外谷歌市值也重返萬億美元。
這背後,美聯儲史無前例的“大放水”無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美國一套零利率 量化寬鬆組合拳,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一路飆升至7萬億美元以上,整個金融市場流動性環境異常寬鬆。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最新的表態,“我們希望投資者像市場一樣對風險進行定價,美聯儲不會因為資產價格太高而停止支撐經濟。”
回到國內,疫情以來,一系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陸續出台,央行通過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再貸款等方式釋放了幾萬億流動性。
不過與市場預期依然有差別,降息也遲遲沒有到來。相比於美股而言,A股所受衝擊較小,反彈的力度也明顯較弱。
社科院專家:中國貨幣政策不宜發力過猛
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研究員張明曾在5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儘管2020年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增長會遭遇巨大困難,但是考慮到中外經濟金融形勢的不同以及中國經濟的潛在風險,當前中國貨幣政策不宜發力過猛。
彼時,張明認為,下一階段中國的貨幣政策應根據國內經濟形勢發展需要,有節奏、有針對性的放鬆,而非按照某些觀點所建議的那樣大放水與強刺激。他給出了多個原因。
首先,美國政府之所以實施史無前例、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因為美國國內同時發生了金融動盪與經濟衰退。相比之下,雖然中國股市總體也下跌,但國內金融市場較為穩定,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充沛,國內金融機構融資成本並未顯著上升。
其次,疫情的爆發的確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負面衝擊。但僅憑貨幣信貸政策的大放鬆,中小企業的境況能否得到根本改善存疑,商業銀行體系天生歧視中小企業。財政政策才能發揮更加直接的效果,比如針對受損企業進行更大力度的減税降費、提供更多的補貼,甚至通過財政貼息直接降低融資成本等。
第三,不應該忽視肺炎疫情可能導致通貨膨脹率持續保持較高水平的風險。
第四,應該重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政策應對的經驗教訓。“4萬億”後中國經濟的確在2010年出現了V型反彈。但好景不長,從2011年起,經濟增速開始持續下行。而為了消化四萬億財政刺激與鉅額銀行信貸產生的副作用(過剩產能、房價高企與地方債務),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尤其從2016年年底至今,“去槓桿、控風險、強監管”多重舉措才將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上升大致控制住,但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消化遠未完成。
此外,張明指出,市場熱議的調低存款基準利率,在收入分配方面對弱勢羣體是不太有利的。
“大放水”後美元還是那麼強
儘管美聯儲“大放水”,資產負債表從4萬億美元升至7萬億美元以上,未來甚至有可能擴張到10萬億美元。但美元非但沒有貶值,反而走強。
還是社科院專家張明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回顧過去十餘年的歷史,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並未導致美元國際地位的下降。
這一現象可以從三個方面的數據中探得端倪,第一,國際支付貨幣地位變化的數據,十年以來美元受益、歐元受損;第二,全球外匯交易份額(配對交易,總值為200%)變化的數據,美元份額始終維持在80%以上,而歐元的份額卻顯著下降;第三,全球儲備貨幣份額的數據,過去十餘年美元在歷經危機之後佔比仍在60%左右,但歐債危機之後歐元的佔比卻呈明顯的下降趨勢。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張明梳理了五個原因:其一,美國在次貸危機之後的經濟增速較快,尤其快過其他主要發達國家;其二,美股在全球股市中漲幅最高,領先於其他國家;其三,債券市場上,十年期美國國債相對更高的收益率對持有到期的長期投資者更具吸引力;其四,美元指數本身在過去10年顯著上升;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在2013年,美國將與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和日本央行簽署的臨時性雙邊美元互換協議常態化和制度化。這就有利於構建一個以美聯儲為主導的美元雙邊互換網絡,長期來看穩定了離岸美元市場的流動性供給,事實上也增強了美元的國際地位。
回到本次疫情,一方面,疫情的確重創了美國,但也同樣重創了美國的競爭對手,而且美國政府出台應對政策的速度和力度卻是其他發達國家所不及的,另一方面,從動盪中美元走強、美債收益率下行的狀況來看,美元與美國國債作為全球最重要避險資產的地位仍在強化。此外,在這次疫情爆發後,美國將雙邊美元互換聯盟從C6提升為C15(又與9個國家央行簽署了雙邊美元協議)。C15中涵蓋了幾乎所有重要的發達經濟體以及幾個典型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如果未來C15繼續常態化與制度化的話,那麼這就意味着美國試圖在IMF之外構建一個新的美元流動性供給體系,以此來增強美元霸權,並把人民幣等潛在競爭對手排除在外。
因此,張明建議,對於人民幣來説,在未來十年趕超英鎊與日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國際貨幣才是更為現實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