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牛”氣四射。繼7月6日上證指數大漲5.71%、兩市成交額突破1.5萬億之後,7日兩市成交額進一步突破1.7萬億,創下近5年新高——可謂人氣爆棚。
相關數據顯示,不經意間,A股總市值已突破10萬億美元,為2015年6月以來首次;整個上半年,創業板指數、中小板指數與深證成指漲幅在全球主要股市指數中排名前三,成為讓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此外,股指期貨合約一度漲停,券商開户數持續上升,老股民忙找交易密碼或追加資金,券商APP宕機,A股爬上熱搜及新聞聯播等各類消息“出圈”,股市人氣和熱度值飆升,無一例外都在傳遞“牛市來了”的信號。
“牛市”真的來了嗎?可以從以下支撐因素來分析。
首先看宏觀面,國內疫情防控措施得力,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各行各業不斷傳來複蘇加快的好消息。
其次看資金面,整個A股市場資金總體寬裕:貨幣政策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融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要求;境外資金持續看好,北上資金大幅流入;新發公募基金屢傳超募消息。
第三看政策面,新證券法實施,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等一系列深層次改革穩步推進、漸次落地,對外開放新舉措不斷,將A股的市場化水平推向新高度,也從最重要的內因上提升了資本市場的中長期估值中樞,提高了投資者的信心。
第四看市場面,A股大盤估值相對處於歷史低位。
因此,市場和投資者期盼“牛市”的到來,有合理的邏輯。
不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牛市”亦然。
所謂“牛市”“熊市”,代表的是指數的波動,漲固然是喜,悲也有原因。在“牛市”裏連續三天賺錢的激動,可能讓投資者很容易就忘了“熊市”連續三年“被割韭菜”的慘淡。
投資者當然期待上漲的“牛市”,但天下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就像沒有隻跌不漲的市場一樣。股市裏,波動性和風險永遠都在。
所以,相較於期待“牛市”,投資者或許更應該期待一個“牛”市。
這樣一個“牛”市,應該是一個制度更加健全、市場化更加完善、開放程度更高的市場;是一個更加尊重投資者、敬畏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市場;是一個上市公司健康發展、市場參與方誠信服務、投資者回報有保障、交易生機勃勃的市場……
看穿 “牛熊”,看淡“牛市”。共同努力,建設一個讓投資者更有底、投資更可持續的更“牛”市場,不應該是各方更期待的嗎?